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
鲁山概况
鲁山位于城东南四十公里处,鲁顶海拔1108.3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植物360种,动物270种,盛夏极端高温30.8摄氏度。山顶凹处有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和旨公殿;风化沙岩千奇百怪,任凭暇思,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狩猎别有天地。滴水崖瀑布、大圣峰、樱桃峰、明石崖、香炉峰、企鹅石等景点体现着鲁山的景观特色。大涝洼景点已建成一级接待设施,使鲁山成为理想的游览、避暑、休养胜地。
环境、气候 风景秀丽的鲁山,雄峙于鲁中心的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诸峰拥簇之中的主峰--大圣峰(又叫观云蜂)座落在博山区池上镇。大圣峰海拔1108.3米,山势绵亘。覆压莱芜、沂源、临朐、博山一市两县一区,是一市两县一区的界山主脉。走向西而东,向北伸出很多支脉,形成池上、南博山几个镇境内的支脉山系。山体北侧系砂石构成,占地800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6度17秒,东经118度03秒,为山东第四座高峰(继泰山、蒙山、崂山之后)。山林面积达3000公顷,巍巍然似一绿色屏障,傲然屹立,葳蕤生光。不管日月阴晴圆缺,风霜雨露,不管朝明夕晦,春夏秋冬,皆景色变幻无穷,绮丽诱人。具有典型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
历史状况
《辞海》载:“鲁山:在山东省中部益都、莱芜两县间在沂源县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颜山杂记》载:“鲁山在镇东南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博山乡土志》载:“去县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镇东南的名叫鲁山,有鲁山拖脚之称”。这些记载虽因沿革变化而未具体准确说明,但由此可知,鲁山人文之古、面积之大,实居淄博群山之冠。
在明朝,鲁山的牧台是青州衡王府的养马场,历经600余年。建国后,辟建的第一批国营林场就有鲁山林场。集中连片的森林达15万余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鲁山是淄河、弥河、汶河、沂河四条河流的发源地。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水源涵养,在鲁中地区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文名句
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民间谚语——“泰山高,泰山高,泰山达不到鲁山腰。”
旅游景点拾萃
沙沟植物园
步入鲁山怀抱,首先通过沙沟植物园。这里有茂林修竹,又有溪流、水库、读书房,浓浓的绿色构成了一片厚厚的幕帐。如果尽情地吮吸一下这里清新的空气,顿时会有一种清心润肺的爽意。上行,山回路转,美景尽收,满山遍野的连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槐花、丁香花、野百合、千枝梅、野杜鹃等等,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按照顺延的不同时序,竞相争奇斗艳,展现新姿,幽香阵阵。山果丰盛,松籽成熟,百鸟群集于此:金雕、游隼、环颈雉、画眉、灰喜鹊等珍禽,翻腾翱翔,鸣啭林间,更衬出山林的幽静和空寂。如稍加注意,会意外地发现金针、蘑菇一类的山珍野味。顺着松荫遮蔽的通山幽径,越是往里走,越是感觉清凉。这山,是美丽的天然空调,是这茂密的森林把炎热与人阻隔了。在此稍事歇脚,吸吸氧,尽享林中松浴。
置身鲁山,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植被覆盖、生态环境在 淄博乃至山东是无与伦比的,10几万亩的森林面积使覆盖率在90%以上,动植物种类13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70种,老山参、何首乌、灵芝等中药植物300余种,鸟类167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续修博山县志》载:“鲁山绝顶产美茶,味甲天下,石上生花可为药”。相传古代鲁山绝顶多茶树,所产茶鲜美味醇,又漫山花草和多种药材,堪称鲁中植物王国。且不说山上到处挺拔苍劲的松柏,单是山花野草就有无限的景致。
大雄宝殿
从上到下都是用巨石砌成,石壁、石门、石梁,连窗都是石头凿成的,唯独屋顶是琉璃大瓦。前墙上嵌有明代石碣,内容说:“鲁山顶原有前朝梁武帝年间志公宝殿一座”此“大雄宝殿”可能在明朝嘉靖年间大修,近几年又经重修,并重建已塌的“志公塔”,恢复了旧观增加了景点。
狼窝沟
因过去不时传来阵阵狼嗥,使人毛骨松软,心惊胆颤。沟上首有一处万石迷宫,大面积的巨石相互支撑,形成幽深、多变的堆积洞廊。从极顶看迷宫,恰似一条苍龙。置身其中,忽明忽暗,仰望“一线天”,鬼谷天成,游人只能侧身而过。忽而左转,忽而右折,高低瞑迷不知西东,倍感危机四状、机关重重,渗水的石壁千姿百态,幽深无际,是探险者的乐园。南山藤霸道的环绕出口,使人望而生感,思绪万千,迷宫中的困惑和压抑全部化为云烟。出口处一旁的鲁山楸是鲁山的独特树种,野生猕猴桃更是罕见珍果,占地三亩,己生长200多年,两相呼应相伴泰然,成为特色景点。
长涝洼
在主峰东侧有“长涝洼”,每年7、8月份,常有“鬼神闹市”的奇异,这里时常可听到山谷里敲锣打鼓,音乐唱词依稀隐约,忽清又浊,自鸣天籁,当地俗称“鬼市”,个中原因,或谓地形地质奇特、气温多变由回声造成,或乃不解之谜。
鲁山顶峰西侧
“断头山”如人工劈断;“仙人桥”其势险绝;“冰冰峰”下的“神龟探樱”石,活灵活现,巨型乌龟从悬崖之中探出半身,窥视对岸高擎于船盘石上的“大樱桃”,伸头出脑,欲啃不得之憨态,令人捧腹。怪石组成的“明石崖”,是鲁山诸石中的绝笔,壁之千仞,似斧劈剑斩,陡峭险峻,鹊噪幽林,鹰击半山,是鸟类与蝉类的天然乐园。夏秋季节,万千山鸟和蝉汇聚于此,鸟则啭不穷,蝉则百叫无绝,经巨大的石壁回音;组成了鸟鸣蝉唱的交响乐。此处又沟壑纵横,泉溪众多,水清洌甘甜。“登天沟”口滴水崖处,瀑布从落差几十米高的绝壁上飞流倾泻而下,似银练飘落,轰鸣之声震耳。
鲁山极顶--大圣峰
从东侧望去,酷似大圣形貌,双手合十,遥望南天,默念真经,祈祷鲁山一方净土平安无事。在峰顶奶奶殿望四周,林海茫茫,村落点点。往南看,悬崖陡落,直下谷底,游目远眺,红瓦栉比,歼陌纵横,一条小河,蜿蜒如带。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所载“螳螂之水源出鲁山”的螳螂水。映人眼帘的是沂源猿人溶洞群。西崖下能见洞口的是千人洞,尚书任文水曾在此大书一匾“我有万古宅”,可惜在民国之年被于三黑破坏了。鲁山之阳,是北方洞群之最,现在发现和已开放的景观溶洞有40余处。望北看,博山半壁尽收眼底,山风徐来,爽意浸肌,白云飘过,恍如仙池。身临其境,再回味一下“海到无边天作岸,山至极顶我为峰”的联句,确实妙不可言。朗颂宋代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的绝句,更觉心旷神怡,如愿释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鲁山虽非“东山”如今身临鲁山顶峰,与当年孔夫子的感觉,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鲁山县
鲁山,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鲁山,古称鲁阳,春秋时楚国鲁阳公曾于此而战,据史称其挥戈令日西退.可睹鲁山历史之久.汉置鲁阳,唐始名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或露峰山?亦不确定)。河南鲁山县是史学界公认的墨子故里,曾于鲁山之熊背乡发掘墨子之墓,中有墨子随身佩剑与文籍,文籍中语言与现在鲁山言语基本相同.也是刘姓的发源地,据晋代水经注云:鲁阳之西有尧山者,夏之刘累以畜龙见称,而一日一龙失,遂到鲁阳之尧山居.现在鲁山县_河乡之西昭平湖畔尚有刘累墓,并有多位知名人物题词.北宋末年岳飞部下牛皋亦是鲁山人。现代诗人徐玉诺亦是鲁山人。
概况
