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宜城市关于疫情形势健康提示襄阳宜城疫情通报
宜城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
鉴于北京市大兴区、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吉林省长春市、松原市、梅河口市等地疫情形势严峻,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广大市民要继续提高防控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理性态度,坚持强化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宜城市疾控中心向广大市民发出紧急提醒:
一、2021年1月3日以后从北京市大兴区,1月5日以后从吉林省长春市、松原市、梅河口市,1月6日以后从黑龙江省大庆市来宜返宜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直至离开当地满14天,期间免费为其进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集中隔离期满后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并配合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排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二、离开上述地区满14日的人员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免费为其进行1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
三、近期广大市民如无特殊情况,请勿前往上述地区;从外地返回宜城的人员,应提前24小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相关情况。
四、广大市民要提高防病意识,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五、广大市民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宜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1月21日
宜城市健康管理中心/宜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城市振兴大道267号
◆电话:0710-4226193
古代四大美男
襄阳美食排行榜前十名为:襄阳牛肉面、宜城板鸭、襄阳豆腐面、襄阳清汤、金刚酥、襄阳凉面、谷城玉带糕、枣阳酸浆面、襄阳夜壶油茶、襄阳包面。
1、襄阳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是襄阳著名的传统特色面食,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数代襄阳人精湛技艺,让襄阳牛肉面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风味,被誉为“天下美味”,是襄阳的一张城市美食名片,也是襄阳著名的特色小吃。
2、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是襄阳宜城一道特色风味名吃,外表呈白色、淡**,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此菜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主的成鸭,以独特的配料将3-4斤重的成鸭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3、襄阳豆腐面
襄阳豆腐面,又叫襄樊豆腐面,属于臊子面的一种,是湖北襄阳一道地道的传统特色小吃。襄阳豆腐面以普通的碱面为主要原料,而襄阳豆腐面的臊子比较讲究,里面有二十多种作料,金灿灿的炸豆腐,配上褐色的大头菜,加上香浓的大骨汤,非常美味。
4、襄阳清汤
襄阳清汤,即小馄饨,由于馄饨皮薄馅少,主要是当汤喝,故称“清汤”,是襄阳人的传统风味小吃。襄阳清汤制作的主料是精粉、猪肉,以精粉作皮,鲜猪肉作馅,拌以香油、油渣,撒以葱花和香菜。
5、金刚酥
金刚酥是湖北襄阳传统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金刚酥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制作方法是面粉发酵后,揉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
6、襄阳凉面
襄阳凉面,也叫“麻汁面”,是湖北襄樊地区的传统面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而成为襄阳人夏季最喜爱的特色小吃。
7、谷城玉带糕
谷城玉带糕是襄阳谷城县地方传统名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玉带糕选用精糯米粉、高级白糖、上等麻油等为主要原料,佐以青丝、红丝、核桃仁、金桂等,采用特殊手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8、枣阳酸浆面
枣阳酸浆面是襄阳市枣阳的独特的面食,发源于清朝,最初是将夏秋收获的青菜放在缸内发酵变酸,采用酸菜水当作面食的佐汤,做成酸乎乎、香喷喷的酸浆面,后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良、更新,加以几十种香料,所做出的酸浆面色香味俱全。
9、襄阳夜壶油茶
襄阳夜壶油茶是襄阳著名的特色茶饮,因其食材中有牛油或羊油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宜于冬季食用的特色小吃。襄阳夜壶油茶做法简单,但调味方面比较讲究,面粉要文火炒香,炒至略呈金**,加入适量调料牛油或羊油、葱、姜、盐、胡椒、豆豉。
10、襄阳包面
襄阳包面,即带汤混沌,用薄面皮包馅,煮熟后带汤食用,襄阳人称之为“包面”,是襄阳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两朝时期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是襄阳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
1、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2、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_,字长恭,渤海_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武平四年(573年),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三十三岁,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
3、宋玉。
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前222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
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曾事楚顷襄王,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
4、卫_。
卫_(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_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_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永嘉六年(312年),卫_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