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技术科学
问题描述:
也说一下注意点好吗
解析:
规划设计步骤
1、 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 *** 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 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 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 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 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 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1 园林建筑发展思路
在以后园林建筑设计建造中需要遵循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好与否,也就是决定园林建筑设计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含义:①
空间结构。空间的结构决定了该园林建筑是否能在空间中定位。放到的这个地方是否合适。②认同感。生活的整个体验是否和园林建筑联为一体,场所是否融在你的生活里面去。只有客观的分析场地、认真的分析人们的需求、合理的总结归纳当地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回到切切实实服务于人们的本源。
2 园林建筑的类型
①游憩性建筑:有休息、游赏等使用功能,具有优美的造型。如亭、廊、花架、榭、舫、园桥等。②园林建筑小品:以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兼有一定使用功能。如园灯、园椅、展览牌、景墙、栏杆等。③服务性建筑:为游人在旅途中提供生活上服务的设施。如小卖部、茶室、小吃部、餐厅、小型旅馆、厕所等。④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用的设施:如游船码头、游艺室、俱乐部、演出厅、露天剧场、展览厅等。⑤公共管理用设施:主要由公园大门、办公室、实验室、栽培温室,动物园还应有动物兽室等。⑥标志性建筑设施:如一些假山、雕塑、标识物等。
3 园林建筑的功能
①点景功能: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的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赏景功能: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重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③引导功能: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④空间分割功能: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4 园林建筑的特点
①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②要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③在空间处理上,园林建筑要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得当,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④在造型上,园林建筑要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5 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
植物造景为主、建筑造景为辅的原则中国林以自然山水见长,“山水植物为主,建筑是从”,是我国造园的基本原则。建筑是园林的眉眼,植物是园林的衣饰,道路广场是园林的骨架,可见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应重视植物造景,合理点缀园林建筑。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协调作为园林中的陪衬,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产品。建筑的大小、位置、布局、造型等,都要以造园组景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又不失实用功能。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有不同的处理原则。对于有明显游览观赏要求的,如亭、廊、舫、榭等建筑,使用功能应从属于景观功能。对于有明显使用权用功能要求的,如园林管理、厕所等建筑,景观功能应从属于使用功能。园林建筑应与园林空间相协凋园林建筑造型,包括体量、空问组合、形式细部、装饰色彩等,都不能仅就建筑自身考虑,还必须注意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的联系过渡,融于自然。例如,建筑体量就应与山水植物相协凋,与所处空间相适应,要”精于体宜”,即造型要精巧,体量要适宜,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
建筑设计要坚持“经济、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园林建筑是耐久性景物,也是游人休息、游赏的重要场所,与其它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不同之处,是以小巧、雅致见长。
6 现阶段园林建筑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的园林建筑设计只要倾向于把园林建筑当做一种划定空间或者空间复合体的手段。先从本源出发再来探讨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所在。
对于现阶段城市的园林建筑来说,设计师在规划以及设计时,往往利用了毫无感情的形式几何学,这种纯粹抽象造型构成的方案,除了平面的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如果根据这种设计方案来建造的园林小品注定容易失败,现阶段建造好的一些园林建筑大多不根据空问中的形式活形式内的空间来构思,太多的作品用几何图形来堆砌,尤其是在规划公园、城市的时候就用简单枯燥的二维几何图形来布局,导致三维空间的不合理性,使得现阶段的园林建筑在图纸中的形式和空间感比较好,但是建造出来后却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阶段的园林建筑大多采用了乏味的几何图形,没有考虑人们使用的需求,园林建筑的布置不能够从服务空间以及道路的位置。如同自然界的布局从来没有成轴线排列、以及堆成布置的洞穴,但是我们的园林建筑则脱离的自然,不尊重这种简洁、有力和柔韧的自然结构。
现阶段主城区的绿地越来越少,一些在城区内的园林建筑大多在收费公园内,不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而街头摆放的一些座椅、景墙、廊道则受热岛效应以及车辆尾气噪音的污染使普通大众无法使用,在新城区这些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则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土地日益稀少,没有合适的空间摆放园林建筑。
我们从人们的实际需求来分析一下现阶段景观建筑的问题与不足:
6.1
实用性:人们在景观建筑或者景观小品种休息时,该场所首先应该是一个实用的场所,这是基本的功能,而现在很多设计做了很多露天的小广场,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下的座椅、躺椅,没有顶棚和树荫的廊道,人们在使用时不是心甘情愿的去选择而是被迫去选择这些场所。
6.2
危险性:在行车道边修建的景观建筑物意味着在其中休息的人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险的袭来,车辆倒车、转弯、失控等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威胁时刻存在着,这些景观建筑本不属于这些场所,但是由于受土地开发限制又确确实实被迫放置在这些不合适的位置。
6.3
私密性: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里,人们需要一块清净的场所,借助园林建筑的合理布局远离日常的紧张生活,但是现在却在希望看书、欣赏音乐的场所里听到嘈杂的城市噪音。这种景观建筑物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但现在却为了上面讲到的构图需要、平面美观被修建的毫无私密性,太多的人利用同一个场所,太多的功能被定义在一块场所。
6.4
生态性:所有人内心深处都藏有本能的对户外事物的渴望,渴望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而我们现阶段的设计景观建筑大多坐落在规则的草坪、灌木、乔木内,很难看到自然的土壤,很难看到按照物种本性成长的植物,大量的植物被修剪人们使用着一个个几何形体所构成的空间内。
7 结束语
园林建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它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需要。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强调建筑的“因境成景”,无论是立意、选址、空间布局还是体量、色彩、质感及造型上,都要依具体环境条件来决定,协调好建筑的人工美与环境的自然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建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具有艺术美的景观建筑,从而为游人创造可居、可行、可游、可赏的园林环境,使园林建设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