鲁山县位于东经112度14-113度14,北纬33度34-34度00之间,在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与黄淮平原相连,最高海拔2153.1米,最低海拔90.1米。全县辖5镇15乡,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东位置。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6亿元,在河南省108个县(市)排序中由2003年的96位跃升到40位。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50元,增速连续数年居平顶山市前列。
美食
鲁山揽锅菜
鲁山揽锅菜是古老与现代精湛烹调技术相结合、精工细做的“杂烩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据传,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杨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结合当地人酷爱咸鲜、滑嫩、香软的特点制作而成。主料:精细猪肉;配料:猪肉丸子、蕨菜、时令蔬菜、油焖豆腐、粉条等;调料:豆瓣酱、五香大料等精心配制。猪肉选料考究,经过焖炒,色泽美观,易于机体消化吸收。豆腐过油焖,黄里透白,软硬适度。粉条精选上乘好粉,柔细绵长,肉筋外滑。丸子用油炸过,黄澄澄、香酥酥。搀杂蒜苔、金针、当地蕨菜、时令青菜等。再加上数十种中草药配制的特等香料,使该菜鲜香软嫩、咸辣适口,色形兼备。集中国八大菜系之精华与鲁山风味于一体,是享誉省内外的美味快餐。来鲁山游人既饱览石人胜景,又品尝揽锅菜美味,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把揽锅菜美名传到四面八方。鲁山人民路西段老牌子揽锅菜店被河南省烹饪协会授予“独特风味揽锅菜”名店名吃称号。
河南名宴“鲁山水席”
鲁山水席,系豫西名宴,始创于1908年,以鲁山宴席传统风味为基础,融取宫廷御膳烹饪技术,工艺讲究,制作精细,形成了具有鲁山风格,色、香、味、形俱佳,符合中原地区社会风俗习惯的宴席佳肴。其鲁山水席“八碗八”更是别具一格,锦上添花。
早年,冯玉祥将军来鲁山,点名要品尝鲁山水席“八碗八”,对其独特的风味非常赞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迁驻鲁山,地方官员豪绅多以鲁山水席“八碗八”宴请达官贵人。解放后,鲁山水席更加完善、兴盛。然而自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享誉中原的宴席佳肴逐渐失去原有特色。
为了继承和宏扬鲁山历史餐饮文化,天润楼秉承“传统不保守,现代不失真”的经营理念,按照“春滋养、夏清热、秋润燥、冬补益”的科学饮食营养观,着力打造风味独特的“鲁山水席”,从而使传统的鲁山水席重放光芒。二00七年三月,鲁山水席被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授予“河南名宴”。
基础设施建设
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2006年,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双城联创”活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功能,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照明、环境卫生等方面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干道交通体系,拥有城市主干道4纵5横,道路总长度30余公里,总面积90万余平方米;建交通环岛5座,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区防洪排污体系完备,排水管网畅通,对南北城壕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达1万余米;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公共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街头游园6座,总面积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绿篱3.2万米,面积6.5万平方米,建大型苗圃2座,总面积30余亩,培育各类苗木10万余株,花卉2万余株;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逐步完善,有高标准水冲式公厕6座,移动式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4座,垃圾箱155只;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100%,共计安装照明路灯3000余盏;建大型商贸广场9座,总面积1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旅游
鲁山属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涉及8个主类,29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占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56.6%,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6%,且分布相对集中,品位较高。先后投资开发了石人山、昭平湖、佛泉寺、画眉谷、十八垛、六羊山6大景区,300多个景点,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区22处。旅行社3家,导游22人,讲解员37人。旅游经营定点宾馆、饭店17家,其中二星级宾馆3家(鲁山宾馆、石人山天力宾馆和阳光大厦大酒店)。形成了“一山一水三条线”独具特色的旅游格局(一山指石人山景区,一水指昭平湖景区,三条线是指航空展览馆和秘洞山庄为主线的军事文化旅游线,以佛泉寺、文殊寺和农家乐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以上汤、中汤、下汤为核心的温泉沐浴旅游线)。
目前,以石人山为龙头的鲁山旅游业已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线。客源市场拓宽到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2.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人山景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2002年,石人山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鲁山县荣获“中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县”的称号;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景区。
教育
全县有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1382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365人;完全中学1所,初中35所,在校学生42575人;小学221所(含学点245个),在校学生75236人;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7158名,其中高中教师547名,初中教师2307名,小学教师4071名,幼儿园教师50名,特殊教育教师35名,进修学校教师45名,中心校103人。
林业
