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病虫害防治
枸杞子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和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蚜虫等。对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枸杞的病虫害,必须做到以防为主。
1、在扦插时,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并对母株和扦插条有针对性地进行喷药,杀灭木虱、瘿螨或蚜虫。
2、扦插育苗期间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如在露地扦插育苗,定植前要进行一次喷药;如在保护地内扦插育苗,则应尽量保持无病、无虫环境。
3、定植时要注意同一栋温室内不要混种其他蔬菜。定植前和越夏前(最后一次收获后)要对栽培环境进行清理,清除杂草和落叶,并用百菌清和敌敌畏烟剂进行熏蒸消毒,每667m 用量22% 敌敌畏烟剂约500g、45% 百菌清烟剂约250g。
4、扦插苗定植后,应在温室放风口覆盖防虫网,并尽量保持温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枸杞收获期间,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不得已使用时应在采收前1星期进行。白粉病可在发芽前和展叶后用0.5波美度(相当于相对密度1.003)的石硫合剂进行喷布,每7~l0天喷一次,以利预防。枸杞木虱可用50% 乐果500倍液防治;枸杞瘿螨可用0.5波美度石硫合防治;枸杞蚜虫可用20%乐果乳剂2 000倍液进行防治。此外,如有茶黄螨、红蜘蛛发生,前者必须及时使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35%杀满特1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40% 乐果乳剂1 500倍液防治。
菜用枸杞怎样种植,喜光 耐寒耐暑 耐旱忌湿
提到农药,我们马上会与不天然、不安全联系在一起,为了避开它甚至会专门在菜市场寻找那些有洞洞的蔬菜——传闻这种菜没有洒农药嘛!没错,现代农业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让农药成为了我们的敌人。
然而,你知道吗?我们今天要说的一种农药,本身就很天然,很科学,这种被称为“植物源农药”最初出现的时候,简直重口味极了,但这并不妨碍当代科学家们向这种暗黑系制药方法汲取智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跟着小植君了解一下。
暗黑系防虫法的诞生:
重口味制药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
想像一下,架一口大锅,往里面添加水、骨头等不明物质,然后搅拌,大锅很快冒出热气……这画风是不是像极了奇幻电视剧里巫师炼药的场景?
“别误会,这可不是影视剧情,而是古人制作农药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对于追求食物天然安全的现代人来说,很有可能是一种 正能量 啦。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揭开这个秘密,就让我们从了解农药简史开始吧:
敦煌壁画中的农耕场景
事实上,相比初代化肥、铁器牛耕、积肥和灌溉技术等传统农业相关技术的出现, 农药的出现要晚得多。 在与虫子PK了数个朝代以后,人们才总结出了一些 战斗经验, 虽然这些方法今天看起来非常重口味。
古人重口味防虫法:
第一步, 先取雪汁(冬天储存下来的雪水)将动物的骨头(多为马骨)煮啊煮,直到沸腾。
第二步, 再将五枚叫做附子的植物浸泡其中,几天后,将附子取出,加入昆虫和动物的粪便(主要是蚕粪,牛羊鹿粪便)搅拌成黏稠物,最后, 将种子浸泡在这一堆黏稠物中间。
这一疑似巫术的方法能够记录下来,还要拜氾胜之先生所赐。他把这一方法记录在所著的著作、 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氾胜之书》 中:
这位先生,可是被众多行业人员拜为业界大神的人物哦。后来的科学发现,他所记录的包括防虫法在内的各种“巫术大法”,其实都 相当的科学。
就拿这一套植物杀虫方法来说,它其实从一个角度证明了 我国汉朝的中华农业其实早已有了科技萌发的迹象 ,我们的祖先其实好厉害的呐:“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侧根,有很强毒性,外用可以杀菌,配作粪衣的药物,能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又可以防止种子被雀鸟啄食。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这个方法基本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种子包衣技术, 加 杀菌剂和除虫剂 的原始形态了。
后来,这类“植物杀虫剂”在中国的典籍中还是能够刷出一些存在感的:明朝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中,有 百部、藜芦、狼毒、苦参等治虫植物。 清晚期,人们又发掘了烟草、巴豆等“杀虫”技能,甚至还出现用多种植物混合剂防治害虫的操作。
然而,由于技术跟不上生产力,这些天然的植物防虫害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蝗灾等虫害灾难面前,人们 宁愿选择祭祀 来祈求上天庇护,而 不是大力推广防虫方法。 于是,大量的农民被虫灾打败,沦为流民,死于饥荒——这样的画面,直到清朝还在反复上演。
《雍正皇帝亲耕图》局部,记录了一场大规模农业祭祀活动的场景
农药成人类不可承受之痛
植物源农药解锁现代农业新未来
尽管古人这种暗黑系的制药方法,在漫长的年代里都没有什么行业地位,在今天的人看来简直有毒嘛.然而,在科学家们眼里,它们不仅没有毒,还是好药,是解药—— 一味有望治愈现代农业之痛的解药!
