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淹水后土壤性状会有哪些变化?
稻田淹水后,耕作层为水分所饱和,空气被排除,气体交换受阻,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稻株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相对积累起来,使土壤呈还原状态。先是分子态氮的消失,再是硝酸盐的消失,其后是锰与铁的氮化物相继被还原,最后是硫酸盐的还原及氢和甲烷的生成。整个还原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质的分解,以好气和嫌气微生物活动为主;第二阶段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有机质的分解改为以专性嫌气微生物为主。
第一个还原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土壤中易分解有机质含量和氧化铁含量之比。氧化铁含量高的土壤,第一阶段延长;而易分解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第一阶段持续时间短,很快就会进入第二阶段的还原过程。
稻田土壤中的还原状况对水稻吸收营养元素是有利的。如在还原状态下,无机氮几乎全以铵态氮形式存在,有利于水稻的吸收和利用。另外,在还原条件下,也有利于磷、铁、锰、硅等元素的溶解度的提高以供水稻吸收利用。如高价磷酸铁是难溶解于水的,在还原条件下,磷酸铁被还原为较易溶解的磷酸亚铁。所以,还原层发达的黏性冲积土有效磷含量较多,渗漏性强的沙质土以及酸性强、活性铁和铝多的稻田有效磷少。
但是土壤的还原性过强也不是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因为在还原状况过强时,土壤中产生的亚铁、有机酸和硫化氢含量过多,会对稻根产生毒害作用,抑制稻根对磷、钾、钙等物质和水分的吸收。
稻田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以通气不良和有机质分解等的影响最大。通过排水、晒田或采取适当渗漏灌溉等水层管理措施,可以改变和提高氧化还原电位。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失真与控制 水稻覆膜
你既然能从自身做起,你还可以把你的这种精神发扬,让你身边的人们也意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让他们也学会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你还可以为受灾地区捐款啊,并且还可以发动大家一起捐款,咱们中国自古以来不都是讲么:人多力量大。在汶川大地震余震中就说明了这一句换!!您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您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相信您一定能够成功的为受害地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虽然是天灾,面对天在我们是阻挡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发挥人的想法,把灾难造成的损失尽可能的减少到最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但是在我们中国“一方受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就是天灾的克星,无论多么大的灾难,每个人把自己力量都发挥出来,在我们面前就会显得不是那么严重了!!!2008年里的所有灾难不就是这样被我们解决了么!!!不要悲观,风雨后就是彩虹,黑夜的后面就是黎明了!!!呵呵。。。。。。。。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来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因此,采用这项技术实际上就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落实先进实用技术的过程。在多年不同地方的示范推广证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种、省工、无公害和环保、高产稳产等显著效果。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农户在采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关键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失真,影响了技术的应有效果,也影响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正确评价。为此,特将我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失真点及失真控制方法总结如下,供各地参考。
失真点1:育秧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倡导采用旱育秧,是基于早肓秧较传统的水育秧节水、省工,且有利于秧苗早发。因此,如果没有按推荐采用旱育秧即是技术失真。但采用旱育秧如没有培养出壮苗也可被认为技术失真。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施肥过多导致肥害、在钙质土区没有对苗床土进行调酸处理使秧苗发生缺铁黄化以及揭膜练苗时间太迟致使秧苗细弱等方面,均需切实注意,从而培育出素质良好的旱育秧苗。
失真点2:开厢
开厢过程的技术失真一是厢面太宽或太窄,二是厢沟太浅,三是横沟位置不对。我们提倡1.67m开厢,是综合考虑了密度和薄膜宽度的因素。厢面太宽将使水稻栽插密度降低,也会使地膜宽度不够难于覆盖;厢面过窄,又会造成密度过大和薄膜浪费,增加成本。厢沟太浅将难于做到厢沟有水厢面无水的管理,一遇灌水或下雨,地膜就会漂浮起来而影响增温效果,不能确保秧苗早发。厢沟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横沟是全田水分调度的控制沟,其沟应相对较深,以20cm左右为宜。在一个田中可能会有多家农户,横沟一定要统一开,保证沟直并贯通全田,位置应在距上下田埂80cm处。有的农户习惯将横沟开到田埂边处,一是减少了水稻栽插的实际面积,二是不利于保水。
失真点3:施肥
施肥的盲目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一是在缺磷、缺钾、缺锌上壤上未配施磷、钾肥和锌肥,二是氮肥不是施用不足就是施用过量了。覆膜栽培不便于追肥,多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式,氮肥的施用量以较传统高产栽培低10%~20%为宜。生产中也有施肥不匀的问题,最好按厢把肥料分好一厢一厢的撒,以保证每厢的肥料均匀。施肥后应立即将肥料与表土混合,既能减少氮肥的挥发损失,也可避免肥害。
失真点4:平厢
不平厢是覆膜栽培中的常见技术失真。厢面的不平整不能使膜紧贴厢面,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的地膜不但不能抑制杂草反而会促进杂草的生长。旺盛生长的杂草如将膜穿破也就使膜完全失去了作用。平整厢面各地农民有不同的方法,这里我们推荐用一块长1.6米左右、宽20~30厘米的木板,在上面捆上装有15~20kg土的口袋,然后一人用条绳子拉着走,这样又省力又快,效果还好。
失真点5:盖膜
市面上的农膜厚度、质量不同,价格也就不同。有的示范点当地市场上没有2m宽的0.004mm的超微膜,买了较厚的膜也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买了1m宽的膜在一厢上盖2幅也就增加了盖膜用工,膜也不能盖紧。有的农民图便宜买了质量差的、加了较多再生料的膜,在稻田破裂的时间早,保水、增温、抑草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也不便于膜的回收,容易导致稻田白色污染。因此,一定要选购质量一级、全新料的、0.004mm厚、2m宽的超微膜。另外,盖膜时膜一定要紧贴厢面,两边要用泥土压实,以免被风刮起。
失真点6:栽秧
在栽秧环节常见的技术失真是密度太低,基本苗不足。建议尽量用简易“大三围”开穴器打孔栽秧。这样可以使密度更规范,也能使栽秧速度也更快。每箱四行,行距40cm,退窝40cm。幼苗早栽是高产的重要措施,在早茬口田和冬水田区秧苗2叶后就可以移栽。
失真点7:控水
在控水上通常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前期淹水太深时不愿放水使水上了厢面,影响地膜的增温效果,二是在后期出现严重旱情时没有及时灌水。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不致太深可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在秧苗分?数够了以后要晒田控苗。在孕穗期尽量保证稻田在足量的水。在水稻黄熟前15天要把田里的水放干,这样将十分有利于水稻的收割和地膜的回收。
失真点8:防病治虫
病虫害防治不至啦也是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常见的失真问题。近年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地区,不少农户往往没有及时防病治虫,影响了最终的产量效果。应全面落实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前期应注意稻蓟马和螟虫的防治,中期应注意螟虫和纹枯病的防治,后期应注意稻包虫和稻飞虱的防治。
失真点9:揭膜
生产中目前采用的几乎均为不可降解的聚乙烯膜,因此水稻收获后的揭膜十分重要。这是应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免于白色污染,获得水稻持续高产的关键。水稻收割时做到低留稻茬,将方便地膜的回收。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综合集成技术。对农户而言,听取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避免上述9个技术失真,才能获得最佳的增产增收效果。对示范区而言,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过程中,加强全程技术指导避免技术失真,才能保证示范质量,促进这项技术又好又快的扩散。
(通联:①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都610066②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