鲁山县是河南省二十五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65万亩,有林地面积195万亩,活立木蓄积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林业产值2.5亿元。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连香、华榛、杜仲、秦岭冷杉、垂直冷杉、青檀、领春木、金钱槭等13种;省级保护植物铁杉、青线柳、楸皮杨、大叶三七等19种;中药材和菌类种类繁多,有人参、天麻、石斛、辛荑、杜仲等近500种;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有金钱豹、艾叶豹、麝、大鲵、金雕、羚羊、红腹锦鸡、豪猪、红脚隼、大灵猫等17种;省级保护的有狐貉、青鼬、豹猫、飞鼠、水獭、啄木鸟、画眉、双斑锦蛇等14种;鲁山有古树名木千余株,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银杏群,有彰显悠久人文历史的古柏,有昭示岁月苍桑的柿树王,有蕴含着美丽传说的老栎树等。
鲁山县林副产品丰富,年产量达8000多万公斤,辛荑以质量优、产量高为中华之最,核桃、杜仲、柿子、板栗、花椒、芋肉,桃等果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广大农民群众一大经济支柱。
交通
鲁山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县境,设辛集、鲁山、让河、草店、交界5个车站,从鲁山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从而打通了鲁山通往全国的大门,成为中原通往全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可直抵郑州、开封、洛阳、南阳、漯河、周口、商丘、许昌、项城、栾川、临汝、叶县、方城、嵩县等市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7.36公里。其中国道2条(G311线、G207线),省道2条(S242线、S231线),总里程275.68公里,县乡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1961.68公里.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558个行政村有43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达率达79%。到2007年底,太澳、郑石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届时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连接,以干线公路为支架,县乡公路为依托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卫生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县城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鲁山中医院、鲁山县爱心医院等。其中:县级医疗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22个,全县开设病床1300张,村级卫生所557个。在职医务人员1557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91人;初级职称713人。全县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292件。医院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有7家医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9家医院通过“爱婴医院”评审。瓦屋卫生院、张良卫生院、尧山卫生院、下汤卫生院、辛集卫生院、张官营卫生院、赵村卫生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单位。全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农业
鲁山县地处中原腹地,土地面积2432.32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总人口85万人,农业人口76万,人均耕地0.7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2004年以来,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农业总产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851.2元。全县蔬菜瓜果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保护地蔬菜3.3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高效种植面积1.5万亩,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优质粮面积40%,模式化栽培及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农田化学除草70万亩。近年来,大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县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面积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个,面积1万亩,全县粮经比64:36.
全县有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二座,小型水库35座,机井128眼,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5万亩。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109718.3马力,其中联合收割机240台,大中型拖拉机327台,全县机耕面积29万亩,机收面积28万亩。
电业
鲁山县电业局管辖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A输变线路一条,长24.04公里;35KV线路18条,全长224.7公里;6--10KV线路全长1309公里,配电变压器1293台,总容量79540KVA。
历史沿革
鲁山,古称鲁阳。汉置鲁阳县,唐始名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年,鲁山县辖5个镇、17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二郎庙乡、土门乡、马楼乡、瓦屋乡、仓头乡、四棵树乡、观音寺乡、鸡冢乡、辛集乡、张店乡、赵村乡、背孜乡、昭平台库区乡、董周乡、熊背乡、磙子营乡、_河乡。
2000年,鲁山县辖6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2541人,其中:鲁阳镇 57452人、下汤镇 32674人、梁洼镇 36951人、张官营镇 57017人、张良镇 52591人、尧山镇 19277人、赵村乡 24889人、四棵树乡 15046人、鸡冢乡 13311人、熊北乡 20924人、让河乡 46400人、瓦屋乡 30147人、观音寺乡 23505人、土门乡 8513人、背孜乡 14718人、仓头乡 22317人、董周乡 54500人、张店乡 78552人、辛集乡 47341人、滚子营乡 64075人、马楼乡 80617人、昭平台库区乡 21724人。
2005年,鲁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鲁山县辖6个镇、15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尧山镇;张店乡、辛集乡、熊背乡、_河乡、瓦屋乡、赵村乡、董周乡、仓头乡、马楼乡、鸡冢乡、背孜乡、磙子营乡、观音寺乡、四棵树乡、昭平台库区乡。
