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佛手瓜?
佛手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因此称之为“佛手”、“福寿”。其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不过佛手瓜要怎么种植呢?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佛手瓜的种植技术
种瓜的选择与贮藏
种瓜需选择个头肥壮、重量500g左右、表皮光滑润薄、腊质多、微**、茸毛不明显、芽眼微微突起、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瓜做种瓜。将种瓜于11月下旬放在5℃~7℃的室内储存,具体方法是用箩筐装沙储藏,即用箩筐装一层沙,放一层瓜,不留空隙,箩筐顶端覆盖10cm~15cm的沙即可。若数量大可在室内建沙池储藏,在整个储藏期要特别注意几点:①自始至终不能浇水,即使表皮起皱也不能浇。②必须用于沙储藏覆盖,不能用农家肥和田园土储藏覆盖。③若无干沙可用干煤灰储藏覆盖。
育苗
佛手瓜在温带地区只能作一年生栽培、须整瓜播种育苗。在南方佛手瓜入窖贮藏,翌年清明前后自然出苗,而后选择苗好的种瓜直接播种。北方为培育大壮苗,提高幼苗的抗性,需及早适时进行室内催芽。催芽时间于翌年1月下旬将种瓜取出,用塑料袋逐个包好,移到暖室或热炕上催芽,温度15~20℃。催芽温度不宜太高.温度过高出芽快,但芽细不健壮。适当降低催芽温度,芽粗短健壮。半月左右种瓜顶端开裂,生出幼根,当种瓜发出幼芽时进行育苗。数量小用大营养袋或花盆放在暖室培育,数量大用简易保护地培育。营养土用通气效能好的砂质土与菜园土对半混合配制,种瓜发芽端朝上,柄朝下,覆土4~6cm、土壤溼度为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准。不要有积水。育苗期瓜蔓幼芽留2~3枝为宜,多而弱的芽要及时摘掉。对生长过旺的瓜蔓留4~5叶摘心,控制徒长,促其发侧芽。育苗期间要保持20~25℃,并还要注意保持较好的通风光照条件。
佛手瓜整瓜播种,需种瓜量较多,成本偏高。为减少种瓜用量,扩大繁殖系数,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采用茎切段扦插育苗获得成功。具体方法是:将种瓜提前育苗,培育出用于切段扦插的健壮秧蔓。在有温室的地方,可于11~12月育苗,延长育苗期可使幼苗多发枝、发壮枝。于3月上、中旬将幼苗秧蔓剪断,每一切段含2~3个节。将切段茎部置于500ppm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插于育苗营养土或蛭石、珍珠岩、过筛炉渣等轻质基质内,保温保溼促其生根。据试验,采用此法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
定植
佛手瓜断霜后即可定植。大棚栽培可于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植以于4月中旬为宜。定植时,穴要大而深,约1m见方,1m深。将挖出的土再填入穴内1/3,每穴施腐熟优质圈肥200~250kg,并与穴土充分混合均匀,上再铺盖20cm的土壤,用脚踩实。定植时将育苗花盆或塑料袋取下,带土入穴,土地与地平面齐,然后埋土。定植后浇水,促其缓苗。定植密度,若采用种瓜育苗,大苗定植,每667平方米可栽20~30棵。用切段扦插的小苗栽培,密度可适当加大,行距3m~4m,株距2m,每667平方米80~120株。
搭架引蔓与整枝
佛手瓜的繁殖力和攀援力都较强,生长迅速,叶蔓茂密,相互遮阴,任其生长最易发生枯萎和落花落果现象。因此当瓜蔓长到40cm左右时就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竹杆绳索等物让佛手瓜的卷须勾卷引其叶蔓攀架、上树、爬墙。佛手瓜侧枝分生能力强,每一个叶腋处可萌发一个侧芽。定植后至植株旺盛生长阶段,地上茎伸长较慢,茎基部的侧枝分生较快,易成丛生状,影响茎蔓延长和上架。故前期要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只保留2~3个子蔓。上架后,不再打侧枝,任其生长,但应注意调整茎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水肥管理
①定植后1个月内主要做好幼苗的覆盖增温,促进生长发育。此期间不追肥,只浇小水。
