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有效提高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如何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选择适合植树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树种,综合考虑地质地貌、光照、雨水等因素,减少树木因自然条件不适应增加死亡率。做好造林工作中的树木保湿工作,保证林木的湿润度,加强树木包裹工作,减少林木根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及时补充林木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能够有效提高树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其次,林木栽种前注意改善林木土壤环境,加强人工松土,保证土壤的疏松度。加强土壤含水性,根据地理位置设置相应的灌溉与排泄系统。最后,选择根茎发达、生长旺盛的优种木苗木,提高苗木成活率,完善树木运输和栽植等环节。通过科学方法改进林木起挖工作和林木根系的土球处理技术。对于不携带土球的苗木根系,或者苗木根系受到损伤的根系需要进行草袋包裹处理,对于损坏的根茎及时进行修剪,保证造林的质量。

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林木栽植需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第一,干旱地带的造林措施。水分是植物生长必须的物质成分,干旱地区水分缺乏,如何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提高造林质量是一项技术难题。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树木适应干旱环境的生长机理,对植物的生理特性与水分缺失的适应原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出一种反应土壤中水分情况的仪器,帮助分析林木所需水分的时间和量,有利于林木更好的生长。第二,盐碱地的造林措施。我国盐碱地面积很大,如果能够对盐碱地进行技术改造,植木造林一定能够造福人类。盐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正常土壤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各个地区由于经济投入不同而开发情况有所不同,综合考虑盐碱地的不稳定性、复杂性、地区性和综合性特点,对不同盐碱地进行不同措施改良,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合林木的生长,增加人工造林的成活率,进而提高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第三,沙漠化地区的造林措施。沙区土地土壤贫瘠,风沙的强流动性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所以要想在该地区提高造林质量需要对其土壤和林木选择进行优化改良。沙漠化地区适合栽种沙柳等抗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植物,还可以采取混合型种植来提高对土壤的固定化,减少风沙对植物的侵袭。对沙地的改良可以通过封、障、栽植三步骤进行,将灌木和针叶型植物混合栽植。加强对沙地林木区的封育管理,减少风沙对刚栽植的植物的伤害。建立保障性屏障,减少风沙的侵蚀。对沙地进行草绳沙障固沙和网格沙障固沙,只有沙地固沙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整体上有效的改善人工造林质量。

3、加强造林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林木栽植后,保证其成活率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工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栽植后的护养工作也非常重要。首先,林木成活后要提高其防风防害能力,有效的预防自然灾害的侵袭,做好新造林地的管护工作。其次,做好林木固定支撑工作,保证皮架不影响林木原始根须土球和骨干根系的生长,防止根系受到风力影响而产生损伤。再次,夏季要做好树冠遮阳降温工作,防止林木水分大量蒸发,保证树木能够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与此同时,对新造林进行浇冻水、风屏障的方法养护,采取涂白树干的方法进行抗风寒处理。加强新造林的排水工作,充分利用自然坡度,做好适当排水,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最后,加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范工作,采取有效的杀虫方式治理林间害虫,有效预防病虫害给林木带来的伤害。

包括树种选择、林地配置、经营管理等内容。

①树种选择和混交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复层林比单层林好)、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因此,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其中除主要树种外,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②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取不同的配置方法。在降水量多、洪水为害大的河流上游,宜在整个水源地区全面营造水源林。在因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的水源地区,水源林只宜在分水岭和山坡上部配置,使山坡下半部处于裸露状态,这样春天下半部的雪首先融化流走,上半部林内积雪再融化就不致造成洪灾。为了增加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一般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脚和沟谷中造林,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气中去,减少径流量。总之,水源涵养林要因时、因地、因害设置。水源林的造林整地方法与其他林种无重大区别。在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区降雨量大,要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竹节沟整地造林;西北黄土区降雨量少,一般用反坡梯田(见梯田)整地造林;华北石山区采用“水平条整地造林 。在有条件的水源地区,也可采用封山育林或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

③经营管理

水源林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封禁,保护好林内死地被物层,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利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如蚯蚓)的繁殖,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当水源林达到成熟年龄后,要严禁大面积皆伐,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重要水源区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