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农田的词语
1.描写农田的词语
四季自然风光: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春暖花开 东风送暖 雪化冰消 大地回春
春天的景色: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红瘦绿肥 绿暗红稀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浮瓜避暑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秋天的景色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无边落木萧萧下;春华秋实 梧桐叶落 玉露生寒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天寒地坼 透骨奇寒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弥天大雪 风雪交加 六出纷飞 寒风侵肌 千里冰封 冰雪严寒 林寒涧肃 山寒水冷
2.形容农田的诗句1:三农田野耕(宋·晁说之·《陈情》)
2:田野蜚螟蛾(宋·敖陶孙·《一日复一日》)
3:田野稻粱乾(宋·金君卿·《和人悯道傍冻馁者》)
4:草草田野食(宋·张耒·《春雨》)
5:吾行田野间(宋·洪迈·《道中得雨》)
6:田野久已疏(唐·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7:田野无人声(宋·潘良贵·《法清晚步分韵得夕字》)
8:崎岖田野间(宋·刘焘·《宿华严院》)
9:田野无闲人(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10:那知田野间(宋·真德秀·《浦城劝粜》)
11:聊相羊兮田野(宋·程公许·《仙谷词送别西宪杨少卿奉祠东归》)
12:中视田野功(宋·蔡襄·《新作春野亭》)
13:田野顿昭苏(宋·舒岳祥·《日食》)
14:田野有饥色(现代·陈独秀·《感怀二十首》)
15:欢声田野间(宋·曾几·《喜晴》)
16:不独班春行田野(宋·吕希纯·《潇洒亭》)
17:恐田野之芜秽(先秦·宋玉·《九辩》)
18:田野何由睹圣明(明·舒頔·《有怀诸公》)
19:啾啾田野雀(明·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
20:我行田野间(宋·连文凤·《稻花》)
21:田野乐有余(宋·詹初·《归田》)
22:侧闻田野间(宋·方回·《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23:田野富农桑(宋·石介·《过潼关》)
24:旌旗委田野(明·刘基·《感时述事(十首)》)
25:一来田野中(唐·韦应物·《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
26:田野四时歌乐土(宋·林岊·《盘石》)
27:田野如泛浮(唐·孟郊·《越中山水》)
28:老稚满田野(宋·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
29:讵匪田野幸(宋·曾巩·《九日九日》)
30:不意田野姿(宋·韩维·《答曼叔客居见诒兼简里中诸君》)
31:朝跻遍田野(宋·赵蕃·《有怀二首》)
32:浮云带田野(宋·王安石·《舟中读书》)
33:收刈田野乐(宋·曾巩·《追租》)
34:不胜落田野(宋·周文璞·《石林》)
35:田野欢声凑(宋·姚述尧2·《念奴娇》)
36:自居田野间(宋·李吕·《赠上官法师》)
37:牛羊满田野(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
38:脱质去田野(宋·梅尧臣·《鹿》)
39:老于田野最相宜(明·杨基·《寄诸葛同知彦飞》)
40: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宋·王令·《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41:淮田野人分屏置(宋·王洋·《寄何宣仲》)
42:懽呼溢田野(宋·许应龙·《送杨郎中守嘉兴》)
43:我居田野间(宋·赵蕃·《闻舂》)
44:下直身田野(宋·晁补之·《秋夜西岗联句》)
45:朝廷休戚视田野(宋·罗与之·《书感》)
46:田野辛勤事总知(宋·真德秀·《长沙劝耕》)
47:常若田野居(宋·张耒·《庭草》)
48:误看田野作江湖(宋·敖陶孙·《醉归》)
49:我昔在田野(明·童冀·《归园田(三首)》)
50:田野布衣空有赋(明·易恒·《庐州武昌二邸失守由太仓蹈海之燕感赋(时至》)
51:田野醉芳樽(唐·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52:田野遂我私(宋·苏辙·《游景仁东园》)
53:田野聊安居(明·张宇初·《负暄(二首)》)
54:田野低干越?(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
55:吾家在田野(唐·陆龟蒙·《村夜二篇》)
56:逍遥田野间(明·揭轨·《甲辰三月归西村》)
57:田野正辛苦(宋·邓牧·《九锁山十咏·龙洞》)
58:但愿明年田野(元·段克己·《水调歌头》)
59:但使田野传(宋·晁补之·《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60:岁暮田野空(唐·白居易·《羸骏》)
3.描写夏天农民在农田忙碌的词语子:粮食粟米粒闲:空闲农夫:农民老百姓犹:还还要对偶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民们每天辛勤的劳作在农田里,汗水撒了一地,耕地翻地,撒种子,每天都要劳作到很晚。2.夏天到了,农民望着绿油油的田地,种的满满的。
心里甭提多开心了,秋天快到了,种子会成为粮食,可以让全家人填饱肚子。3.秋天来了,收获的季节到了,农民又开始了劳动,手里拿着镰刀,每天在地里收麦子。
4.粮食都被统治者剥削了,辛辛苦苦一年了,可是农民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糊口的,只能饿了。
4.描写夏天农民在农田忙碌的词语有哪些1.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2. 忙忙碌碌máng máng lù lù 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3. 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字面意思是指汗水多。
4. 汗如雨下 hàn rú yǔ xià) 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5. 背朝黄土,面朝天 农民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低着头、弯着腰,正好脸朝着黄土(中原地区的土地是**的),后背朝着天。用来形容农民耕作的辛勤。
1、汗流浃背
出处 《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造句
工地上,工人叔叔们忙得汗流浃背。
农民们正在收割庄稼,累得汗流浃背。
建筑工人们正在工地上汗流浃背地工作着。
2、忙忙碌碌
造句
人生忙忙碌碌充实;日子酸酸甜甜过呗;缘分简简单单珍惜;感情真真切切实在;联系断断续续忙呀;惦记时时刻刻想呗;祝福长长久久给你!
