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台镇的各村简介
观台村北有一土台,相传三国时曹操为阅兵所建,故叫观台。 另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石虎所筑,以临漳水,故名曰观”。建筑岳城水库时,搬迁到现址居住,旧址位于现址北一里多处。为便于行政管理,政府把观台村划为一、二、三街,三个行政村。
观台一街村位于观台村东部,东与西保障相邻,南与后岭接壤,西与三街村混居,北靠岳城水库,行政面积3.69平方公里,人口3270,耕地1474亩。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该村有村办煤矿一家:戎利煤矿,年产能力10万吨左右,目前处于停产整改阶段;耐火厂6家,年生产能力3万吨左右;焦化厂一个,年生产能力10万吨左右;大型养猪厂一家,年产生猪3000头左右;中小型养猪厂两家,年产生猪1000头左右。 观台二街村位于观台村西部,俗称西岭.东与三街村混杂居,西与东艾口、都党乡冶子村相邻,南与前后岭接壤,北与都党乡石场村隔漳河相望。行政面积2.67平方公里,人口3600口,耕地1369亩。2005年人均收入:2540元。
该村有耐火厂6家,年生产能力均为6000吨左右;有3家铸造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左右。
有宋代磁州窑遗址一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台三街村位于观台村中部,东与一街村混杂居,西与二街村相交互,南与前后岭接壤,北靠岳城水库。行政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3232,耕地1050亩。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该村有个体企业4家,分别是:吴少波,承先焦化有限公司,年产二级机制焦40万吨;电厂一座,装机容量100万 KW;年收入100万元。安志房,复兴焦化厂,年产二级机制焦20万吨,年收入50万元。个体耐火厂两家,年生产能力均为5000吨。有村办奶牛厂一家,存栏成年奶牛200头。 相传,宋朝时艾口建村。昔时这里有一金丰寺,寺内有红梅、红果两位尼姑对民和善,尼姑死后,为了纪念这两个尼姑命村名为妣村。百姓觉着妣村不好听。又依据村东的艾山和漳河南北渡口,改为艾口。后分两村,以其相对位置叫东、西艾口。
东艾口村位于艾口村东部,东接观台二街村,西邻西艾口村,南与岗子窑村接壤,北与都党乡冶子村隔漳河相望。行政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830,耕地1300亩,2005年人均收入:600元。
该村有个体煤矿一家:中兴煤矿,目前处于停产整顿状态,现正与峰峰集团合资重组。有貂、兰狐特种养殖厂1个。
有元、宋磁州窑遗址一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艾口村位于艾口村西部,东接东艾口村,西邻太行山,南与岗子窑接壤,北与都党乡冶子村隔漳河相望。行政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3070,耕地2080亩,2005年人均收入:2340元。
该村有洗煤厂2家,年洗煤10万吨;耐火厂1家,年生产能力5000吨;石子厂一家,年采石量10万吨;小灰窑6家,年生产白灰6万吨。有养猪个体户12家,年产生猪10000头;养鸡个体户5家,年产蛋量50000斤。 相传,清朝时建村。原叫杠子桥村,后因地下有煤,建煤窑很多,改名岗子窑村。该村位于观台镇最南部,东与前后岭相邻,西与安阳县都里乡接壤;,南与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镇积善村相连,北与东西艾口、观台隔山相望。行政面积5.86平方公里,人口3020,耕地1796亩,2005年人均收入:2460元。
该村有村办煤矿一家,现停产整改。有洗煤厂两家,年生产能力均为5万吨。有耐火厂3家,年生产能力均为5000吨左右。 明末清初,汤阴东果园高岸村秦姓、涉县合漳武姓、安阳东水杨姓,先后来此开荒种地,繁衍成村,因位于冢子岭上,故称冢子岭。后又按其相对位置,分别叫前岭、后岭。
前岭村位于后岭村南部,东与西保障相邻,西与岗子窑接壤,南与河南省安阳县伦掌乡积善村相连,北与后岭村相混居。行政面积3.06平方公里,人口1800,耕地1710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0元。
该村有个体洗煤厂一家:东升洗煤厂,年生产能力5万吨;个体焦化厂一家,年生产能力2万吨。河南主焦煤业集团在该村兴建矿井一处,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 后岭村位于前岭村北部,东与西保障相邻,西与岗子窑接壤,南岭村相混居,北与观台一、二、三街隔山相望。行政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1016,耕地1050亩,2005年人均收入2310元。
该村有村办集体企业一家,年收入6万元。 相传,三国时建村。因曹操曾在这里设行营,升账调兵遣将,得名宝账,沿用中写成保障。按其相对位置分别叫东保障、西保障。岳城水库建库时两村都搬迁现址居,旧址位于现址北一里处。
东保障位于西保障东部,东与乞伏村相毗邻,西与西保障相接壤,南与河南省伦掌乡相连接,北靠岳城水库。行政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792,耕地670亩,2005年人均收入:500元。