提到现代农业的痛苦,它们当然也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不得不承认,就在过去漫长的岁月,化肥和农药也曾扮演着让老百姓能吃饱肚子的功臣角色: 它们曾经是现代农业的英雄, 有了它们的神助攻,粮食作物和蔬菜等植物就可以在无虫害的环境中不断生长,满足我们日常的需要。
然而,也不知道从那一天开始,其中 劲头相当猛烈的化学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却已到了 不容忽视的程度:
化学农药让我们太受伤:
化学农药 不溶于水,人类代谢慢。
因盲目追求高产带来的农药滥用,让 虫子也产生了抗药性。 人们为了打败虫子,不得不加大剂量,陷入了 越洒越多 的循环之中。
连虫子都忍不住吐槽:
一面是人们对于农作物的大量需求而依赖现代农业手段,另一面是无法忽视的农药、化肥滥用带来的伤害……近年来,为了疗愈伤害,科学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古人的制药方法和背后的传统农耕智慧,试图 把现代科技与古代农耕杀虫的智慧结合起来, 希望以此来打开未来农业的新世界大门。
想要更精准地理解科学家们研究农药的这个新方向,我们完全可以“戏精“附身,想象一下现代科技穿越到古代的混搭的画面:
穿越到汉朝:
让作者氾胜之拥有一个强大的科学实验室会发生什么?
在总结完“溲种法”后,他可以进行无数次试验,从附子中 提取有效物质, 制作出一种使用简单的杀菌剂。这样,农民们就不用去搜集什么“雪汁”和“马骨”了。
穿越到明清时期:
把科技带来的现代化生产给予他们——那么, 百部、藜芦、狼毒、苦参、烟草、巴豆等杀虫植物 将会被源源不断地 送进工厂, 生产出的杀虫剂效果百倍,在全国普及推广。
可以说,这两个画面与国内外研发的热点——植物源农药有关,这也正是全世界科学家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什么是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 稳定的有效成分, 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危害的 植物源制剂。
植物源农药是天然成分,它们在自然界中能快速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 低毒、低残留、生态、安全 的特点,是有机种植的必备用品。
但植物源农药存在着 稳定性差、见效慢 等问题。
这些年来, 植物源农药也是安利植物研发中心的研发重点。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大力推行、实践有机种植,也总结出了不少在不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大战害虫的方法。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 植物源农药将成为有机种植对抗害虫的神助攻,种植出更多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 让我们共同期待!
有机种植PK害虫的N种方式:
有机种植规范严格禁止引入污染,包括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那我们的植物靠什么除虫治病呢?根据有机种植规范要求,我们使用综合性方法去防止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个“姿势”:
1 保证土壤健康,增强植物自身抵抗力:
给白术地里施用蚯蚓粪肥,给白术的根浇灌蚯蚓渗出液,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落,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从根源上预防植物生虫。同时,我们还给植物喷施由水果海鱼等发酵制成的酵素,增强植物自身的抵抗力。
2 生态防控:
我们在易受虫害的枸杞地一侧种植了具有驱虫效果的两垄植物(迷迭香、薄荷、罗勒、香菜等),它们散发出芳香气味驱赶害虫往往另一侧区,而在枸杞地的另一侧我们种植了引虫植物,这里有害虫喜欢吃的蚕豆白菜,它们是枸杞的替身,称之为“代替食物”;
同时,同一区域里还种植了害虫天敌如捕食螨喜欢栖息的植物,如藿香蓟、蓖麻。害虫被驱赶/吸引到这一边后,或是被天敌捕食,或是被我们的工作人员歼灭。
园区内种植的趋避植物
3 物理防治:
我们还使用物理手段治虫,比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太阳能诱虫灯,以及**或蓝色的黏虫板,或是利用昆虫信息素去引诱害虫进入捕虫陷阱。
园区内的**黏虫版
太阳能除虫灯
4 植物源农药:
种植“中草药农药”,如烟草除虫菊金盏花苦皮藤苦参万寿菊,研发植物源农药。当害虫危害相对严重时,利用植物源农药杀灭害虫。
园区种植的本氏烟草
园区种植的金盏花
励志劲飞,来自贵州威宁,热爱文学,在岁月的磨砺中却从不放弃追梦,在闲暇的时间里,喜欢用文字和声音表达内心的感动、感恩与感悟;记录和传播身边的纯真、善良和美好。同时在学习中吸取知识,提高修养、升华自己、不断的成长、拓展人生的深度;丰富自己的人性,让善良,仁慈、友好、真诚、质朴等生命中最令人向往的情感和品质永远陪伴我!
