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得到应用
光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得到应用。1、光技术:利用农用钠灯增加光照时长可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其品质和产量,出现病虫害时还可以通过改善及优化光照条件来提高防治效果。2、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农业种植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这样可为农业种植提供参考数据。3、生物技术:此技术可保证种子的生产质量,让种子从发芽到生长期间能够被人为控制,利于提高种苗的品质。
一、光技术
1、种植水果时,可利用农用钠灯增加光照时长,这样既能缩短生长周期,又能提高果实的品质(比如增加甜度,优化其本身色泽)和产量。
2、出现病虫害时可分析其发生原因,然后通过改善、优化光照条件来提高防治效果。
3、在农业生产种植中使用光技术还能有效调节各地区的种植条件,合理运用人工光源利于扩大种植规模、控制作物的生长条件,从而起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作用。
4、利用光技术可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通过调整红蓝光的比例、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可有效控制农作物所需光照,还能强化人工控制能力,改善作物生长条件,使其健康生长。
二、信息技术
1、农业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化
(1)和传统的农业模式(精耕细作)相比,大规模、集成化农业种植生产模式具有更大的管理难度与更多的信息量,若依然以传统模式去管理,则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漏洞。
(2)在农业生产种植中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有关的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收集农业种植数据并展开科学分析和整理,这样可为农业种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能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还能指导生产种植方案,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若在种植期间遇到技术问题,可利用信息系统查询、获取专业指导。
(4)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农产品的品质会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所以在农业生产种植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监测气候变化,根据各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制定有效的种植计划,让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5)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进行农业生产种植还可以在农业经营管理、生产工具等方面使用此技术。
2、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技术
(1)传感技术
①传感技术是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此技术能够对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测,而且还能及时掌握有关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数据,从而实现农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
②传感技术可以检测水分情况、光照情况,当作物缺水时可做到及时灌溉,确保其生长所需。
③当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比较大时,种植者可以利用此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外界环境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对种植策略做出调整,这不但有利于实现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监测、保障农作物的生产环境,还能及时满足农作物的生产要求,提高种植农作物的有效性。
④运用传感技术可以减轻种植者的工作压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还能保障作物的生长质量,这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2)无人机技术
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规模比较大,单纯依靠人力去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但效率低下,且耗时耗力,而使用无人机技术可达到自动化巡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快速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三、生物技术
1、进行农业生产时,生物技术也经常被应用其中,特别是育苗期。生物技术能够保证种子的生产品质,使种子从发芽至生长期间能够被人为控制,这对于提高种苗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培育农作物时可借助生物技术来防治病虫害,比如增强种子的生长能力,提高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能力。在无菌环境下,可利用人工诱导的方式帮助幼苗进行生长,这种育苗技术更为精细,可让幼苗的生长能力得到保障,为后续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3、使用生物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具有生物技术做支撑的条件下,绿色环保型杀虫技术可以在保障农作物的基础上,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这样既能实现绿色生产种植,又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4、综上所诉,在农业生产种植中使用生物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但能够提高农作物种苗的生长品质、强化其抵抗能力,还能持续研发新品种,使农作物的多样性更为丰富。
细菌生物农药具有杀虫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害、不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目前在蔬菜无公害栽培中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保护剂。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天气条件会影响细菌性农药中的细菌活性,从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天气条件。看温度:根据实验,细菌生物农药在25?C至30?C的温度下施用的药效比在10?C至15?C的温度高1至2倍。细菌生物农药中的细菌孢子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田间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喷洒粉状生物农药时,更要注意田间的湿度。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有露水时喷洒菌粉,使真菌更好地粘附在作物的茎叶上,促进孢子繁殖,提高药效。
?选择合适的天气环境。实践证明,温度高、湿度大时,害虫死亡快,效果好;当温度在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效果最佳。为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菌剂中的孢子和结晶毒素造成伤害,最好在下午或阴天使用;施药后5小时下雨,不会降低药效。反之,会加速害虫的死亡。喷粉法宜在早晨、傍晚、有露水或小雨时喷施,使菌粉能有效地附着在作物的茎叶上。
?在阳光直射0.5小时,孢子死亡率可达50%左右;阳光直射1小时,孢子死亡率可达80%。此外,紫外线辐射会使副孢子晶体变形并降低其有效性。因此,最好在傍晚或阴天喷洒细菌生物农药。四看下雨:喷洒细菌生物农药后不久,如果出现中度大雨,喷洒在作物茎叶上的菌液会被冲走,降低农药的药效;但如果喷药5小时后出现小雨,不但不会降低防治效果,反而有增效作用。五看风:大风天施用细菌性农药很浪费,尤其是粉剂,造成的损失更大。同时,大风天也不利于孢子的萌发。因此,细菌性杀虫剂应在平静或微风的日子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