鲁山县辖6个镇、14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官营镇、张良镇、尧山镇、赵村乡、四棵树乡、鸡冢乡、熊背乡、_河乡、瓦屋乡、背孜乡、仓头乡、董周乡、张店乡、辛集乡、磙子营乡、马楼乡、昭平台库区乡。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鲁山县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等四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9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的批复精神,鲁山县政府决定撤销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琴台、鲁阳、汇源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鲁阳镇所辖区域以及张店乡的詹营、董周乡的五里头等22个行政村划入城区。
2021年3月16日,鲁山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鲁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河南片区)。
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鲁山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第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地下水库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m3,也仅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7%,为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
一、旱灾成因分析
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山东水资源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mm向鲁西北递减到550mm;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0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11.7亿m3,1994年达到29.4亿m3,1995年达到38.48亿m3,2010年达到43.63亿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亿m3。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hm2增加到446.3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m3增加到近180亿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万m3/年增加到9.3亿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
3.水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
据2002年水质检测资料,共评价河道66条,总评价河长为 4389.4km,无一处监测河段达到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6.1%,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7.6%,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9.1%,劣V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63.6%。共评价水库30座,无一座水库符合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6.7%,Ⅲ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40%,Ⅳ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33.3%,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劣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
4.水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生产方面,山东省2002年万美元产值用水量2030m3,美国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5. 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储存量减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多打粮食,围库围湖造田,向荒山荒滩进军,缩河造地,使蓄水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大量占用湖泊、洼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仅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济南市北园区洼地现已全部被城区占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纱湖已被改造成万亩良田,羊绢洼滞洪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6.视洪水如猛兽,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视其利
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视调、蓄、滞,思路单一,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总是千方百计使其尽快人海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过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压力。
7.水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能优化配置
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各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1998~2002年,山东省连年干旱,胶东半岛旱情尤为严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烟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门楼水库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应先用水库水,后用地下水。但由于城市供水归城建部门管理,地下水价格又较地表水低,实际是先用地下水,后用水库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库水。门楼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多数年份都要弃水人海,如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第一位。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除1964年外,有41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173.72万hm2,成灾面积106.54万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积最大,为422.53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降雨量减少,黄河断流,旱情日趋严重。
