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现代化农业就是我们唯一出路吗,依靠小规模农业能否养活世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世界末日就在我们家门口一样,人们都担忧未来的粮食生产,可能无法养活接下来几十年将诞生的数十亿张嘴巴,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后来发生了绿色革命,通过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和富含化石燃料的化学品将世界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不过,接下来,我们将解构这个关于现代化的农业故事,并回答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现代化农业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吗?小规模的再生农业能否养活世界?

现代化农业就是我们唯一出路吗,依靠小规模农业能否养活世界?

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绿色革命,其实是对粮食危机系统的临时修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现代化开始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更多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联合收割机、高产种子品种以及农田整合等等,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粮食产量,从效果来看,似乎也确实是利大于弊,毕竟它养活了将近76亿人。

绿色革命的本质是用化石燃料替代了人工劳作,也让农民从无休止的耕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使用化石燃料为耕作机、收割机等提供动力,并开发合成了化肥,这对于日趋老龄化的农业人口来说,是有利的一面。农民只需要在播种和收获季节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与以前相同的收益甚至更高。

然而,这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大气以及其它生物种群而言,这种新的现代化农业,带来的无疑是一场灾难。现代化农业不知疲倦的耕作方式,它会搅动并杀死表土中脆弱的微生物群和有机物,根据一项农业研究,土壤的健康状况现在正在以传统耕作方式两倍以上的破坏速度下降,这场危机导致的结果目前已经显现,对于人类未来粮食的生产前景,只能用“黯淡”两个字来形容。

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体现在绵延数千里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单一栽培中,而现在正在被孟山都等这些农业综合企业巨头推向资本的边缘。现代农业也意味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农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占据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最重要的是,现代农业正在杀死一波又一波的昆虫和鸟类,而食物链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我们必须忍受现代农业不断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仅仅是因为它正在养活这个世界。然而,在资本控制下的现代单一耕作,并不直接生产进入我们口中的粮食,大多数情况下,广阔的玉米田被搅拌成动物饲料、燃料或各种糖和添加剂,最终才到达我们的嘴巴,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极其迂回的方式。

但其实,现代农业并未能养活世界。我们可以从美国大财阀比尔盖茨和洛克菲勒发起的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就可以看端倪。在AGRA运营的非洲国家,农业生产力与AGRA开始之前的情况基本相同,但遭受饥饿的人口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0%。

事实上,现代农业活动生产的粮食产量仅占全球粮食产量的50%,也就是说,另外50%的农产品是由小农所生产。

小规模的再生农业能否养活世界?

在联合收割机和化肥出现之前,世界正在通过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小规模农业活动来养活自己。其实,今天情况依然如此,因为小规模农场生产了世界51%的粮食。因此,小规模农业能否养活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是的,但过程要比回答“是的”两个字复杂一些。

无论采用何种耕作方式,我们目前生产的粮食都比我们需要的多,这意味着饥饿和粮食危机并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获取和基础设施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因种族主义、阶级主义、资本主义剥削等而加剧。例如,每年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被扔掉,但同时,仍有8亿多人饱受食物种族隔离之苦,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也就是说,我们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粮食供应系统,而不是耕作方式。

为什么小规模农业很重要?

当前,在很多地区,那里的农民在几年内将一块块土地从贫瘠的土壤变成了繁荣的生态系统,他们在种植食物的同时将碳封存到土壤中。泥土有双手,而不仅仅是大型拖拉机,不是数公里的单一栽培模式,而是混合栽培,不是现代化农业,而是传统的永续农业。

明确地说,当我说小规模农业时,我指的是基于传统知识的农业实践,旨在种植各种植物供当地消费,同时在此过程中修复土壤。而现代农业使农民脱离了土地的耕作,完全依赖高度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食物来自杂货店而不是地面的世界。

就环境而言,可再生的小型家庭耕作可以成为增强复原力和应对气候危机的强大工具。如果操作正确,小型可再生农场可以在其土壤中以每公顷1~2公吨的速度捕获碳,通过作物多样化和多年生树木和花卉促进生物多样性景观,这也增强了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可以显著减少化石燃料和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同时实现相当的产量。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现代农业就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吗?依靠小规模农场似乎我们同样可以养活世界。

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

农村的水田除了水稻,最常见的是种植地栗儿和莲藕这两种经济作物。正常情况下地栗儿亩产可以达到5000斤左右,按均价2.5元/斤,一亩田的毛利润在12000元左右;莲藕每可产6000斤左右,按均价2元/斤,一亩田的毛利润也在12000元左右。即然种植这两种农作物比种植水稻赚钱,那么,为什么农村还有那么多农户不愿意种植呢?

