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剂最详细使用技术介绍
1、番茄催熟:在番茄果实膨大结束,进入转色期,用400--500毫升/升的乙烯利药液涂抹转色期的果实;把转色期的果实采下放在2000-4000毫升/升的乙烯利水溶液中浸泡一分钟,并在20-25℃的环境中催熟;用棉球、毛笔等蘸取3000毫升/升的乙烯利溶液涂抹大部分进入转色期果实的果穗基部,可使番茄果实提早5-7天成熟,且不影响果实的品质。对番茄植株无不良影响。
2、棉花催熟:每亩以100-150毫升乙烯利兑水30公斤,喷洒棉花植株,可加速棉花落叶,促进棉铃成熟,提早收获。能使霜前花提高70%左右,对未开絮的棉桃进行离体喷施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香蕉催熟:香蕉采摘后,可用800--1000毫升/升的乙烯利药液,喷洒在香蕉果实,放在22-26℃条件下,可促进香蕉成熟。
4、柿子催熟:在柿子黄熟期用750-1000毫升/升浓度的乙烯利水溶液,喷施或采摘后用2000毫升/升浓度的乙烯利水溶液浸蘸柿子,温度在22-26℃处理2-4天即可脱涩
5、哈密瓜催熟:可用500毫升/升的乙烯利药液喷洒果实,可促进哈密瓜成熟,且不影响果实品质。
摘叶是指适当摘除严重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通过增加果面的直射光而提高果实的着色面积和着色深度。摘叶时期可与铺反光膜同时进行,以采果前一个月左右的着色开始期为好。套袋果最好在除袋5天后摘叶,以使果实逐步适应强光环境。摘叶过早虽对果实着色有利,但往往影响果实增大对产量不利,也影响贮藏营养水平;摘叶过晚时果实增色不显著。摘叶可分两步进行,先摘除紧贴果面的1~3个叶,后摘除果实周围的衰老黄化无效叶,但光合效能高的绿叶不要摘。试验证明,摘叶可提高果实着色面积15%左右,同时可减少后期的果实病虫害。日本有的果园用化学摘叶法,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减少了人工投入,但效果受天气影响,喷药时期和浓度方面的技术调整有时不好掌握。
转果是指当果实阳面充分着色后,通过改变枝条和果实的方位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使其全面着色的方法。所以,转果时期以采果前2~3周的着色中期为好,过早影响阳面着色,过晚阴转阳后着色不充分,而且果柄容易转落。一天中以早、晚转果最好,上、下午也可,但要避开正午太阳直射,以免灼伤果面。转果时应轻轻转动果柄,以防转落果实。一次转不到位时,可先转100°~120°左右,隔一周后再转一次。但两次扭转的方向应当一致,否则回转容易造成落果。为了防止转果后自然回位,单果转动后可贴于树枝或夹在树杈处加以固定,双果可同时反向转动后互相靠紧防止回位。试验证明,转果措施可使果实着色指数平均增加20%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