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236.16万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积都在350万hm2以上。特别是1999-2002年,连续4年大旱,造成农业减产,工矿、企业停工停产,城乡供水危急。干旱灾害波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全省受旱面积353.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3%,重旱133.3万hm2,663万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时播种,有14.67万hm2农作物出现干枯死苗,245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烟台、威海两市缺水日趋严重,给两市供水的门楼、米山、崮山等水库基本枯竭。上半年干旱造成2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 110多亿元。全省因干旱造成工业经济损失151亿元,粮食损失401万t,经济作物损失67亿元。
2002年全省受旱面积361.33万hm2,其中重旱117.3万hm2,23.1万hm2农作物因缺水无法播种,67.2万hm2干枯死苗,792万人饮水困难。全省有500多家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限量生产或停产,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年创利税1.4亿元的滨州棉纺厂因缺水被迫关闭,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200万t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南四湖干涸,微山县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
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积不足1000km2,1979年达到2831km2,1989年达到
1.69万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区面积2.7586万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报废机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换深井泵、潜水电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总投资5106万元。机井越打越深,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积海水侵染灾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积只有lOkm2左右,现经普查,山东半岛19个县(市、区)海咸水侵染面积达1006km2。海水侵染导致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粮食减产,农村饮水困难。
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筑、铁路、堤防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100多km
大堤裂缝,纵横裂缝5200多条,塌空150处,使大堤失去挡水作用。泰安市郊铁路路基发生沉陷,也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三、对策措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
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水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当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黄河是山东省重要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亿m3,近十几年来,因黄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黄河人境水量减少为220多亿m3,多次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黄河水变得可用不可靠了。黄河入境水量减少,主要是黄河水量的丰枯变化引起的,从2003年开始,黄河来水情况转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亿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亿m3,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还有较大的空间。对干旱灾害也要进行科学分析。山东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不可避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旱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
1.加快对水库、湖泊的除险加固,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
山东省已建成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965座,总库容154亿m3,其中兴利库容80多亿m3。这些水库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为保证防洪安全,在调度运用上,预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库容,规定了起调水位(称为汛中限制水位)。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蓄水有一定影响,减少了兴利库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为水库按设计水位运用提供了条件。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设计水位运行后,将增加蓄水能力14亿m3。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应尽快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增加蓄水。
2.充分利用黄河水
山东省引黄范围达11个市的68个县区,在黄河两岸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2423m3/s,设计灌溉面积23.28万hm2,引黄实灌面积180万hm2。已建引黄蓄水平原水库88座,设计总库容7.8亿m3,引黄蓄水能力20多亿m3。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靠的是黄河水的支撑,青岛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黄济青功不可没。近年来,沿黄地市相继修建了平原水库,黄河水由过去仅向农业供水,拓展为向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多目标供水。济南、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青岛等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是黄河水;滨州、东营等市把黄河水送到沿海各县的乡村,使长期饮用苦咸水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1972年黄河山东段发生第一次断流,1981年山东段首次全部断流后,断流频繁发生。为保证黄河生态需要,国家作出重要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一定的人海水量。黄河断流和保证人海水量的事实提醒我们,黄河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科学引用黄河水。
