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求一份高粱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给你份别的报告参考下:

求一份高粱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清徐县根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芦笋深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芦笋深加工项目

2、项目地址:清徐县徐沟镇西怀远村

3、建设规模:建设配套基地3000亩,年加工各类芦笋茶产品3000公斤。

4、项目实施单位及法人代表:清徐县根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陈根生。

5、建设性质及工期安排:(扩建)于2010年11月完工。

6、项目概况:

本项目依托清徐县芦笋种植的自然资源条件,建设3000亩无公害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各种新鲜芦笋为主要原料,引进先进加工设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精工鞣制烘炒成芦笋茶。年加工生产3000公斤芦笋茶产品,加工工序全部采用无污染程序进行处理,产品达到国家的卫生质量标准,具有保健、营养、方便、卫生、经济等特点,符合人们的健康观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背景分析

清徐种植芦笋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世界芦笋最佳产区。农民种植芦笋有很高的效益,特别是我们在中低产田推广应用,使一大批盐碱地建成了山西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芦笋成为农民近几年的首选项目。清徐是无公害蔬菜示范县,气候温暖适中,昼夜温差大,这种小气候生产的芦笋具有皮薄、质脆、纤维少、品质特优、口感风味符合外商的嗜好,是市场抢手货。项目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肥力强,独特的气候形成芦笋生长最佳环境,特别是20多年生长,芦笋世界性病虫害茎枯病在清徐没有大的流行,发病率降低,使我县在生产季节用药量锐减,克服了出口贸易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技术壁垒难题,为无公害生产提供天然的便利条件,全县2.4万亩芦笋分布在全县七个乡镇,140个村,8000户农户种植。

清徐县现有耕地41.3万亩,其中适合种植芦笋土地约10万亩,经过多年的发展,清徐已建成全省最大的绿笋基地,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民对芦笋认识的加深,已具备了向高档次、高质量芦笋国际市场跨越的所有条件。发展一代杂交种后,可充分利用我地土地气候、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F1杂交种原料供应和生产基地,成为一项开拓国际市场的黄金产业。为此,种植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配套的深加工工艺,负责芦笋产品加工转化,为芦笋产业发展做保障。清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307、208、大运高速纵贯全县南北,为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便利。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综合效益,拟计划建设该项目。

清徐县根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徐沟镇西怀远村,创建于2006年,2007年注册,是一个以芦笋、玉米为主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初建时只有6户股东,到2007年底发展到72户,其中本村70户,非农户1户,广源种植场1户,共入股200万元;主要人员构成:有理事长(法人代表)1人,监事长1人,财务2人,保管1人,技术员3人,办公室人员2人,营销员2人,其他人员10人。2009年有耕地5184亩,其中西怀远村3200亩,太谷县胡村镇南阳村1984亩,分别种植玉米3000亩,其中试种了50亩大丰26号,亩产达到700多公斤;芦笋1000亩,蔬菜,高粱、谷子、大豆等1184亩。管理机构设理事室、技术部、生产与销售部、行政与基建部、后勤与财务部5个部门。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加快,对生活质量和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无公害保健食品需求量大,目前清徐县尚无无公害保健食品加工项目,因此,该项目是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满足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由于生产芦笋茶原料占用资金量大,雇用工人也多,流动资金需求量就非常大,今年,企业周转有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急需申请政府小额贷款,以解燃眉之急。

四、项目建设条件

1、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项目单位座落的徐沟镇西怀远村位于208国道清徐段左侧,距省城太原42公里,交通便利,附近无污染企业。

2、基础设施:辖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

3、本地建设物资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

4、种植芦笋时间较长,经验丰富。项目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芦笋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精耕细作,产量高,品质优,可为项目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是清徐县首家无公害蔬菜净菜加工项目,项目由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芦笋茶加工车间、监测中心、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组成。加工工艺与设备选用先进的加工流程,工艺和产品符合标准。年加工芦笋茶3000公斤。

1、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3000亩的规模,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农户按照芦笋生产规程要求生产,合作社负责芦笋的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基地有专人负责,加强技术指导,严把生产源头,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农药的品种和间隔期),确保芦笋质量。

2、加工基地建设:

主要建设项目内容如下:建130平方米冷库一座,扩建加工车间,添置芦笋茶加工生产线及包装设备等,进行保鲜、脱水等初、深、精加工,形成年产3000公斤芦笋茶加工规模。

