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业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农业区灌溉水质一般应适合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以及保护土壤和地下水水源不受污染。评价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一般需考虑水温、pH值、含盐量、盐分组成、钠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的相对比例、硼和其他有毒元素的浓度等指标。

农业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参照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国内外有关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在进行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时,除选用上述范围广泛的评价方法外,还应选用在农业区实用的方法:钠吸附比值(SAR)、灌溉系数(Ka)、总矿化度(M)等方法(水文地质手册,1978)。

(一)钠吸附比值(SAR)法

钠吸附比值(以SAR表示)是指水中的钠离子与钙、镁离子含量的相对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灌溉系数Ka法

灌溉系数是指土层上有某一厚度水层全部蒸发后留下的盐类,能使1.2m土层积盐,使大多数作物不能生长,这个水层厚度(m)即为灌溉系数,它是根据盐类对40种作物最大危害及钠盐相对危害性的实验得来的,具体计算方法如表4-7所示。

表4-7 灌溉系数Ka计算方法

注:288为常数;rCl-,rNa+, 分别为其离子浓度(摩尔)。

通过钠吸附比值(A)、灌溉系数(Ka)的计算,结合总矿化度(M)对农田灌溉用水进行评价分级,其分级标准如表4-8所示。

表4-8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分级表

注:矿化度单位为g/L。

(三)盐度、碱度和矿化度指标法

这种评价方法见表4-9,评价指标见表4-10。

表4-9 农田用水盐度、碱度、矿化度评价方法

表4-10 盐度、碱度、矿化度评价农田用水水质指标

(四)综合危害系数法

综合危害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

K=12.4M+SAR (4-62)

式中:K为综合危害系数,反映综合危害程度;M为灌溉水或地下水的矿化度(g/L),反映盐害;SAR为钠吸附比值,反映碱害。

综合危害系数评价水质标准见表4-11。

表4-11 综合危害系数评价灌溉水质表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辅助性活动等。

根据测算,我国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立方米,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公斤,所以我国生产1公斤粮食的耗水量为800公斤。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辅助性活动等,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大约占据农业用水的90%以上,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是农业用水的主体。

农业灌溉用水量会受到用水水平、气候、土壤、作物、耕作方法、灌溉技术以及渠系利用系数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由于各地水源条件、作物品种、耕植面积不同,所以用水量也不一样。

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

农业用水一直都是粗放型管理,这样的管理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而且还会使多余的农田水带有残留的农药化肥,这些化肥农药会随着土壤水流进入河体造成水体污染。一定要加强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对农业用水量要定期定量,合理规划农业排水地,避免带有农药残留物的水源进入河流,污染水体。

农业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是对农田用水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达到改善农田的分布情况,利用农田情况和地区水利条件对农田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农业水利工程可以将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使农田用水合理使用不浪费。在农田水利工程措施中还可以对农田灌溉方法进行调整,根据农田具体情况对农田进行滴灌、直灌或者是地表灌溉以及地下水灌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