忙忙碌碌让生命和时间好久不见,简简单单让压力和烦恼好聚好散,快快乐乐让幸福和甜蜜形影结伴,漂漂亮亮让我和你说句晚安。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3、挥汗如雨
造句
这场比赛,尽管我们挥汗如雨,却以56比57的比分输给了对方,仅仅一分之差啊。
大忙季节,农民们虽然挥汗如雨,却也不肯停止劳动。
夏天到了,大地在太阳的照射下有些沉闷,人们走在烈日炎炎的街上挥汗如雨,纷纷戴上了太阳帽和墨镜,躲到浓翠的绿荫下避暑。
4、汗如雨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造句
依地语:一个汗如雨下的人,尤指一个紧张的玩弄女人者.
到了这里的时候,乔凡的额头上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脑门上顿时汗如雨下,杨阳捂紧手中的文件。
5.描写冬天农田的句子1、清晨,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给笼罩在氤氲迷雾的大地涂摸上了一层霞光,虽是冬天,浓重的白霜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然而这丝丝缕缕黄灿灿的光亮驱散了雾障霜凝朦胧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灵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跃起来了。阴冷了一段时日的冬天,乘着这明媚的亮光,几乎家家户户皆争先恐后洗衣搓被单,翻晒被褥,阳光是有味道的,晚上躺在接受了紫外线曝晒的被窝里,郁香浓烈,连做的梦都是那般的甜。
2、广阔而起伏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没有了春的盎然生机,没有了夏的郁郁葱葱,也没有了秋的硕果累累。田间小路和田埂仿佛骨瘦嶙峋人身上的青筋是那样分明;干旱的麦苗盼着上帝盖上恩赐的雪被。谁家地头胡乱堆着的玉米秸中窜出一只野兔向田野深处跑去。..
3、薄暮,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惨淡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水、田野、乡村,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种种姿态,或飞行,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分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不断往着落,偶然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6.描写农田的诗句《江上值春雨》年代: 唐 作者: 齐己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农田淹浸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归田园居 其二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劝农 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人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 形容土地十分干燥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唇焦口燥: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唇焦舌干: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管秃唇焦: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焦心如焚: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手龟足趼:龟:龟裂,指皮肤因干燥而裂开口子。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燥荻枯柴: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炙冰使燥: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2. 含有“土地”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天经地义、水土不服、风土人情、如履平地、怀土之情、地老天昏、土崩瓦解、地久天长、地覆天翻、水来土掩
1、天经地义
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释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水土不服
拼音shuǐ tǔ bù fú
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3、风土人情
拼音fēng tú rén qíng
释义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4、如履平地
拼音rú lǚ píng dì
释义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5、怀土之情
拼音huái tǔ zhī qíng
释义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6、地老天昏
拼音dì lǎo tiān hūn
释义形容变化剧烈。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7、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释义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
8、地久天长
拼音dì jiǔ tiān cháng
释义形容朋友或是老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的友谊和情谊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9、地覆天翻
拼音 dì fù tiān fān
释义覆:翻过来。①形容变化巨大。②形容秩序极为混乱。闹得很凶。
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10、水来土掩
拼音shuǐ lái tǔ yǎn
释义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3. 什么的土地四字成语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一 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地;不能读作“de”。
辨形地;不能写作“的”。
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例句傍晚;探险队在一片~上搭起了帐篷。
4. 什么四字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寸草不留 [ cùn cǎo bù liú ]
解释:连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无所剩。
出自:宋·楼钥《攻媿集·八十一·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译文:环境一变,连小草也不留下。
扩展资料
寸草不留近义词
一、片甲不留 [ piàn jiǎ bù liú ]
解释: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三回:“为兄的在此札营,意欲等候番兵到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二、赤地千里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自:秦 韩非《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译文:晋国遭遇大旱,大量土地荒凉。
5. 灌溉田地是不是四个字的成语灌溉田地不是四个字的成语,就是普通的名词短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扩展资料: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4、风格具有典雅型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