加工配套设施:芦笋初加工车间一栋,面积1000平方米;芦笋茶生产车间一栋,面积800平方米;配置芦笋茶加工生产线和真空包装生产线各一条;配备配送车1辆。

六、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膳食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对蔬菜消费的要求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崇尚无公害、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渐成当今消费趋势。

芦笋茶干茶色泽和用90度开水冲泡后的茶汤,清澈碧绿,悠香阵阵,香气清鲜,透澈心肺,历久不衰;初入口时有微苦感,过喉则爽快流通,无任何不良味觉,过喉后,口中还有余香,鲜爽而有微甜味。芦笋茶保留了较多的芦笋腋芽苞的天然物质。其中矿物质、芦丁、芦笋皂甙保留鲜叶的9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芦笋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研究化验表明,芦笋茶中保留的芦笋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治疗心脑血管病等均有一定效果。因此,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饮用芦笋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每百克芦笋茶中含有0.009微克的维生素A;0.235毫克维生素B2;和0.355毫克叶酸。还含有0.035毫克的维生素E。多种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可以通过饮茶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饮茶是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好方法,经常饮茶可以补充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比如维生素E,芦笋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因此,提倡喝完茶后将芦笋茶叶一起吃掉。适当“吃茶”可弥补这一缺陷,可获得芦笋茶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芦笋茶叶的营养价值。

2、饮用芦笋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芦笋茶叶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达到25.4%。但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25种以上,其中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六种。

3、饮用芦笋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

芦笋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钙、钾、钠、镁、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锌、硒、铜、氟和碘等。芦笋茶中含钾量极高,每百克芦笋茶中含有2.25克,是各种茶之最。每百克芦笋茶中含钠60毫克、钙765毫克。微量元素中镁、铁、铜、锰含量丰富,每百克芦笋茶中含量分别为250毫克、24.5毫克、1.25毫克、5.45毫克。这些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饮茶,是获得这些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渠道之一。

芦笋茶芦笋以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防癌抗癌、降血脂、排毒利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作为一种珍贵的高档世界名菜,芦笋多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芦笋茶是利用芦笋最具有营养价值的芽尖部为原料,采用传统茶工艺,精心制作而成,保留了芦笋原有的各种营养、保健成分,清香浓郁,提神益气,回味悠长,是二十一世纪绿色健康饮品,茶中极品。

七、项目工艺和产品

芦笋茶由于采摘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春茶和秋茶。由于芦笋经过上一年的生长和营养转化,加之冬季充分的休眠。春季温度适中,供水充沛,使得早春第一批笋的腋芽苞特别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芦丁、芦笋皂甙、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芦笋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早春芦笋茶,特别是早春第一茬芦笋茶,往往是一年中芦笋茶品质最好的时期。冲泡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醇厚爽口,回味甘甜。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芦笋新梢芽叶生长迅速,加上春天芦笋的集中采收,使得芦笋植株中的养分含量减少较大,另外夏季芦笋植株病虫害较多,常常需要打药防治病虫害,因此夏季不宜采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芦笋株丛中营养经春夏两季生长、积累,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增加,秋季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转化,此时新长出来的嫩茎叶腋芽苞比较肥壮,制出的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比春茶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芦笋茶是当芦笋植株分枝刚刚展开,分枝上的腋芽苞成丛状,芦笋的针状拟叶尚未展开时,将其采摘下来,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精工鞣制烘炒成芦笋茶。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基地生产→产品收购→原料验收→整理→清洗→甩干→切枝→杀青→烘烤→粉碎→筛分→装袋→装盒装箱→入库

产品分类:1、螺旋形芦笋茶 2、片状芦笋茶 3、颗粒状芦笋茶 4、粉末状芦笋茶。按包装分:简装芦笋茶,罐装芦笋茶,礼品装芦笋茶,袋装芦笋茶,袋泡芦笋茶。从价位上看,由于螺旋状芦笋茶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高要求,价格相对较高但质量相对最好。片状芦笋茶就是芦笋切片配合其它调料研制而成。对原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价格略低于螺旋状芦笋茶。颗粒状和粉末状芦笋茶都是以袋泡茶的包装方式,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价格较低。更适合居家旅行携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项目总投资:(356万元)

其中,3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需投资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6万元(加工车间、冷库、配套设施建设100万元,生产设备37万元,监测中心10万元,培训中心5万元,配送车4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2、资金来源:申请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26万元。

财政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

(1)培训农民2000人次 10万元

(2)新品种芦笋引进补助 14万元

(3)速测仪、虫情测报仪 3万元

(4)信息网络建设 3万元

九、效益分析(测算)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芦笋茶3000公斤,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