这是因为地栗儿和莲藕的投资

较大,采收比较麻烦。

一、

地栗儿的种植

地栗儿又名荸荠、马蹄、水栗儿地下生长的水果,营养丰富有地下雪莲之美称。它的育苗时间和水稻育秧时间和过程很接近,它也是两段育苗栽培。

1.育苗

1).第一段育苗:在农历3月份,按照每亩需要220株种苗数量做为参数,购买个儿大、质优高产的地梨种苗。先把整好的苗田,按1.2米左右宽的苗圃四周开好厢沟,沟里的水稍低于苗圃。使苗圃里的泥巴保持稀粘状态不要有积水。然后把包装种苗的袋子拆开,把种苗的根部用清水清洗干净,按6*6厘米的见方的株距插入苗圃里。和小塑料拱棚育秧相似:然后在两边插上小拱架晴天盖上遮阳网,下雨天盖上薄膜,防止幼苗淋雨生病。

2).第二段育苗:当地栗儿秧苗生长30天左右的时候,也就是农历4月份就可以往苗田里移栽了。这主要是培育地栗儿苗的分蘖率,为往大田里移栽繁育种苗。整田时每亩施50斤左右的复合肥,加6斤左右的尿素做为底肥为种苗提供营养。

移栽时根部要带着老娘土,把弱苗病苗去掉,然后按照39*42厘米的株行距插栽。一般每株培育分蘖的种苗,在20颗以内比较适宜。当地栗儿苗经过55~60天左右的生长后就可以往打田里移了。当然,整个育苗期间要注意水肥和病虫害的防治。

3).大田移栽:地栗儿苗经过一段、二段大约三个月左右的繁育生长,在大暑前后就可以往大田里移栽了。地栗儿是种很吃肥料的植物。如果有发酵过的猪牛羊粪便,每亩可以施3000斤左右另外,硫酸钾类复合肥还要施80~90斤。要浅水插栽,插栽时田里看似水非水。定植插栽时株行距可保持在41*43厘米左右,每亩植苗4200颗左右即可,密度不要太稠。栽完后大田的水深保持在3厘米左右比较适宜。

地栗儿在大田移栽后,不但要搞好水肥管理,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地栗儿是怕寒冷的植物,在上冻前要采挖回家以免冻烂。

二、

莲藕

莲藕属于睡莲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在稀泥下生长的蔬菜。正常的天气下在谷雨前后种植,霜降前后开挖,整个生长期在七个月左右。俗话说:八月十五藕翻身。也就是说中秋节的时候莲藕已经长大成型可以食用了。为了抢高价有的已经踩挖上市了。

莲藕的种植:莲藕的种植比地栗儿的种植简单的多了,它不需要两段育苗。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共性:耐肥且发儿率强大。种植莲藕,也是要选择肥沃保水的田块。每亩的底肥,最低要施腐蚀的鸡猪牛粪3000斤左右,另外再加硫酸钾复合肥100斤。用旋耕机把田里的泥巴打熟,浅水埋栽

埋栽的时候藕芽向上,

藕芽在泥面上似露非露。如果是已经冒出荷叶的藕芽,小心别把茎杆搞断了,以免进水烂根。由于藕莲的果实较大,串芽能力也很强。因此,要稀栽:株行距保持在90~100厘米左右比较适宜。藕田前期要浅水养泥,不宜圈水太深。生长期间要搞好水肥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地栗儿和莲藕都是水田除了种植水稻外,见效比较快的经济作物。相比之下,地栗儿对水源的要求较高:地栗儿在移栽时正处在缺水的三伏天里,水源不好的地方建议谨慎种植。

 中药材经营和 种植 ,既为市场提供了货源,又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财富之源。那中药材种植 实施方案 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1

 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实施方案

 为增强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的药用元素和景观效果,丰富和体现中药 文化 内涵,加大驯化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把宁夏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宁夏珍稀药用回药的核心园区,展示宁夏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促进宁夏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将宁夏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宁夏珍稀药用中药的核心区、主打品种的培育区、珍稀物种的保护区、传统品种的优选区、引进品种的试验区和中药材文化的展示区,全力以赴把中药材科技园区建成保护繁育、旅游观光、养生保健、繁育推广为一体的?宁夏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

 二、建设内容

 (一)种植区域布局工程

 根据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园区实际,将园区按照设计功能进行布局划分,具体划分为六大种植片区:

 1、主打品种培育区:以展示筛选培育的主打品种黑枸杞、黄枸杞、甘草、银柴胡、小茴香、板蓝根、香草籽、黄芪、黄芩、大黄、地黄、秦艽、柴胡、红花培育为主,进行种植方式、管理等对比试验,编写形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

 2、珍稀物种保护区:以宁夏珍贵稀有、濒临灭绝的药用植物保护繁育为主,如盘贝母、苦豆子、锁阳、黄精、九节菖蒲、桃儿七、红景天等;

