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黑龙江大庆周边有哪些大田作物

玉米、大豆、甜菜、马铃薯,花生,茄子,水稻 等

黑龙江大庆周边有哪些大田作物

大田管理是相对房前屋后较小的园田而言的大面积农作物耕地,大田管理包括对这些大面积土地的耕作,锄草除虫,灌溉,施肥,土壤改良,收割采摘等等。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玉米需水量多少与播种季节有关,春玉米生育期较长,耗水绝对量比夏玉米要多得多。不论春、夏玉米,都有相似的需水规律。

1.播种出苗期

玉米从播种发芽到出苗,需水量少,占总需水量的3.1%-6.1%。玉米播种后,需要吸取本身绝对干重的48%-50%的水分,才能膨胀发芽。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即使勉强膨胀发芽,也往往因顶土出苗力弱而造成严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种子容易霉烂也会造成缺苗,在低温情况下更为严重。播种时,耕层土壤必须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的出苗。

2.幼幼苗

玉米在出苗到拔节的幼苗期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蒸腾量较少,所以耗水量也不大,约占总需水量的17.8%-15.6%。这时的生长中心是根系,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并向纵深伸展,必须保持表土层疏松干燥和下层土比较湿润的状况,如果上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之内,反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这一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 在田问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3.拔节孕穗期

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这个时期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这一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同时,这一时期气温还不断升高,叶面蒸腾强烈。因此,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约占总需水量的29.6%-23.496。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雄穗已经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更高。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4.抽穗开花期

玉米抽穗开花期,对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如水分不足,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抽出的雄穗在2-3天内就会“晒花”,造成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时间延长,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一时期,玉米植株的新陈代谢最为旺盛,对水分的要求达到它一生的最高峰,称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需水量因抽穗到开花的时间短,所占总需水量的比率比较低,约为13.8%-27.8%。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最好。

5.灌浆成熟期

玉米进入灌浆和乳熟的生育后期时,仍需相当多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期间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为溶媒,才能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籽粒中去。所以,这时土壤水分状况比起生育前期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灌浆以后,即进入成熟阶段,籽粒基本定型,植株细胞分裂和生理活动逐渐减弱,这时主要是进入干燥脱水过程,但仍需要一定的水分,约占总需水量的4%-10%来维持植株的生命活动,保证籽粒的最终成熟。

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情况是:发芽出苗阶段和苗期阶段生长慢,需水量小。拔节孕穗期生长旺盛,叶面积增大,温度升高,需水增多,特别抽雄前后,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耗水量最大时期,是水分“临界期”,此期缺水造成“卡脖旱”,灌浆到成熟仍要求较多水分,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如何做好大田管理

1、及时查苗补苗:对地膜栽烟应及时薄施提苗肥,谨防烧苗,N、P肥配合用,促进早生快发。移栽后20天内要经常查苗补苗。 2、水分管理:(1)整畦盖膜前,必须使垄体土壤保持半湿润状态。(2)浇足定根水:可配合药、肥施用。遇天气好时移栽,浇足定根水对K326品种尤为重要。(3)返苗—团棵:期间不出现严重干旱不灌水,旺长期至成熟期应保持畦面土壤半湿润状态,灌水应做到畦土全湿后沟中水干,遇干旱强调重灌旺长水,成熟期每采收一次沟灌一次水。(4)排水:大田生长季节雨水较多,要做好清沟排水,减少肥料流失。(5)掀膜大培土:烟株进入开盘(栽后20左右)至团棵期前开始掀膜,进行清沟大培土,防止根系被破坏。培土后立即盖回地膜,并用土块进行压膜。同时应人工铲锄烟畦及畦沟杂草,确保烟田无杂草。或在旺长期前期进行揭膜、清沟、除草、培土。要求在烟叶旺长期全面揭去地膜保护烟株根系,防止根茎性病害发生。

大田喷灌的应用

一、喷灌技术的特点:

大田喷灌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具有一些较其它节水灌溉方式的特点:

1.省水。渠灌浇地亩次平均用水100立方米左右,山区最高达到150立方米,而喷灌田亩次用水25立方米左右,节水率高达75%,在地势不平的贫水山区节水效果更明显。

2.省地增产。渠灌1.5米小畦土地复种率不足60%,喷灌田平渠去埂,土地复种率达到90%以上;常年每亩两熟可增产300公斤左右。

3.适应范围广。对土地平整要求不高,地形复杂的山岗缓坡也可喷灌;不仅可以用于灌溉农作物,也可用于灌溉园林草地、花卉,还可以用于喷洒肥料、农药等。

4.省时。轮浇一次要需要15天左右,建成喷灌田只用4天普浇一遍,省时2/3。

5.省工、省钱。喷灌示范村成立3-4人专业服务队,农户只管交水费,不用出人工浇地。

6.改善土壤结构。渠灌浇地超量过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喷灌可以人工控制墒情,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能,使土壤松活,适宜作物种子破土出苗;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免低湿、高温干热风的危害。

7.有利于推行机械化作业。缩短三夏、三秋耕作时间,为小麦、夏玉米适时播种争取时间,形成作物完全成熟的良性循环;喷灌田小麦机收后立即抢种玉米,及时适量补墒,可提前出苗10多天。

8.喷施药肥,提高有效利用率。传统方法施肥,喷药不均匀,有效利用率30%左右,使用喷灌喷施药肥均匀,有效利用率可提高到70%以上。

从喷灌与畦灌相比较的一些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喷灌的多方面的明显优势:省水50%左右,增加耕地面积7%-20%,节省50%的劳力。大田作物增产20%-30%,蔬菜增产50%-100%,小麦灌溉定额由400立方米/亩降到168立方米/亩,增产30%。

二、喷灌系统的分类:

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机、水泵、渠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按照喷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灌溉季节中可移动的程度,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类。

1.固定式喷灌系统。水泵和动力机构成固定的泵站、干管和支管多是埋在地下的,喷头装在固定的竖管上。亩投资高,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占地少等。

2.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水泵、动力机和干管做成固定的,支管做成移动的。单位面积投资远低于固定式喷灌系统。

3.移动式喷灌系统。田间仅布置水源,而动力机、水泵、干管、支管和喷头都是可以移动的。设备利用率高,投资少,但是移动机组和管道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较大。

喷头产品:喷头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压力大小,可分为高压、中压、低压三类;按照喷头的喷水特性,可分为散水式(微喷头)和射流式(摇臂式);从材料上可分为金属和工程塑料的,用工程塑料如聚甲醛等制成的摇臂式喷头,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按照喷头喷嘴口径,喷头又可分为不同口径的品种,一般喷嘴越大的射程越远。

常压微管灌溉技术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博湖县农业生产实际,2005年县农技站将在查干诺尔乡推广常压微管灌溉技术,它是利用农田灌水灌地的自然水位差而产生的压力,通过膜下微管的小孔,以细流方式将水灌到农作物根部的一项节水技术。 常压微管灌溉技术便于操作,节水显著,可改良土壤盐碱,提高地温,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和抗灾害能力,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是一项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高新技术,有望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节水灌溉新技术-浸灌

据了解,自动节水浸灌的关键技术是利用一种浸灌带沿带吸润浸行,直供植物根部,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的生态环境,以模拟给作物主根部时刻洒以溶有营养液的毛毛细雨,在酷似甘露般雨水的滋润下,新苗就能安全越过死亡期,顺利渡到成活期,尔后自行平稳生长,使缺水频临死亡的原种作物,得以迅速返青复活。据专家介绍,把喷、滴改为浸,仅一字之差,衍生出了浸灌技术一系列的优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防堵塞,这是“吸润浸行”自行属性所决定的,故浸灌对自然界的任何水源水质不经任何处理就可直接使用,同时,能自动持续同步完成浇水施肥杀虫工作,原种植物成活率高。

专家称,浸灌技术是一项简单的高节水灌溉模式,凡水资源吃紧地域的农林业均可应用,不受地形地貌限制,能广泛应用于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和抗旱保收。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