2、社会效益

(1)满足市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推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

(3)合理保护、利用土地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4)发展一个产业,解决一部分人员就业,可有效安置剩余劳动力100人左右。

(5)可显著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亩平均可增加收入 1500元左右,带动农户1000户,受益农户增收总额300万元。

3、生态影响

该项目以芦笋为主要原料,经深加工后全部转化为产品,无其它废物产生,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生产过程用水对芦笋冲洗后,仅有部分泥沙,混入水中,可作为农业生产用水。其生产过程经环境质量评估,符合国家要求。

十、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项目区自然、生态和社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而且资源丰富,生产与开发能力强,产品市场潜力大,持续性发展后劲足,具有良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基础。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主要立足于清徐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围绕提高芦笋产业经济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出口创汇能力而确定的。产品设计方案、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承担单位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并有多年农业综合开发经验,为该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项目建成后,不仅拉动清徐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将辐射带动太原市及周边地区蔬菜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项目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二0一一年二月

 农业是万业之本,它是关系到所有人吃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农业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范文可以关注范文栏目。

 农业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范文

 ?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该项目由?市?区财政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XX年9月开始,于XX年9月结束,时限3年。

 主要建设内容:

 1、鲜果采摘区扩建1500亩;

 2、鲜花温室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70栋,到XX年末达到180栋,占地500亩;

 3、开发历史遗迹区-日本碑和俄国坟,占地200亩;

 4、鲜花观赏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40栋,新奇花卉品种达到20余种;

 5、建设占地160亩的水上娱乐垂钓区,开发水面50亩;

 6、建设占地110亩的森林浴场一处;

 7、农事实践基地建设日光温室50栋;

 8、建设200亩葡萄园,建日光温室50栋;规划100亩,作为新品种水果实验基地;

 9、别墅渡假区建设别墅30栋;

 10、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园区建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整治田间排水沟、引水上山及治河、水电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

 1

 1、水产、花卉、果树、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1

 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的建设。

 该项目总投入资金7,473万元,其中农民投入2,535万元,招商引资2,774.3万元,村集体投入563.7万元,市区财政自筹48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投入960万元。

 二、背景分析

 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度假区50公里,能增加丹东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丹东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园区扩建后,在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重点展示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成立?市生态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把园区与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河口渡假区连接起来,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丹东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

 三、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果农、菜农、花农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现在丹东水果产量在3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22.7万吨,无公害蔬菜产量3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必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市杜鹃花生产总量在1亿株左右,商品量在1,000万株以上,占全国杜鹃花商品量的25%,每年到?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发展果树面积8000亩,水果商品量达到8000吨以上;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商品量可达500吨;无公害蔬菜10000亩,商品量30000吨;花卉面积7000亩,商品量3500万株左右。

 2、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3、生态改善

 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

 4、经济发展

 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果农增加收入 1400万元;花农增加收入5600万元;渔民增加收入300万元;菜农增加收入XX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四、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软环境建设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与国际接轨;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寒富苹果等已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农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正逐步提高;鸭绿江水系特有的品质,使其水产品畅销海内外;花卉品种丰富,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并越来越被重视。果农、花农、菜农、渔民群体大,农业绿色证书持有率逐年加大,技术含量逐年提高。

 2、原材料条件

 日光温室等基础建设材料可就地取材加工,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可国内外采购,项目发展不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

 3、交通运输

 距边境口岸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大东港35公里,距丹东火车站12公里,距沈丹、丹大高速公路17公里。

 4、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镇?村委会成立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服务协调工作。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由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花卉的生产、加工、销售由花卉协会负责;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对外宣传工作,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广泛聘请省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研究所,负责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推广。

 五、方案设计

 1、目标

 ①、园区扩建2,460亩,到XX年全区果树面积发展到10000亩,花卉面积发展到7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0亩,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

 ②、水、电、河、路配套环境优化;

 ③、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自我检测能力增强;

 ⑤、该园区年产水果9000吨,花卉300万株,水产品100吨,无公害蔬菜XX吨,发展成为全国效益最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该园区扩建部分,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年纯收入187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万元。

 2、实施地点和范围

 地点:建于?省?市?区?镇?村7000亩山峦、耕地内。园区位于?市东北郊区,距市中心12公里,园区内耕地平坦,果树茂盛,自然环境优美,无城市和工业污染,有郊线班车路经该园区,临近沈丹、丹大高速公路,直通港口、飞机场、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3、实施内容