 3、传统品种展示区:以展示种植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宗品种为主,如枸杞、圆枣、防风、款冬花、月见草、板蓝根、牛蒡子、白芍、薄荷、地榆、生地、射干、*羊藿、肉苁蓉等;

 4、引进品种试验区:以引进外省区药用植物适应性试验为主,如西洋参、新疆红花、四川贝母、浙江菊花、云南三七、安徽山药等;

 5、林药间作示范区: 在乔木树下及四周间作药材,探索、推广林药间作的最佳品种,以宁夏优势品种牛蒡子、柴胡、板蓝根、防风、款冬花、月见草、菟丝子等为主;

 6、药用花卉展示区:重点展示既有景观效应又有药用功效的花卉,品种以芍药、牡丹、百合、剑兰、菊花、玫瑰花、薰衣草、山茶等为主。

 (二)园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在保留园区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以六大功能区的区域布局为界,用2米宽的小道隔开,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所有道路两旁依据地形路况栽植花色鲜艳、花期较长的药用花卉,形成花环和花带。栽培的品种以板蓝根、荷兰菊、牡丹花、玫瑰花、金鸡菊、石竹、百合、地被菊、马兰花、剑兰等为主。同时,在园区主干道可以铺设刻有中华传统回药中药名称及古代诗人对中草药的名诗名句为内容的路石,烘托造景,提升档次。

 (三)标牌规划

 为提升档次,增加美感,达到坚固耐用目的,将原有药材标牌全部改换为水泥立柱,上面用大理石刻字加以说明,统一用黑底红字,整齐划一,丰富园区内容。6个分区大牌采用树桩或山石造型水泥碑牌,以不同造型加以区分。

 (四)门景区规划

 为突出园区中药文化特色,扩大门景区面积,道路尽头至地势较高处雕塑高3米的蓝图,配以图文对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进行展示和说明,借以宣传宁夏中药悠久种植历史,渲染宁夏中药的浓厚氛围,再配以仿古式?健康亭?,内设休闲小凳,供游人小憩品药;周围增设草坪、花坛、景观大树、景观灯饰等。

 (五)展厅工程

 新建及装修1800㎡的宁夏同心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大楼,共四层,其中包括:

 1、一层为 ?宁夏同心县中药材展示大厅及中药材电商物流交易大厅?,面积500平方米,内设中药材品种展示区及药用植物活体标本,丰富展厅内容;制作仿古式展柜,配以立体镭射灯,提升展厅档次。

 2、二层为园区管理办公区及科技研发中心500平米,配备相应的办公和值班设备,使园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3、三层为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培训大厅,内设中药药膳健康生活馆,提供宁夏中药养生茶、中药保健饮料等,供来宾品饮。同时,配设多媒体中药文化演示,宣传展示特色回药中药文化。

 4、四层为专家服务中心300平米。

 三、完成时限

 2017年上半年完成园区布局规划;在2017年10月前种植结束;适宜春季种植的中药材和药用花卉,要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种植任务;园区道路和花带建设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门景区基础设施、展示厅工程要在2018上半年完成。

 四、项目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选用预旺小学10亩土地,建设办公场所和专家服务中心,中药材展厅,培训中心。

 2、中药材科技园核心示范种植区及种子种苗繁育区用地流转预旺镇南塬村耕地500亩。

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2

 七星关区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目标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种植川续断1.67万亩。其中:放珠镇0.17万亩,千溪乡0.2万亩,朱昌镇0.3万亩,阿市乡0.7万亩,亮岩镇0.1万亩,八寨镇0.1万亩,层台镇0.1万亩。项目涉及7个乡镇,受益农户6779户。

 (二)建设期限

 2012年10月?2013年6月。

 (三)投资概算

 项目财政扶贫补助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购种子、肥料和农药。其中:

 1、种续断1.67万亩,每亩用种1.5公斤,需购种子2.505万公斤,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共计167万元(补助标准为100元/亩)。

 2、购过磷酸钙66.8-83.5万公斤,复合肥16.7-25.05万公斤,农家肥10.02万吨,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补助249.5万元(补助标准149.4元/亩)。

 3、购1.67万亩续断农药,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83.5万元(补助标准50元/亩)。

 二、项目建设 措施

 (一)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为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①放珠镇人民政府;②千溪乡人民政府;③朱昌镇人民政府;④阿市乡人民政府;⑤亮岩镇人民政府;⑥八寨镇人民政府;⑦层台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责任人为项目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主要负责落实对项目区种植农户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并监督项目实施企业完成建设任务等相关事项。

