水稻是怎么种植出来的?
水稻种植的过程为:
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3、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4、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6、灌排水: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7、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扩展资料:
水稻特点: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百度百科-水稻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是中国高产的经济作物之一,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不仅是我们的主要粮食来源,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那么要让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1、温度
插秧时的温度不宜过低(主要指早稻种植区域),正常情况下,稳定在15度以上即可,如果插秧时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秧苗出现冻害,影响返青、分蘖,不利于水稻在大田情况下的生长。
2、时间
插秧的时间也不能过早或过晚,如果过早,会出现上述所说的冻害情况(早稻),如果过晚,会缩短水稻的生育期,造成减产,由于不同区域气候会有一定的差别,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来定。
3、水田沉淀
当水田整理完成之后,建议沉淀一天再去移栽,这样的话,秧苗移栽后,利于更快的返青和分蘖,如果未进行沉淀,移栽过程中,容易导致插秧时过深,延迟秧苗的返青和分蘖;相反,如果沉淀时间过长,插秧时不易插入到*中,也就是常说的“漂秧”,一样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
4、插秧深度
插秧时建议浅插,如果插秧深度过深,秧苗大部分被淹没甚至全部被水淹没,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营养情况也变差,延迟秧苗的返青和分蘖,严重的情况下,秧苗会直接死亡,正常情况下,插秧深度控制在3cm即可,遵循8个字,浅水浅插,插直插稳。
5、插秧密度
插秧密度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从南到北,不同区域种植水稻的密度是有差别的,有些同一区域不同地块,种植密度也有差别,决定插秧密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秧苗质量、品种、*壤肥力、插秧时间等等。
6、对稻田的管理
对稻田的管理分为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拨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以及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在反青分蘖期中,主要以营养器官为中心,要注意查苗补缺,保证全苗;并对病虫进行综合的防治。在拔节长穗期中,是保证增穗生长的重要时期,要注意巧施穗肥,促大穗;并进行合理灌溉;对病虫进行综合防治。在抽穗结实期,营养生长处于基本停止状态,要注意养根保叶,保穗以及增重等。
综上所述,种植水稻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另外农民朋友要细心的对稻田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