该村有个体耐火厂两家,年生产耐火材料能力分别为4000吨。 西保障村位于东保障西部,东接东保障,西与观台一街村接壤,南与河南省伦掌乡相连接,北靠岳城水库。行政面积3.57平方公里,人口4198,耕地2750亩,2005年人均收入:800元。
该村有个体耐火厂20家,年生产能力15万吨;个体焦化厂一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另外,有渔民20多家,年收20万元. 相传,清朝时几户逃荒人,在此建村,得名乞伏。岳城水库建库时搬迁现址居住,旧址位于现址北一里。
乞伏村位于东保障东部,东、北两面滨邻岳城水库,南接河南省安阳县伦掌乡北孟村,西与东保障接壤。行政面积0.92平方公里,人口1296,耕地620亩,2005年人均收入:2350元。
该村有个体铸造厂一个,年生产能力20万吨;出外开酒店个体户15家,年收入120万元。 相传,清流原为伯阳城,战国时所建。据史料记载:三国时在此喂养军马,后来伯阳城被漳河淹没,居民逃往高地,因这里水草丰美,以旁边的一条清水小河命名叫清流。后来人口日繁,分成两个村,以居住的方位叫东清流、西清流。岳城水库修建时两村都向南搬迁二里(即现址),有一部分人迁往峰峰矿区,临水东边定居,村名仍叫清流,还有一部分人外迁后又返回来,在东西清流之间另建一村叫中清流。
东清流位于岳城水库西南,东、南与河南安丰乡相毗邻,西与中清流接壤,北靠岳城水库和岳城村。行政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886,耕地274亩,2005年人均收入486元。
该村以农业、渔业为主,养鱼专业户10多家。 西清流村位于东清流村西部,东与东清流隔水库相望,西与河南安阳县伦掌乡南孟村接壤,南与中清流相混居,北靠岳城水库。行政面积0.88平方公里,人口870,耕地291亩,2005年人均收入:580元。
该村有耐火厂两家,年生产能力均在5000吨左右。大部分村民以农业、渔业为生。 中清流村位于西清流南,东与东清流接壤,西与河南安阳县伦掌乡南孟村相邻,南与河南安丰乡相连接,北与西清流相混居。行政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640,耕地250亩,人均收入450元。
该村有个体洗煤厂一家,年生产能力5万吨;大部分村民以农业、渔业为主。
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云南师宗人喻立香组合家族团伙叛卖婴儿,23名罪犯先后从云南师宗等地区购买婴儿,又贩卖至河北省涉县。喻立香一伙人共作案21起,贩卖婴儿49名。
2011年,喻立香被判处死刑。究竟是何原因让喻立香家族合谋贩卖幼小的婴儿,请跟随小编走进全国最大贩婴案,一起探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1968年出生的文盲喻立香,十几岁时被人贩子从云南拐卖到河北涉县,并与当地的杨刚田结为夫妻,多年后和老家的姐妹重获联系。2005年3月37岁的喻立香与杨刚田回到云南老家。
喻立香在云南老家期间见到了一名出生5天的婴儿,并将婴儿抱回河北,以6000元的价格卖给了涉县的一名妇女。尝到甜头后的喻立香开始联合妹妹喻小芬和李璐,从云南刘乔关等人的手中购买婴儿。
喻立香一伙人将遗弃或被偷抢而买来的婴儿运输到河北涉县,通过以杜明花、武风林为首的涉县人找到买主。逐渐形成了买卖婴儿的黑色利益链条。
在法庭主审法官的旁边,堆放着一摞判决书,共91页的文书,记录了喻立香团伙的每一桩犯罪事实。此团伙的贩卖男婴的售价在2万至4万元,女婴在8000至2万。
喻立香拐卖儿童33名(并造成一名儿童死亡),杜明花拐卖儿童29名,喻小芬拐卖儿童17名,杨刚田、李璐参与拐卖儿童10名。刘乔关拐卖儿童9名,龚饶才拐卖儿童8名(并造成一名儿童死亡),俞东丽、饶玉焕拐卖儿童7名。
武风林拐卖儿童5名,黄官存、尹稳菊、王海香、陶跃辉、吴树生涉嫌拐卖儿童4名。黄东生、何家秀、冯慧仙参与拐卖儿童2名。宋春华、田爱学、平海清、秦素梅、王明娥拐卖儿童1名。
在喻立香拐卖的49名婴儿之中,已有42名婴儿被解救,其中38名交给养父母抚养,4名在行政部门。孩子的身世未被喻立香团伙交代清楚,办案人员很难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
6名婴儿下落不明,1名婴儿死亡。在被拐卖的婴儿中,有一名婴儿的养父母希望能够为孩子找到好的人家,但却不幸将婴儿落入贩子之手,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4月16日,“6·10”全国特大贩婴案一审公开宣判,武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判处贩婴团伙领导者喻立香犯拐卖儿童罪,一审获死刑。喻立香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表示自己并未通过暴力和拐骗的手段收买婴儿,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011年1月27日,湖北高院维持对喻立香的死刑判决,喻立香未再提出异议。她表示:“做错了事要接受惩罚,很挂念家中三个未成年的孩子。”
4年多的时间,喻立香一伙人编织起了一个家族式的贩婴网。有一些贫困地区也因此贩卖自己的亲生婴儿,所以更加给了人贩子可乘之机。
“生了孩子养不活,卖掉就有钱生活”,虽然婴儿没有选择父母和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对于这些“只认钱不认人”的父母来讲,尽管用道德抨击她们,也难以改变猖獗的婴儿贩卖的犯罪。
国家也要健全扶贫救助,降低贩卖婴儿犯罪率,逐步消除“生娃比养猪赚钱”的想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