 园区内:①、鲜果采摘区扩建标准果园1500亩;②、鲜花温室基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70栋;③、开发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④、鲜花观赏基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0栋;⑤、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和森林浴场各一处;⑥、农事实践基地、葡萄园各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50栋;⑦、别墅度假区建设别墅30栋;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2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3000㎡;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0种、40项;⑩、基础配套设施:修柏油路6.8万平方米,水泥路11.1万平方米,硬化田间作业道6万平方米,田间排水沟护坡4万延长米,绿化美化2.92万延长米,治河三条浆砌石护坡1万延长米,修建农用桥8座,铁索吊桥一座,打机电井500眼,提水站50个,蓄水池50个,室外给排水管网各1.2万延长米。

 4、实施计划

 园区建设从XX年9月?XX年9月。完成扩建果园15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210栋、别墅30栋;完成引水上山工程及治河工程;完成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田间排水沟的整治任务;完成森林浴场、水上娱乐垂钓区和综合服务楼的建设任务;完善宣传网络;引进和应用新品种50种、新技术40项。

 5、支持环节

 ①、50个新品种、40项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资金;

 ②、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器配套资金;

 ③、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6、组织落实

 园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负责,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并负责制订园区实施方案,?镇?村委会具体实施。聘请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农科院、?市风景旅游局等十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专家科技指导组;园区组织建设,管理协调服务由管委会负责,对外宣传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生产、经营由花卉协会和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国家投资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设备、仪器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六、效益分析

 ①

 成本效益分析

 产品成本

 项目投入运行后年总生产成本 850 万元。

 投资估算

 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 7473 万元。

 产品利润销售税金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 2820 万元,年上缴税金 100 万元,税后利润 1870 万元。

 ②

 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限

 静态投资回收期 4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 6 年(含建设期)。

 投资的利润率

 25.02%

 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 npv = 4 , 759 万元(计算期 11 年,其中:建设期 1 年,生产期 10 年,折现率按 8% 计算)。

 财务内部报酬率

 irr = 21.82%

 ③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基本评价指标

 项目扩建投产后,可带动农民发展花卉生产 7000 亩,果树 8000 亩,无公害蔬菜 10000 亩,水产品养殖水面 1000 亩,农民增收 9300 万元。

 就业效果

 直接、间接解决 5000 个农民就业,同时可带动 23000 人发展同类产业。

 农民增收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XX 元。

 对财政的贡献

 财政年收入增加 500 万元。

 投资盈亏

 以产量表述的盈亏平衡点为估算产量的 30.14% ,表明项目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

 风险分析

 项目中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表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七、项目资金筹措(单位:万元)

 预算筹措渠道

 金

 额

 一、财政投入

 1600.00

 1 、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800.00

 2 、省级财政投入

 320.00

 3 、市地财政投入

 320.00

 4 、县级财政投入

 160.00

 二、项目单位投入

 3,098.7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资金投入

 2,774.3

 预算投资总额

 7,473

 八、项目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项目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备

 注

 合 计

 7 , 473

 新品种引进费

 50.00

 50 个品种

 新技术引进费

 40.00

 40 项

 专家活动经费

 10.00

 国家和省十名专家

 柏油路

 306.00

 公用部分

 水泥路

 621.6

 公用部分

 绿化美化

 41.2

 29 , 200 延长米及森林浴场植被 110 亩

 引水上山

 719.00

 机电井 500 眼,提水站 50 个,蓄水池 50 个及配套电缆管道

 治河架桥

 259.00

 治理河道 3 条,架桥 9 座,(含水上娱乐垂钓区铁索吊桥一座)

 田间排水沟水泥板护坡

 156.00

 40 , 000 延长米

 硬化田间作业道

 72.00

 60 , 000 平方米

 场地平整

 33.00

 别墅渡假区运土方 30 , 000 立方米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

 17.00

 公用部分,含主体建设及仪器设备、运输费用。

 30 栋别墅主体及配套设施

 1 , 239.38

 含室外给、排水管网,自来水、照明电、动力电。

 凉亭

 10.00

 10 座

 果园扩建

 1 , 050.00

 农民自筹

 210 栋高标准日光温室

 2 , 100.00

 农民自筹、招商引资

 综合服务楼

 270.00

 3 , 000 平方米,公用部分,招商引资

 60 座休闲屋

 216.00

 招商引资

 6 座水上木屋

 12.00

 招商引资

 人工湖

 240.82

 招商引资

 向国家缴纳的费用

 10.00

 九、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2,870万元,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花卉、果树、水产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市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项目投产后,在发展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还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服务项目,随着?市对外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在旅游观光服务方面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