感谢您的访阅!我将带您进入与众不同的写作模式,每一抹色彩,惊人姿彩,让您的生活丰富多彩!
微信QQ:358119629
电 ? 话:18386313616
菜用枸杞,一种营养丰富,且还有较高药用价值的食用植物,很多朋友对都它喜爱不已,都希望能在家种植。因此就有很多朋友问我,菜用枸杞要怎样种植?想了解的亲,快跟随我的脚步往下看吧~
菜用枸杞的基本知识:菜用枸杞又名枸杞头、枸杞子、狗地芽、地骨皮等,以其嫩茎(幼梢)供食用,凉拌、炒食均可,还可做汤或火锅配料。菜用枸杞性味甘苦,别具风味。每10Og枸杞菜含蛋白质5.8g、脂肪1g、糖61g、胡萝卜素3.9mg、Ve3mg、钙155mg、磷67mg、铁3.4mg。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时,枸杞的茎、叶鲜嫩,纤维少,口感好。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年生小灌木,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该植物喜光,耐寒耐暑,耐旱忌湿,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10℃生长缓慢,25℃以上生长不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山东等地以采果为主,而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则以菜用为目的。
菜用枸杞的栽培技术:一、扦插育苗:菜用枸杞由于连续采收幼梢,一般不能开花结籽,故多采用扦插繁殖。
(1)扦插时间:在8―9月份于露地或保护地内扦插育苗。
(2)插条选择及处理:选择无病、生长健壮的植株,取枝龄为1年生、直径0.5―0.8厘米、芽苞饱满的枝条,去掉枝条顶端的幼嫩部分,从基端往上每8―10厘米截成一小段作为扦插条,每段扦插条保证有3―5个芽眼。将扦插条每50根扎成一捆,在1千克水中放入50毫克ABT生根粉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即可进行扦插。经过处理的插条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根早,根系多而长。
(3)扦插方法:露地扦插,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温室扦插,选择中后部的地块。整地后做成15―20厘米深的地床,整平床面,铺上约10厘米厚的洁净的过筛河沙或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将插条以2―3厘米见方的密度插入基质中,注意插条腋芽向上,不能倒插,插入深度为5―7厘米。插后浇一次透水,在畦面插小拱棚、覆盖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进行降温、保湿或保温、降湿。
二、定植与管理:
(1)整地施肥:整地时结合深翻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平整后做成1.5米宽的平畦,开沟或挖穴定植。
(2)定植:扦插后10天左右开始发出新根和新芽,20―25天便可移栽定植。定植深度6―7厘米,株行距15―20厘米。
(3)肥水管理:定植后应立即浇水,2―3天后中耕,以促进缓苗,加速生长。温室温度应尽量保持在15―25℃之间。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扦插繁殖的枸杞根系浅,吸收能力弱,不要大水漫灌。结合浇水追一次氮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铵15千克或尿素10―12.5千克,可用0.3{bf}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促进叶片生长。每采摘一次,应结合浇水及时追肥一次,还要进行中耕除草。
三、病虫害防治:
保护地菜用枸杞主要病害有白粉病,主要虫害为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蚜虫、白粉虱等。防治上应做到以防为主,采收期间尽量不使用农药。在扦插时,要选用健壮无病虫的母株;定植前,可用敌敌畏或百菌清烟剂对温室进行熏蒸消毒;发芽前和展叶后,有针对性地喷药治疗,可喷布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枸杞瘿螨,喷50{bf}乐果500倍液防治木虱、蚜虫,喷20{bf}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防治螨虫。
四、收获采摘:
枸杞定植后15天新梢便已形成,50―60天后新梢可长到20―30厘米,即可随时采摘10―15厘米长的幼梢上市。菜用枸杞一次扦插,多次采摘,到翌年5月下旬可陆续采摘4―5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