3.合理开采地下水
前几年连续干旱,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山东省地下水漏斗区达2.7万km2。2003年山东省进入相对丰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补给
量大,漏斗区减为1.4万km2。2004年的降雨量较充沛,漏斗区将会进一步减少。山东省地下水储存量较大,调蓄能力较强,补给量有保证,是最可
靠、最优质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应该“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要求,对地下水要合理开发。在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
发力度,保持采补平衡,特殊年份可适度超采;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限采或先补后采;严重漏斗区、海咸水入侵区禁采地下水。
4.构筑调水网络,实施跨流域调水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把南四湖、东平湖、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等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输水大动脉,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连结为一体,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实现水的跨流域调度,必须构筑全省输水网络,把山东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连接起来,丰枯调剂,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当地水和黄河水、长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
5.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设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科学调度洪水。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随时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根据来水情况尽量采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长泄洪时间,
增加河流人渗水量,补充地下水源。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湖泊、涝洼、湿地,给水以栖息之地,这样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丰沛,防洪压力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畅,是山东省防洪的重点、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亿m3,仍蓄水27亿m3。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通水后,将南四湖、东平湖水调入中、东部,将大大缓解山东省的水资源压力,也减轻了江苏省的防洪压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东省宝贵的洪水资源,要尽快研究洪水资源化的方案。
6.拦明流,截渗流,节节拦蓄
山东省河流众多,在大中小各类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闸900余座。过去,由于河道蓄水对防洪有不利影响,也易产生次生盐碱化,对是否应该建闸
争论不休,影响了拦河闸的建设。橡胶坝的出现,从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闸蓄水对防洪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设蓄水工程,特别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兴建地下水库,是近年来拦截河道潜流、减少水资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设地下水库,有投资少、不占耕地、不需移民、蒸发量低等优点,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应进一步研究、观察。山东省的黄水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
7.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水消耗量的75%,节水的潜力最大。要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强水的计量、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等环节降低水的消耗。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公德,推广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节水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水价,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
8.实行水务一体化,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
实行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实行水资源统管,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一体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先利用当地水,充分利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调引长江水,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两手展开考试卷,下笔答题如有神;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好好复习,祝你初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表中对应的位置,每空2分,共计60分***
1、关于入藏旅游做法不正确的是:
A.需做好氧气的供应装置B.需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
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帽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
2、张亮在某超市购物时发现一种水果的产地标签有错误,它是:
3、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4、“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5、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君何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明明不小心将自己的下列描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地理分割槽基本地理特征的知识卡片混淆了.请你帮明明讲描述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卡片序号找出来
①气候干旱 ②高而寒 ③河流较少,主要为内流河
④河流较多 ⑤以种植水稻为主 ⑥以畜牧业为主.