②根系迅速发育期,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为秋后植株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越夏期勤浇水,保持土壤溼润,增加空气溼度,使佛手瓜安全越夏。
③进入秋季,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加快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肥水猛攻,以使植株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多发侧枝,为多开花多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④盛花盛果期,日蒸腾量大,需要充分的水肥,水份以保持土壤溼润为宜,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磷肥2~3次,或施腐熟的人畜肥
佛手瓜的价值
1.佛手瓜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
2.佛手瓜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3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瓜类,并且热量很低,又是低钠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经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能。
3.据国家营养协会报道,锌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常食含锌较多的佛手瓜,有助于提高智力。
4.中医认为它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5.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达30.58-53.01微克,是多种蔬菜不能比拟的。现代医学证明,硒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个成人每日的摄取量应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遭损害等。
6.佛手瓜对男女因营养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对男性性功能衰退有较好的疗效。
据国家营养协会报道,锌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常食含锌较多的佛手瓜,有助于提高智力。中医认为它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佛手瓜的食谱
凉拌佛手瓜
主料:佛手瓜300克
辅料:柿子椒30克,青椒20克
调料:酱油10克,白砂糖15克,味精2克
特色:味道鲜美,口感脆嫩,颜色鲜艳。
做法:
1. 佛手瓜洗净切丝;
2. 红椒、青椒洗净去蒂、籽,切丝,将佛手瓜丝和辣椒丝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捞起备用;
3. 在容器中放入酱油、白糖、味精与佛手瓜丝和辣椒丝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清炒佛手瓜
食材:佛手瓜、胡萝卜、黄甜椒、
葱调料:盐、糖、植物油、蘑菇精
做法:
1、佛手瓜、胡萝卜、黄甜椒切片,葱切成葱花;
2、油烧成八分热时放入切好的食材一起大火快速翻炒;
3、转为中火放适量糖和盐翻几下后转小火放点蘑菇精装盘即可。
佛手瓜口味依旧那样鲜嫩清甜可口,很适合在这样的夏天食用。
佛手瓜煲鸡脚
材料:佛手瓜100克、红枣10克、鸡脚200克、生姜10克。清水500克、盐20克、味精10克、白糖5克、胡椒粉少许。
做法:
1.佛手瓜去籽切块,生姜切片,鸡腿砍去爪尖,红枣洗净。
2.瓦煲注入清水,放入鸡腿、红枣用小火煲40分钟。
3.再调入盐、味精、白糖、胡椒粉、佛手瓜同煲20分钟即成。
佛手瓜炒酱肉丁
原材料:猪五花肉、佛手瓜、甜椒、大葱、玉米
调料:料酒、老抽、白糖、豆粉、盐、鸡精、食用油、生姜
制作步骤:
翻炒的时候别忘了加适量的鸡精和盐。 ?
种植月季吧,现代月季,大花重瓣的,花期也长,单朵花能达到15天左右,最好是大红色的,中国红嘛!况且现在奥运都用红月季!
