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山西省可以种植的水果主要是

山西省可以种植的水果种类比较多,目前全国都推广大棚种植,所以其实很多水果已经没有地域之分,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而山西省传统的水果主要是核桃和梨以及苹果和枣类,其中又以以下地域种植的为出名:

山西省可以种植的水果主要是

吕梁红枣,汾阳核桃 ,隰县苹果、梨,清徐葡萄,运城山楂,孝义柿子等。

隰县金梨

隰县是全国闻名的金梨的故乡。每年三月,梨花清新雪白、争奇斗艳,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由于地理位置,这里昼夜温差极大,很适宜梨树生长,特别是故乡的“晋蜜梨”,个中等、皮儿薄、果肉甜脆。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尝一尝。”是啊,金梨究竟有多好吃,你只有亲口尝一尝,才知道是那样甜脆,那样清新润泽。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隰县很适宜梨树的生长。每年三月,梨花漫野,又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隰县的“晋蜜梨”,个中等、皮儿薄、果肉甜脆,清新润泽。

永和红枣

永和红枣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1997年10月,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永和木枣被评为“山西十大名枣”。2007年10月,永和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特色农产品(红枣)生产基地县。同年12月,永和县乾坤湾有机红枣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专业委员永和红枣会认定为2007年度有机转换产品。

大寨核桃露

大寨核桃露凭借野生核桃的天然品质和依托北大生命科学院的工艺配方,坚持着高品质、高标准、高价值的战略。经过近几年的拼搏,大寨核桃露的天然、保健品质终于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赞誉和认可,在植物蛋白饮料市场里夺取了一席之地,成为该产业的生力军。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中国五星饮品、中国名优食品等认证。

农业学大寨是哪个地方是什么?

农业学大寨是1964年开始的一个政治口号,在中国的近代有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后来的大寨,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大队,要读懂大寨,就得读懂陈永贵。

在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上,陈永贵无论如何也是一个无法抹去的人物。按《「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九八年三月出版)的作者、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的说法,陈永贵是「当代世界上唯一是半文盲的国家副总理」,是「世界上唯一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都有领导职务」的官员,是除过周恩来以外「全国没有哪个敢公开批评的人」……陈永贵所领导的大寨村,尽管不过区区数百人,却是「世界上唯一什麼经验都出的地方」,是「世界上被宣传得最多的山村」,但同时也是「全国最封闭的村」,是「一个没有(说话和)不说话自由的地方」。

当然,必须承认,早期的陈永贵以及他所领导的大寨,确实还是一个干出来的先进典型。但陈永贵以及大寨的不幸在於他们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被毛泽东所知道、所欣赏,而且很快被他当成实现自己空想社会主义梦想的一件工具。毛泽东从来不曾去过大寨,说他并不真正、全面地了解大寨大概是公允之论。毛泽东对大寨的推崇在我看来并不是立足於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所做出的科学结论之上,而是在他急於为推行自己的「左」的主张寻找一个样板时,从下边干部的汇报中了解到大寨那一套「政治挂帅,差别不大的劳动记工和分配方法」,感到和自己的想法十分?合——这些有著明显「左」的色彩的东西,才是沟通并且密切了毛泽东和大寨关系的媒介,也是陈永贵发迹的基石。这是发生在一九六四年的事,时值「文革」前夕,「左」的那一套已经甚嚣尘上。於是,从此以后,大寨就不再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应有规律,而是按照政治家的某种需要(并且是错误的需要)不断地被加工改造、被大树特树,它原有的不少好东西被逐渐改造掉了,而一些「左」的东西却被发挥到极致并强令全国效法,大寨作为极「左」年代里一个出类拔萃的极「左」典型的悲剧命运,也就因此而铸定。

具体说到陈永贵,另一本书《思痛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中,著名作家韦君宜曾这样评价他:「陈永贵原来大概是一个很好的朴素的农民,诚恳地想做好工作的农村干部,但他并不是一个农业科学家,不是一个宣传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硬要他去当这种角色,结果就演出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剧。至於对他本人,则简直造成了一场悲剧。」这一段话,我以为从整体精神上来理解大体还是不错的。但我想强调指出的是,陈永贵也绝不是那种朴实、忠厚、勤劳到只知道埋头苦干,鲜会投机取巧的老实疙瘩农民。在陈永贵身上,精明、活络的性格特点十分突出。他是那种能上得了台面的农村中的能人、强人,因此也就具备了当宣传家和政治家的素质和才能;只不过这种素质和才能后来被用於推行极「左」的东西,这才铸成大错。据《「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披露,抗日战争时期,陈永贵曾参加过日本人搞的「新亚会」,担任过村里的伪「代表」——这是一种既要支应八路军,又要应付日本人的两面角色,陈永贵能担此重任,「公关」能力自非一般。无独有偶,在我看的又一本书里,写到一位也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并在后来步入政坛的人物时,披露出他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或前夕,记不清了)曾私刻公章,冒充省公安特务大队长,吓唬群众、欺压良民的旧事。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思考,你也许就会承认,一味埋头苦干的那种老实人也许能够当上劳模,但却很难进一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像山西的李顺达便是如此,此人的浮沉经历在《「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中亦有记述)。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加之现行体制的某些弊端,还有官场这个特殊行业对从业者在素质、才能上的某些特殊要求,使得那些由劳模进而叱?政坛的人物,必须在能干、苦干以外十分精明,相当活络,甚至还须有一些「痞子」气、「江湖」气。并且,又岂止在农村是这样!

让我们继续来说陈永贵。《「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对他一生功过是非的记述判定,我以为大体是公正的。陈永贵原来是个老农民,他在山西那个山沟沟里,算是一个精明人,但总的说来仍不失农民的朴实。然而自从成为被政治利用的工具以后,特别是在那场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文革」期间,陈永贵的学「坏」,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要知道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是被称作培养政客、培养两面派的大学校的。原来挺纯洁的青年,经过「文革」的折腾、训练,学会了造谣、骗人,学会了玩弄权术,学会了诡辩,学会了心狠手辣地害人,学会了争权夺利。有人总结,解放前,中国有旧道德,解放后经过继承和改造,中国有新道德,「文革」来了,把旧道德、新道德统统当成封、资、修的「四旧」打倒,「文革」中就成了没道德。《「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中有小标题为「『文革』是一所坏学校」的一节文字,作者在这一节里慨叹道:「『文革』翻来覆去的尔虞我诈,可把陈永贵培养『好』了。」读书至此,我感到了作者心情的沉痛,而我心里,也被沉重所充满。

《「文盲宰相」陈永贵》一书的「余声」部分,有一节文字的小标题是「陈永贵和李自成」。这一节文字不长,不过两千言,却深刻地揭示出一个真理:用传统的农民意识来领导农民运动,实难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农民意识是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一种社会基础(不信请遍查中国历史,看有哪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不想当皇帝)。中国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至今不能彻底完成,主要原因我看倒不是在於少数人有「帝王思想」,而在於传统的农民意识对「皇帝」(当然是好「皇帝」)的渴盼和认同。「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对於急需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毛泽东的这一句话倒是切中了要害。

大寨镇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位于山西省昔阳县中部,距县城12公里。

总面积185.31平方公里,总人口32699人,6.8万亩耕地,以种植传统作物小麦,玉米,花生为主。该乡种桑面积3000亩,产值达1000多万元,农民靠此项产业的年收入亩均增加1500元,2001年被评为“植桑养蚕特色乡镇”,2002年大寨镇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通过努力,种植蚕桑面积突破5000亩。

光辉历程

建国初期,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

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