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镇的经济概况
西安镇经济产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相辅相成的概况。2001年,在农业生产上,瞄准国际农产品发展最新趋势,在国家环保部分的监控下,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实施了5000亩水稻及生猪的有机生产方式,2001年12月,5000亩水稻,2300头生猪通过了国家环保局南京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企业的生态养殖场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有机猪认证的单位,。2002年我们在上一年有机水稻(转换期)有机猪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及品种。对35000亩水稻,10000亩玉米,7800亩大豆,2万头猪实施有机生产方式,并在2002年12月通过OFDC的认证。2006年,被辽宁省农垦局认证为“有机食品示范基地”,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
第一产业:
一、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集约化生态农业① 提高种植业的规模化水平。坚持以政策扶持、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切入点,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全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4589.65公顷,已实现100%,其中有机水稻3.5万亩,总产量45093吨;蔬菜产业完成36栋旧棚改造,棚菜面积5100亩;造林作业面积750亩。② 提高养殖业的集约化水平。我镇坚持市镇导向和“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机猪、有机米、鸭业、淡水渔业等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形成了以鸭、猪、鱼、蟹、泥鳅鱼、皮毛动物为代表的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全镇建立养猪、养狐、养鸡小区6个,兰建臣养鸡镇、上口子村肉食鸡养殖小区和桑林子村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小区的建设也不断加强,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地保证。实现生猪饲养13万头,其中有机猪3万头;家禽饲养量130万只;淡水鱼养殖面积12100亩,养殖户675户,产量15100吨;河蟹养殖面积3.2万亩;皮毛动物4.2万只。③ 提高农产品安全化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粮食优质品率达到100%,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防疫、灭病、消毒等手段,大力推广无公害化养殖、绿色养殖生产模式。建立种养植(殖)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本地产品的美誉度。
二、以辽河三角洲绿色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出口加工业辽河三角洲绿色食品工业园坐落在被省政府批准的盘锦西安现代园区之内,它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加工区,主要依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殊荣的西安生态养殖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位于盘海营高速公路及“库二线”公路两侧。高速公里南侧为园区的起步区,占地500亩,省土地部门已批准为建设用地。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00万元,基本实现了“三纵三横”、“七通一平”。在今后3年里还要陆续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用于园区两纵两横路的基础建设工程。探索和开发了绿色食品及生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逐步已经成为大洼县绿色食品研究开发及生产加工基地、绿色食品集散地、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截至2006年底,全镇共引进大小企业17家,已有5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额达142600万元,实现26040万元。分别是辽宁振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中日合资辽宁盘宝食品有限公司、辽宁天一化工农药有限公司、盘锦达洋贸易有限公司、盘锦海燕食品有限公司。
第二产业:
西安镇地区以石化、化工作为第二产业,生产农药、化肥等销往市内各地。
第三产业:
以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为依托,大力繁荣第三产业全镇个体摊点、联户创办的“家庭五小”及餐饮娱乐网点500余家,大小客货运输车辆600余台。通讯、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民间资本参与的旅游业发兴未艾,整合了一批优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以兰丰绿水湾、小林岛、大辽河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业。西安镇自2006年以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境内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为西安镇带来巨大的收益和回报。
建养猪场需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环境评价。
按照《环保法》和《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建设养猪场之前,首先要到农业局畜牧部门和当地镇政府农委进行养殖备案,然后到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环境评价,接着要到农业局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达不到要求是不允许建场和养殖的。
因城市建设规划调整等,我市拟规划新建一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现有生猪屠宰场将由政府收回、土地规划另用),请问题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选址具体要求、面积规模要求、审批流程,以及办理屠宰许可证审批流程。建管模式拟采取特许经营、公开招商、企业投资、独立运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