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果园土壤管理

永济市地处山西最南端的黄河“金三角”地带,境内山、川、盆地分明,海拔高度340~500 m,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按照我市水果的分布特点及土壤类型,可分为山前平原、黄河滩地、台垣地、涑水平川4个区域。其中山前平原和黄河滩地为砂(沙)土类,土壤孔隙度大,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性差,土温变化剧烈;台垣地属壤土类,透气性及保水保肥性均好;涑水平川区属于典型的黏土类,保肥保水性较好,但土质紧实,通气性很差,土壤易板结。根据2001年对全市果园土壤养分的普查分析,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河滩地最低为0.5%~0.9%;全氮含量黄河滩地偏低,其余3个区域较缺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山前平原和河滩地偏低,其余2个区域较丰富;微量元素中有效锌、有效铜较丰富,有效铁、硼、锰含量偏低;土壤pH值平均为8.49,盐碱化严重;土壤活土层浅薄,仅集中在土表25 cm以内,很少超过30 cm,耕作层以下形成了紧实的“犁底层”。多年来本市一直大力推广果园覆草、生草、增施有机肥、叶面喷肥等各项增肥壮树技术,但往往只是集中在优质水果示范园及其周围果园应用,没能引起绝大多数果农的重视,致使果园土壤状况继续恶化,树体衰弱,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现将果园土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

果园土壤管理

1 存在问题

1.1 栽植前不进行土壤改良

我市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而各类果树对土壤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如苹果、梨、杏不耐盐碱,桃、杏等不适宜在透气性差的黏土上栽植。许多果农栽前不根据土壤类型选择相应的树种,也不根据所栽的树种对土壤进行改良培肥,导致果树根系生长不良,新栽幼树不能正常发育,或结果大树早衰,缺素症及根腐病发生严重,果实产量、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如我市涑水平川区上世纪90年代栽植的苹果、梨等,栽植前没有对土壤进行改良,由于土壤黏重,含盐量高,使土壤中的铁、锰等元素有效利用率低,许多果园出现缺铁黄化现象,生长势衰弱,产量低,品质差。再加上全国苹果总产量剧增,价格下跌,市场疲软,出现了大面积砍树毁园现象,到现在苹果园已所剩无几。

1.2 幼树期间作不合理

许多果农在幼树期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增加果园收益,在果树的行间间作小麦、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果园通风透光不良;同时没有给幼树留足生长空间,使间作物与果树争肥争水现象严重,幼树生长发育受阻。

1.3 不重视增施有机肥

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尤其是河滩地不到1%,而果树要达到优质高产稳产,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超过2%。多年来,我市果农偏重化肥的施用,轻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日趋严重,有机质含量日益减少,土壤的水、肥、气、热综合肥力显著下降。同时果园的生态环境变劣,害虫天敌的数量锐减,果树病虫害发生严重,限制了我市水果产量、品质的提高及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1.4 果园土壤长期采用清耕制

我市果农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果园长期以来实行清耕制。对于壤土类和黏土类来说,清耕制可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质的分解,能起到除草、保肥、保水作用,但是却使土壤有机质迅速减少,土壤风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果园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对于砂(沙)质土,长期采用清耕制,不仅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性能降低,且地表没有覆盖物,表层土温变化剧烈,严重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造成地上部分枯萎。如我市栽植在沿山一带的砂质土上的杏园,夏季经常出现全园树叶卷曲、萎蔫现象,经挖根检查,结果证实是高温导致根系死亡。

2 改进措施

2.1 深翻改土

深翻改土应结合土壤质地类型,灵活掌握,对于山前平原和黄河滩地的砂(沙)质土,可培塘泥、河泥等较黏重的肥土;对于涑水平川区的黏土类可培含沙较多的疏松肥土。同时针对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pH值偏高、盐碱化严重的问题,在改土的同时,必须增施有机肥或在行间种植绿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对于现有的果园,可采用扩穴深翻或隔行深翻,如果劳动力充足,也可进行全园深翻;对于计划栽植的地块,最好是先种植豆科或其他绿肥作物,刈割翻压改良土壤;对于有机肥源充足的可直接施用有机肥,进行全园深翻改土。

2.2 合理间作

对于壤土类、肥力条件好的幼龄果园,可用间作物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减小地表温度波动,促进果树表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必须选择低秆、浅根性、生育期短、与果树争水争肥矛盾小且无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同时必须给幼树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一般距树冠外缘50 cm,在间作物与果树养分竞争剧烈的时期,要及时追肥灌水,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土质差、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最好选择豆科作物,如花生、绿豆等,一方面利用根系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另外还可以将其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

2.3 科学施肥

施肥应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包括腐殖酸类肥料、堆肥、植物秸秆、沼渣、绿肥等,作为基肥结合秋季深翻施用,一般667 m2(亩)施4000~5000 kg;无机肥应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果树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配方施肥,一般在果树的需肥临界期即萌芽开花前、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果实采收后等时期进行,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2.4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但应注意选择好草种并认真管理。

2.4.1 草种选择 草种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草种本身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盐碱化程度重,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干旱少雨,且砂土、壤土、黏土并存,因此应选择产草量大、营养成分高、培肥地力快、耗水量小、覆盖度大、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草种,并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选择不同的草种。如沿山一带的砂质土和河滩地的沙质土壤,可选择改良沙地效果好的毛叶苕子。对土质黏重、含盐量高的涑水平川区,可选择耐盐碱的草木樨、田菁种植。另外适宜我市土壤种植的草种还有白三叶、百脉根、紫花苜蓿、黑麦草等,可以选择豆科草种,也可以豆科和禾本科草种混播。