 (二)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为七星关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负责监督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建设项目的实施、验收和资金的报账,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建企业兑现建设承诺,保证资金安全和项目全面建设,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七星关区科技办(中药办)。主要负责续断种子的质量认证,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四)项目实施机制

 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示范带动为原则,按照产业短、中、长相结合和立体发展的思路,有核桃项目的乡镇优先发展?核桃林下种植中药材?栽培模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将中药材、经果、蔬菜等农民增收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机制实施。参加产业建设的企业负责保底价收购农户产出的续断药材。参建企业由项目实施乡镇选定,并接受区扶贫办、区科技办(中药办)和实施乡镇的监督。项目实施乡镇要拓宽思路,建立?滚动发展机制?,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区中药材产业,使我区中药材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五)项目实施进度

 1、2012年10月30日前:落实土地和种子、农药、肥料等物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2012年11月30日前: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技术培训,做好项目跟踪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保质保量完成秋季种植任务。

 3、2013年3月至4月:完成春季补播,做好秋播田的匀苗、定苗、补苗和第一次中耕除草工作,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4、2013年5月至8月:全面完成育苗移栽任务,做好中耕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并通过区县级验收。

 5、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做好续断田间后续管理。

 6、2014年10-11月:完成续断采收。

 (六)物资采购

 种子、肥料和农药采购按相关程序,由项目乡镇写出购买方案报区监察局审核批准后,自行组织采购,区科技办(中药办)负责审核种子供应方的资质(?两证一签?)和续断种子质量;肥料和农药要保证对药材质量无不良影响、无残毒。

 (七)资金拨付方式

 资金采取按进度拨款和先建后补方式拨付到项目乡镇扶贫工作站专户。项目启动前先向项目实施单位拨付30%的项目启动资金,待项目竣工通过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再拨付40%的项目款,待市、省验收后结算拨付剩余30%的项目款。

 三、项目保障制度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扶贫办主任、区科技办主任任副组长,区扶贫办、区科技办(中药办)、项目实施单位等部门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相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其它 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项目建设中的各项任务。二是由区人民政府与项目实施镇乡签订目标 责任书 ,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二)加大管理力度,保障资金安全

 按照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的?三专?管理要求,严格管理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部门整合资金按各部门资金管理和报账的要求进行管理,企业投资建设部分由企业自主负责建设和管理,农民建设部分由镇、村党委、政府负责监督落实。建立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发生项目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现象。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中药材基地建设技术依托区科技办,由科技办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项目区药农进行栽种技术指导。聘请省、市中药材专家对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进行春、秋两季栽培现场技术指导。区扶贫办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降低种植风险。

 (四)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目标考核

 一是加强检查。区扶贫办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项目镇乡也要加强检查监督。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各部门的督促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期进行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规模。二是签订责任书。按照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各记其功的原则,区人民政府与项目实施镇乡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项目建设任务纳入对乡镇相应年度的目标责任进行考核;项目实施镇乡也应与项目实施单位(企业)签订合同,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3

 宜春市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科学、有序、合理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根据《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国家和省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以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通过政府撬动和龙头带动,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展订单种植,推进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基地创建、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把中药材种植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市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年度目标

 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中药材产值10亿元。

 2018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实现中药材产值12亿元。

 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实现中药材产值15亿元。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基地建设

 1.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樟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双金园艺场、吴城乡,上高县泗溪镇等适宜产区为核心,以中药材龙头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中药材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品种选育,基本建成相对集中稳定的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60亩。其中樟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100亩,樟树市双金园艺场建设以枳壳、吴茱萸为主的育苗基地50亩,樟树市吴城乡建设以黄栀子为主的育苗基地50亩,上高县泗溪镇建设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0亩。通过建设基地并定向育苗,构建起以道地药材吴茱萸、黄栀子、车前子和枳壳为主,其它药材种苗为辅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自繁体系,逐步实现我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自繁自育。

 2.抓规模扩大。以?扩面、提质、增效?为抓手,促进中药材种植绿色发展,建成?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26万亩、?规范化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8万亩、?生态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亩。

 ?26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在丰城、樟树两市的105国道沿线,以种植吴茱萸、黄栀子、车前子和枳壳为主,建成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26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基地10个(樟树7个、丰城3个)。一是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黄栀子生产基地10万亩,主要在樟树市吴城乡、临江镇、义城镇,丰城市隍城乡、湖塘乡等乡镇发展。二是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清江枳壳?生产基地5万亩,重点在樟树市洲上乡、黄土岗镇、昌付镇、中洲乡、农业?两区?等地发展。三是建设省内最大的优质吴茱萸生产基地3万亩,主要在樟树市刘公庙镇等乡镇发展。四是建设全省最大的优质车前子种植基地3万亩,重点在樟树市洲上乡、临江镇等乡镇发展。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