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用水定额要什么国家用水定额
省级用水定额要严于国家用水定额。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要求,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规定的行业划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制定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城镇生活等各行业用水定额。
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和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制定严于省级用水定额标准的本地区用水定额,经本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作为省级用水定额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按照有关程序发布实施。
行业分类用水定额的标准
农业用水定额编制要充分考虑小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水平,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规划等划分省内分区,按划定的分区分别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要针对不同规模和工艺流程编制。通用用水定额主要用于已建企业的取水许可审批或计划用水指标下达,先进用水定额主要用于新、改、扩建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以及已建企业的节水水平评价。
通用用水定额一般应以行业内80%以上企业达到为标准,先进用水定额一般应以行业内10%至20%以上企业达到为标准。高档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殊服务行业要从严制定用水定额,以该地区所能达到的最先进用水水平为标准。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气候、生活习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进行典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地下水资源(水资源)需求预测
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海新疆甘肃等属于或者靠近青藏高原的地区气候属于高原气候
其共同特点就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均很大
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发展节水农业多年的实践,通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
a.减少输水损失,进行灌区渠系改造。主要办法是推广渠道衬砌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中的关键环节。陕西、甘肃等地试验资料表明:渠道防渗可使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0%~40%,减少渠道渗漏损失50%~90%。据测算,西北地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0.4以下,最高也不过0.54,如能将渠系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用水量降到6000m3/h㎡以下,仅甘肃省就可节水约15亿m3。陕西关中五大灌区渠道全部衬砌后,年节水约2.8亿m3,相当于再建一个6.7万h㎡的灌区,节水效益十分可观。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投资最省、节水最有效、管理最方便的一种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滞后、农民文化相对落后等特点,应大力推广该项节水技术。
b.提高田间用水效率,推行先进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西北地区目前的农业用水,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用水浪费严重,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除陕西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农田灌溉平均用水指标是华北地区的2.4倍,是全国的1.6倍,其中宁夏是全国的3.3倍,位居全国第一,每m3水的粮食产量只有0.5kg,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节水具有很大的潜力。西北地区灌水方式主要以地面灌溉为主,地面灌溉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有:陕西洛惠渠灌区的小畦灌,较原来地面灌水方式节水25%~28.5%;陕西宝鸡峡和冯家山灌区的长畦分段灌,较传统的长畦灌省水40%~60%。新疆的膜上灌和小畦沟灌,膜上灌溉用水量由4500m3/h㎡减少到3375m3/h㎡,节水25%;小畦沟灌平均净灌溉定额3900m3/h㎡,节水13%。截止到1998年,采用这两种灌水方式的灌溉面积已占全疆有效灌溉面积的65%。目前这些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已在西北地区推广应用,尤其是新疆创造的膜上灌水技术,由于其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采用。
c.充分蓄集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发展就地灌溉。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但降水时间比较集中,为了不致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降雨径流资源,发展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近年来实施的甘肃“121”雨水集流灌溉工程,宁夏的窑窖灌溉农业,以及陕西的“南(陕南)塘、北(陕北)窖、关中井”节水灌溉工程,对于解决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短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增辟水源,发展就地灌溉,以及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群众饮水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d.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试验成果。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水利厅等单位,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作物产量与需水量及高产水分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陕西关中灌区主要农作物高产节水灌溉的研究成果[3]。该项研究从作物需水量、灌溉节水途径与节水指标等方面,为高产节水灌溉制度建立了理论基础。据此制定的节水高产灌溉制度方案,较现行灌溉制度节水1500m3/h㎡。该项成果经关中灌区高产量篇效益开发研究7个试点的应用,粮食产量达1.5万kg/h㎡,棉花产量可达1500kg/h㎡以上,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作用。
e.实施农业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灌溉,不仅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更需施用一定的农艺节水措施,此点比我国任何地区都显重要,它对提高一个缺水地区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地区在推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也对综合农艺节水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采取合理施肥、以肥调水、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地膜和秸杆覆盖保墒、化控、合理调整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选用耐旱作物及节水品种;以充分利用灌溉水、自然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采用氯化钙-赤霉素合剂处理种子抗旱节水技术,经在宁夏固原县示范,春小麦平均增产23.2%。新疆采用FA旱地龙抗旱剂,在作物生长期施用2~3次,增产15%~25%。甘肃、宁夏试种的地膜小麦、地膜玉米,产量分别超6000kg/h㎡和1.2万kg/h㎡,比常规种植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高出2~5倍。
一、用水定额的确定
用水定额主要是依据《黑龙江省地方用水定额标准》(DB232/T727—2003),《吉林省地方用水定额标准》(DB22/T389—2004)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15/T385—2003)确定的,并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的不同用水现状及工业、人口发展不均衡的实际状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用水定额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牲畜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定额包括人均居住生活用水指标与人均公共设施用水量。2010年,城市均按室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农村没有考虑;2020年,农村也按室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标准确定。
工业用水定额根据“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确定,同时参考了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的《黑龙江省城市水资源规划》。确定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哈尔滨市、大庆市、长春市用水量为50~85 m3,其他城市为150 m3;2020年哈尔滨市、大庆市、长春市为30~50 m3,其他城市为120 m3。
农林牧渔用水主要为灌溉用水,其次为牲畜、禽类用水及果树林及种草用水等。水田灌溉用水定额根据地貌条件的不同划分为两个农业灌溉区:东部高平原区和西部低平原区(包括山前倾斜平原)。旱田灌溉用水定额主要采用玉米定额,2010年按管灌,2020年按喷灌。牲畜用水分为大牲畜和小牲畜,考虑牲畜用水的特点,2010年和2020年差别不大。
二、需水量预测
(一)需水预测的原则和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即预测国民经济需水,也兼顾生态环境用水。从长远角度来说,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按照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来确定需水定额。预测定额考虑了各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节水水平等因素,需水预测按市县行政区进行。
预测以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根据各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用水定额预测近期2010年需水量,根据国家和地方宏观发展战略目标及基本方针,预测远期2020年需水量。
(二)需水量预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与用水定额预测2010年、2020年需水量,其结果2010年平水年需水量为174.33×108m3,其中地下水需水量为79.34×108m3;2010年偏枯水年(降水频率75%)需水量为192.33×108m3,其中地下水需水量为85.53×108m3。2020年平水年需水量为212.62× 108m3,其中地下水需水量100.30 × 108m3;偏枯水年(降水频率75%)需水量为112.11×108m3。各地下水系统的需水量预测结果见表10—1,各市县行政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渔业用水量见表10—2、表10—3。
表10—1 各系统地下水需求量预测表
表10—2 2010年地下水需水量预测
续表
续表
表10—3 2020年地下水需水量预测
续表
需水量预测中的地表水、地下水需水量主要根据水利工程现状与规划及多年的地表水、地下水供水统计数据预测。各市县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个别城市如长春、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不同程度地利用地表水;水田灌溉利用地表水比例为80%左右;旱田灌溉地表水比例为10%左右;牲畜与禽类基本用地下水。
各行业需水量以农林牧渔业用水量最大,为45.92×108m3,占需水量的57.9%。各行业用水量及用水需求预测变化趋势见图10—1。
图10—1 现状与预测需水量变化趋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