A.①②⑥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①③④
7、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个区域: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8、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主要原因是 :
A.进行多种经营,种植菱、藕等水生植物 B.今后应转向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C.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 D.保护溼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9、青藏地区修建青藏铁路时,在某些地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A.方便野生动物在铁路沿线游玩 B.方便游客更好地观赏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
C.方便当地的牧民更好地放牧 D.为野生动物预留季节性迁徙通道
10、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 萎缩,这反映了: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地壳活动强烈
11、家住永州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你认为妈妈说的不对的是:
A.“当地可能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爷爷奶奶带一点。”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12、香港和澳门均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其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A.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B.地狭人稠
C.均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D.经济支柱都是博彩、旅游业
13、与香港相邻的经济特区是
A、厦门B、珠海 C、广州 D、深圳
1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C.适当增加草场载 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15、“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9时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的主要职能是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交通中心
17、天山南北两侧地形单元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D.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18、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19、上海位于 工业基地,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辽中南 B.京津唐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20、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面积种植水稻 B.全面垦荒,发展牧业
C.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修筑梯田,发展林业
21、近两年,香港“占中”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香港的旅游业和人民生活,也影响了大陆人赴港旅游的热情。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大陆的支援,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A. 煤炭等能源充足 B. 拥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C. 技术、管理水平高 D. 土地面积广阔,地租便宜
22、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旅游景点,其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23、“西气东输”工程 *** 越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4、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
A.藏绵羊 B.犛牛 C.藏山羊 D.三河马
25、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草原著名的优质畜种
D.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但多外流河
26、为了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种植温带果树,绿化山坡 B.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实施“西电东送”
C.大力开垦耕地,努力增产粮食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7、牧场型别属于山地牧场的是
A. *** B.x疆C.青海 D.内蒙古
28、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下列行为,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 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提倡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大力 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29、关于x疆开发与利用的做法你认为合理可行的是
①应该修建更多的坎儿井,大量开采地下水
②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油气能源基地
③合理放牧,培育优良畜种x疆细毛羊
④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价值高、产量高的作物比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有世介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 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D.本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二、连线、判断题:***共计10分***
1.连线题,请将我国高原或盆地与其特征相连***每线1分,共5分***
①青藏高原 喀斯特地形分布广
②内蒙古高原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③黄土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④四川盆地 号称“世界屋脊”
⑤云贵高原 有“紫色盆地”之称
2、判断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在错误的后面打“×”***每小题1 分,共5分***。
***1***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未来北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发展方向之一。 *** ***
***2***台湾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已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
***3***香港与澳门作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祖国内地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4***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 ***
***5***北方地区全部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 ***
三、综合题***共计30分***
1、读“台湾省图”,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周围的海和洋:J____________海, G___________洋。
***2***海峡、岛屿:H是___________海峡,
A是__________岛。
***3***山脉、河流:K____________山脉,N________________ ***河流***。
***4***台湾充分发挥其“岛”的优势,经济型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隔着海峡 与台湾岛相望的省的简称是________。
***5***台湾岛有许多美称,请列举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山脉***和 ***河流***是B区域与D区域的分界线。
在区域A中,由西到东的景观变化依次是: → → 。
***2***将与以下景观相对应的区域代号填在横线上。
①河运发达、“鱼米之乡”: ;
②黑土地、黄土地: ;
③“世界屋脊”、河谷农业: ;
***3***简要分析下列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
①差异:A区域年降水量少于B区域。
原因:
。
②差异:C区域夏季气温低于D区域。
原因:
。
3、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此图是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起点位于x疆的A_______________ 处,终点为B________城市。***每空1分***
***2***x疆特有的引水设施是 ,试写出x疆发展农业在气候方面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意义***试写三点******共6分,每写出1点给2分***
下一页分享>>>答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