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
1、胺鲜酯DA-6
胺鲜酯DA-6是美国科学家于90年代最新发现,具有广谱和突破性效果的高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系的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
2、氯吡苯脲
氯吡苯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
3、复硝酚钠
复硝酚钠(又名复硝基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化学成份为5-硝基愈创木酚钠、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
4、芸苔素
芸苔素又叫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是公认的高效、广谱、无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渗透强、内吸快,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
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
5、赤霉素
赤霉素,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激素。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赤霉素种类至少38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可刺激叶和芽的生长,提高产量。
图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对比:
扩展资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等动物低毒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与天然植物激素相同或相类似活性的化学物质,由人工合成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生物体中直接提取,又称植物外源激素。
它们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提早上市等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时可发挥特效以解决某些生产问题,如大棚种植番茄由于缺少授粉蜜蜂而影响到座果,用其点花可代替昆虫授粉以提高坐果率,确保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属于四大类农药中的一类,但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相比,它们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一般都是低毒。同时,它们的使用量较低,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残留污染影响也较小,并且生产上一般不会出现超量使用情况。
我国允许使用的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29种是低毒品种,仅4种是中毒,没有高毒品种。
百度百科-植物生长调节剂
百度百科-胺鲜酯
百度百科-氯吡脲
百度百科-复硝酚钠
百度百科-芸苔素
百度百科-赤霉素
新华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等动物低毒
牡丹病虫害用什么农药
有很多果树和花卉对于农药比较敏感,农药使用不当时,轻者会使植物出现落叶、落花、落果,重者将导致植物死亡。
乐果、氧化乐果:对猕猴桃特敏感,禁用。对梅花、樱花、花桃和榆叶梅、贴梗海棠、杏、梨等蔷薇科植物有明显的药害,上述植物不宜使用乐果和氧化乐果。
敌敌畏:对梅花、樱桃、桃、杏、榆叶梅、二十世纪梨、京白梨等植物有明显的药害,通常情况下应改用其他种类的杀虫剂。杜鹃、馒头柳、猕猴桃、国槐、核桃及瓜类等在使用其防治虫害时,应十分谨慎。
敌百虫:对樱花、梅花和苹果中的金帅品种等均有药害作用。
石硫合剂:对桃、李、梅、梨等蔷薇科植物有药害,若在这些植物上使用石硫合剂,最好在其落叶季节喷洒,切勿在生长季节或花果期使用。
波尔多液:对在生长季节的桃、李敏感。低于倍量时,梨、杏、柿易发生药害;高于倍量时,葡萄易发生药害。
石油乳剂:对某些桃树品种易产生药害,最好在桃树落叶季节使用。
为了防止农药对果树和花卉造成药害,一是要有目的地改用其他高效、无药害的农药;二是要尽量降低使用浓度;三是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喷药。
牡丹花灰霉病
灰霉病是世界上牡丹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上海、郑州等地较严重。该病在牡丹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对幼嫩植株危害严重,引起幼苗的倒伏、枯萎。
牡丹花灰霉病防治方法
减少侵染来源:秋季清除病株的枯枝落叶,春季发病时摘除病芽、病叶,对病残体进行深埋处理。
生长季节化学防治:生长季节一旦发病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防治: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氯硝胺1000倍液。每隔10天-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要适度;雨后及时排水,株丛基部不要培湿土;重病区要实行轮作;栽植无病种苗,苗木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
牡丹花褐斑病褐斑病又叫红斑病,是牡丹常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常引起叶片早枯,影响牡丹的生长势。
牡丹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地上的病残体;早春植株萌动前喷50%多菌灵600倍液或3度的石硫合剂,杀灭植株上的病菌。
生长季节的化学防治中:发病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7天-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4次。
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适度,施有机肥及复合肥。
牡丹花炭疽病炭疽病是我国牡丹常见的病害,炭疽病常使牡丹叶惩枯斑连片,病茎扭曲,幼嫩枝条枯死。
牡丹花炭疽病防治方法
减少侵染来源,方法同牡丹褐斑病。
生长季节的化学防治:发病初期(5月-6月)喷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10天-15天1次,共喷2次-3次。
牡丹花轮斑病轮斑病又名白星病,也是牡丹常见的一种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仞发病时叶片上病斑网形或近圆形,直径4~10mm,数量多,淡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老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中央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
牡丹花轮斑病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株落叶,植株萌动前喷洒3度石硫合剂,杀灭牡丹植株上的病菌。
生长期化学防治:喷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后连续喷2次-3次(每天10天-15天1次)。
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合适,通风透光好。
牡丹花枝枯病牡丹花枝枯病侵染牡丹的茎干、枝条等部位。茎干上发病为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为红褐色椭圆形病斑。病斑可绕茎干一周,使病斑以上的枝干迅速死亡。
秋季,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粒,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芽受侵染变为褐色,枯死芽能长期残留在植株上。该病由真菌引起。
发病条件: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伤口多、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牡丹花枝枯病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生长势,减少伤口,提高抗病性。
化学防治:参看牡丹褐斑病。
牡丹花根结线虫病牡丹根结线虫病发生较普遍,国内外均有报道。近10余年来,根结线虫病成为我国牡丹根系的最重要病害,引起早落叶。发病重时,牡丹叶片8月份全部落光。连年发生,植株上长矮化、叶小、花小或不开花。
牡丹花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疫区扩大:引种工作中发现病苗必须处理:用0.1%甲荃异柳磷浸泡30分钟,或在48℃-49℃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
田间化学防治:15%的涕灭威颗粒剂穴施,每株5g-10g,穴深10cm左右。5月初用药(北京),1年1次。
病害预防治方法:用热力或农药消毒。常用农药有溴烷、涕灭威、克线磷等。土壤也可用干燥、高温消毒,如盆土干燥30天(含水量达0.17%)后没有线虫存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