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雨季节进行池塘成蟹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易出现雷雨和闷热天气,气压较低,水产 养殖动物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极易恶化,气压偏低还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在高温、低氧条件下,容易引起鱼类病害的发生。在梅雨期 出现病害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很大的损 失,而且使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在生产上为了能够使鱼类安全度过梅雨季节,要在梅雨来前一周,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在梅雨期 间,应采取科学的防御措施,保证水产养殖鱼类平安度过梅雨期。控制投喂量,确保饲料质量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 化和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遇闷热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量,以免造成鱼虾等反胃吐食,污染水质。要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发霉, 河蟹养殖还要减少投喂冰鲜饵料,防止池塘水质变差。梅雨季节 的投喂量一般掌握在鱼虾吃到七八成饱即可。一次采购的伺料量不要太多,避免发霉变质。
下雨,对水产养殖影响怎么样?
肥料水初期,从施肥的第3 ~ 4天开始,单个微肥藻类迅速繁殖,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导致酸度(pH)升高,有时提高9.5以上。但是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20日左右,pH下降到8.3左右。这个pH值最适合虾生长。这时,水的颜色、透明度和浮游植物都处于最佳状态,最适合放入树苗。因此,施肥时间最好安排在放树苗的前20天左右。很多虾养殖户反映虾池施肥后水不会变成肥料。一旦长胖,很快又变得清澈,反复无常,很难养鸟。
很多对虾养殖户为了“彻底”地进行毒汤,采取了全氢毒方法,以防止养殖物中的所有赤潮生物(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和虾病的发生。养殖水域有多深,用多深的水域消毒。这种毒汤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
以上充满水的方法毒汤和消毒、赤海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可以杀死,但池塘里的各种有益生物、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植物也被杀死后,水变得透明,变得清澈,可以看到池底。这种水环境已经没有藻类种了。没有藻类种,自然就没有繁殖鸟类的亲体。这就是为什么施肥后水很难施肥的原因。由于该水域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也不会持续,因此水色反复,很难使水变得肥沃。
正确的毒汤方法是水进入10厘米左右,以刚才浸水池底为准。这片水域不仅能杀死池塘底部的细菌和病毒,还能杀死敌畏生物,还能节约成本。水深为10厘米时,毒汤费用为15韩元/萝卜,1.5米时,费用为15倍,费用为225韩元。10亩2250元。
用上述方法毒入池塘2 ~ 3天后,用80网眼网眼过滤水,防止鱼类、虾幼虫或蛋、大型浮游生物进入池塘。这时,进入的水引进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即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在施肥时可以吸收营养盐,在24-48小时内培养出良好的搜索和透明度。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为浮游生物提供饲料,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得很快。
过去和现在,通过多次施肥的方法,介绍了肥料。第一次在水里放30 ~ 50厘米的话,就是施肥,调节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后提高水位,给第二次施肥,或者给第三次施肥。其依据是,水位低容易变热,有助于藻类生长。笔者对此进行过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肥料无论效果、时间、费用,都多次优于肥料。
连日下雨及阴天,水温又再次回落到28℃以下,正是“ 急性烂鳃病”的爆发条件之一,同时连续阴天,水体藻类死亡老化,消毒不及时,底质有机质过多时,又是鳃霉病和出血病的爆发高峰。尤其是草鱼、鲤鱼、观赏鱼感染鳃霉较为严重,爆发性死亡率高;而花白鲢、草鱼、鮰鱼等出血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在此天气条件下,加强此类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在做好消毒、调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鱼体体制的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对水产养殖业危害特别大。增强鱼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在这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杜仲叶提取物属于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对于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后的抵抗力,作用于鱼体虾蟹本身效果更为直接。杜仲叶是一种天然中草药,具有广谱抑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同时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生长,防病治病。此外亦可有效应对应激反应引起的病害,补充因应激消耗体能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对于机体本身以外的问题,诸如池塘的清理与消毒,水质的调节,灾后及时补防鱼苗,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等,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降低水产养殖业的损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