2.4.2 播种 我市可在4~5月或8~9月播种,以8~9月份最好。播种量根据种子的大小、播种方式及草种的发芽率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穴播每667 m2(亩)用种量为0.25~0.40 kg,条播0.5~0.7 kg。将草籽撒播在疏松平整的地面上,用脚踩踏或用耙来回耙几遍,入土深度以1~2 cm为宜。

2.4.3 管理利用 播种当年草种萌发后,要及时拔除杂草,并适时追肥、灌水,待草长至30~40 cm高时进行刈割,留茬10 cm左右。割下草覆盖于树盘,也可用于牲畜喂养。果园生草利用周期应根据草种和草的生长势而定,一般白三叶7~8 a(年)、百脉根5 a(年)。土地休闲2a(年)后,再重新种草。

一、果树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1.建园园址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建园园址的选择决定果品是否受自然环境和周围污染源的影响。园址的环境污染将会造成果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及有毒物质的危害。因此,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是指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的污染,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发电厂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排放出的废液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进而毒害果树,使果品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选择园址时,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对果园的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质量观察和测定。

 2.苗木品种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果树栽培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栽培时选择无病壮苗。如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及时地剔除病苗,剪除病部,并用70%的甲基硫菌灵或10%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苗木,浸苗后再栽植。

 3.果实实行套袋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套袋将有效地保障果品的安全。对适于套袋的大果型品种,如苹果、梨、桃、等,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实行套袋,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面的光洁度,减少果实表面的煤污斑块、药害斑块,避免枝叶迎风摆动对果面造成的机械磨损伤害,使果面更加光洁鲜亮。

 (1)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入侵机会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套袋对在果面产卵的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卷叶蛾类、叶螨类、及玷污果实表面的木虱类、蝽象类,都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对病害类,如轮纹病、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全年喷药次数减少了三至五次,可以降低果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表明:套袋后果实的残留量仅为0.045毫克/公斤,而不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量为0.24毫克/公斤,两者相比,农药残留量降低了6倍。

 (2)套袋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内部水分是通过皮层及角质层裂缝向外散失的,角质层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套袋后,果皮的发育环境稳定缓和,均匀一致,从而使果实表面的皮孔少而小,角质层分布均匀一致,果实不易失水变皱,同时套袋的袋料隔离了病虫害的侵染,使贮藏期的病害也相应地减少,大大地提高了耐贮性。

 (3)套袋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商品价值

 套袋后可以防止灰尘、农药污染果实表面,减少鸟类、蝽象、金龟子等害虫叮咬果面,机械碰撞伤害果面,同时由于果实发育的局部小环境得到改善,还防止了裂果现象的发生。近几年来的市场调查表明。套袋果品比不套袋果品市场价高出3倍左右。

 4.土肥管理方面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化肥的施用将导致果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他不良危害。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易产生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甚至还污染周围水体,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还有一些氮肥,如硫酸氨、氯化铵属生理性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即使是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等,在生产绿色产品时,也仅仅允许限量使用,而且还应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最后一次施肥必须在采收前20天完成。

 二、果树种植技术对策

 1.选址

 果树种植要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园。

 2.肥料施用种类

 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类是农家肥、绿肥及未污染的饼肥。农家肥中厩肥、牛羊粪、鸡粪、人粪尿、秸秆生物肥等需经腐熟施用;果园绿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叶草、田菁等禾本科草类,是改良土壤、维持生态平衡、清洁又安全的肥料。另一类肥料是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1;也可与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后1次追肥应在采果前30天。化肥中应禁用硝态氮肥。

 3.痛虫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苗木。选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木,同时要求品种抗病虫,增强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性,保持树体健壮,减少打药次数。

 (2)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法。如灯光、色彩杀虫,树干涂白,清除病虫枝、叶、果,刮除翘皮,清理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或可作为中间寄主的树种。

 (3)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使应用较多的有核多体病毒、白僵菌、生物杆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能有效防治螨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Bt杀虫剂,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可取代1605、敌百虫、菊酯类农药,还可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如灭幼脲3号、杀铃脲交替使用,防治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植物源药剂有除虫菊素、烟草水、鱼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另外,植物源制剂如生物膜(高脂膜),喷洒后形成的分子膜层,虽不具杀虫、杀菌作用,但可起到驱避害虫、抑卵孵化,预防空气污染、防治小型害虫等功效。

 (4)实施套袋栽培技术。果实套袋是生产绿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价格较贵,且套袋较费工。因此,大面积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套袋技术应用于生产。

 (5)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对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应绝对禁用,如福美砷、赛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等。另外,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GEH)也应严格控制。

 (6)加快果品安全质量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绿色果品的标准来生产。制定统一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强制),包括水果种类、主要品种、必检农残的种类、农残限量、重金属种类及限量、氟、氯和(亚)硝酸根的限量等。

 总之,果品生产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已严重影响到果品质量安全,导致了果品质量及加工品品质下降,影响到我国果品的国际信誉和进出口贸易。因此要严把果品生产关,控制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果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