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刷白坏处
疫菌褐腐病是柑橘上比较常见且危害较重的一种真菌病害,一般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生,前期以侵染枝叶、树干为主,后期病菌上果,病果软腐,大量脱落。
九月开始,此病进入高发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极易爆发成灾,在此提醒各位果农要注意防控。
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幼嫩梢枝(称为苗疫病)、树干(称为脚腐病或裙腐病)、果实(称为褐腐病或疫腐病)。
苗疫病
被害枝梢和叶片呈沸水烫状枯死,病斑不定形,淡褐色至褐色,潮湿时,病部有少量白色霉层,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部是否滋生小黑点。
脚腐病
一般危害主干的根颈部位,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基部树皮腐烂,具较强刺鼻酒糟气味,并流出褐色胶液。
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天气潮湿时,病部扩展快、皮层腐烂,并向根颈四周扩展,当根颈腐烂环割整个树干基部时,引起植株大量异常落叶,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
褐腐病
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病菌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以后呈水浸状软腐,果实很快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和土壤。
果实主要发病时间在九~十月,气温高,闷热并暴雨或连续两天下雨即可发病。疫病菌最不喜阳光与干旱,天气放晴后,日照处之病害会立即停止蔓延。
此外,以下情况易导致该病大爆发: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挂果偏多、果实下垂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低洼果园发病重;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果园发病重;近成熟的果实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同时果园操作时避免损伤主干,及时除去树盘内杂草。
挂果量大时用竹杆支撑橘枝条,尽可能抬高枝条,避免病菌借风雨侵染果实。
果园注意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
减少病原菌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因此冬季清园必须干净彻底,要把树体上病斑、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等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在冬季进行全园深翻晒土、调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病源。再结合铲除性病菌杀菌剂处理,降低第二年的侵染病源。
生长期及时摘除染病果和落地果,集中销毁,防治再次侵染。
裂果病措施加强脐橙园土肥水管理:脐橙果实迅速膨大期,要增用磷、钾肥,创造深厚、通透性好的土壤结构。雨季和旱季要及吋排灌,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避免果皮过分千燥和果肉水分变化太大而引起裂果。搞好菱秋季节的地面覆盖, 树盘或行间覆盖,稻草、油菜秆、麦秆,增强果园抗旱保水能力, 调节温湿度,保证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
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防治介壳虫和锈壁虱的危害。 药剂涂果防裂:第二次生理落果前后,分别川150毫克|升 和200毫克7升的赤霉素液涂幼果脐部.防裂效果明显,并兼笮保果作用。对轻度初裂果用200毫克7升的赤霉素加甲基托布精 800倍液涂果,可使开裂伤口很快愈合,并很少复发。
防风防晒防冻害。茂谷柑结果部位多在枝梢顶部,容易造成日灼风疤,尤其是幼树,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果实横径长至4cm大时,在向阳部位贴白纸或套袋,可以减少日灼病为害。茂谷柑的抗寒能力虽然比较强,但严重的霜雪冰冻,还是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所以在霜雪前后灌水、覆盖及熏烟,以及喷洒植物龙等叶面肥,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防裂防落。茂谷柑皮很簿,易裂果,特别是干旱一段时间,突然下大雨,以及果实膨大期表现更为严重,因此,在果实膨大期5-12月之间在树冠下覆盖稻草、蔗渣或其它有机纤维物,覆盖物要求pH5.5-6.5,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或滴灌是防裂的有效措施。同时喷洒20-25×10-6Ba+10×10-62,4-D+0.2%吐温+0.2%磷酸二氢钾或柑橘防裂素,都可以减少裂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