具体方法如下:
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类型、市场需要、设施状况、资金情况和种植规模等客观因素,慎重选择品种,合理搭配颜色比例,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应用的切花月季品种有上百个,同时还可以从国外直接进口新品种,选择的余地较大,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出口生产:对俄罗斯可以较单一地选择红色大花型的品种,对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要选择中小花型的品种,颜色以淡雅为主,而且品种要多些;内销生产:北方以红色品种为主,南方则要适当增加淡雅颜色品种的比例。
土地的准备
土壤改良
切花月季最适于pH值为5.6-6.5的微酸性土壤。当pH值高时,可以通过施用草炭、松针土来降低pH值;当pH值低时,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来提高。施用石灰后,至少要等1周才能种植。在生长阶段可以通过施肥来调节土壤的pH值。
营养充足、排水透气良好的土壤是月季切花培育成功的关键。种植前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来施用基肥,施用已发酵的有机肥能改良土壤,促进月季的生长。忌施新鲜的厩肥,避免烧苗和引发虫害。对于过粘重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不能施用厩肥,以防止土壤硬化,应施用草炭、细沙等来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的深度为0.8-1.0 m。在准备做畦的位置挖深30cm左右,宽0.6-0.8 m的沟,按每667平方米3立方米鸡粪或6立方米羊粪或12立方米牛粪的肥量向沟中施肥(也可将上述肥料适当混合后施用),并将粪肥与土壤混匀。之后将沟填平,按每667平方米再施入3立方米鸡粪或6立方米羊粪或12立方米牛粪和10立方米草炭土或松针土,并与土壤混匀。改植时可以用上述肥量的50%。
土壤消毒
如果温室未种植过月季,可以应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杀菌剂和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杀虫剂进行简单的土壤消毒。如果温室长期进行月季生产或发现线虫或根瘤,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
★化学消毒
通过向土壤中施用氯化苦、溴甲烷、棉隆(二甲硫嗪)和安百亩(NCS)等化学药剂。利用毒气在土壤中的扩散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为了使气体在土壤中充分扩散,消毒前进行土壤翻耕,疏松土壤的结构。同时降低土壤的含水量,扩大土壤的空隙度。施药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保持地温在10℃以上,并达到药剂要求的消毒天数。消毒后要翻耕土壤,待残药排尽后再定植,以免造成药害。
由于氯化苦和溴甲烷的毒性大,容易造成公害、刺激性强施用不方便和残药排除慢等原因,已经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热力消毒
通过向土壤中喷洒热水,高温蒸气或在土壤中埋设热水管,使土壤温度达到60℃左右,从而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与化学消毒相比,热力消毒具有无农药污染、清洁卫生、土壤冷却后即能种植的优点,但是需要购置加热设备,而且能量消耗大,成本高,特别是大面积土地消毒时更困难。另外热力消毒会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改变。
整地做畦
将改良和消毒后的土地按畦面宽和步道宽各0.6-0.8m做畦,畦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均可。畦高0.3-0.4m,畦面要耙平,以便灌溉。滴灌要预先装好,如果要覆地膜也要预先铺好。
种苗定植
选择种苗
月季种苗有嫁接苗、扦插苗和组培苗三种,一般根据资金情况和环境条件选定。嫁接苗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切花产量高,产花周期长(5-6年),是栽培的理想选择;但是嫁接苗对修剪技术要求较高,而且价格较贵,同时还必须考虑砧木的适应性。扦插苗繁殖快,成本低,管理简单,生产上应用也较多;但是扦插苗的根系较弱,长势不如嫁接苗,产花周期较短(4-5年)。组培苗生产繁琐,种苗供应较少,所以生产上很少应用。
种植密度
因月季的品种、种苗的类型和环境条件而异,目的是保证切花的质量,减少病害的发生。植株高大的品种可种植得稀些,而植株矮小的品种可种植得密些。阳光充足、空气干燥的地区要种植得密些;在阴天较多、空气潮湿的地区要适当稀植。嫁接苗要种植得稀些;扦插苗要种植得密些。每畦栽两行,行距0.3-0.4m,嫁接苗株距0.3-0.4m,扦插苗株距0.2-0.3m。
种苗定植
全年都可以定植,但以春季较好。因为定植后幼苗迅速生长,植株进入采花期早,当年冬季切花产量高,生产见效快。一畦上两行要相间种植,以利于植株生长。嫁接苗定植时,要将嫁接口部位向阳,并露出地面2-3cm,防止接穗生根。一栋温室尽可能栽种一个品种,以便管理和预防病害交叉感染。
植株修剪
幼苗期修剪
目的是培养产花主枝。将生出的花蕾在透色后摘掉,把达到40cm的枝条从基部3cm处弯折成为营养枝。如果枝条的长度不够,待侧芽萌发后再弯折。经过三个月左右,营养枝达到3枝以上,新生枝达到切花标准即可采花。第一次采花要注意留茬高度,一般15-20cm,粗枝留得高些,细枝留的矮些。留下的枝条即为产花主枝。除赶上“情人节”等花价高的情况外,一般不要提前采花,否则会影响后期的产量。如果提前采花,之后要继续培养营养枝和产花主枝。
生产期修剪
生产期要及时抹去切花枝的侧芽。第二、第三次采花时,至少要保留2-3片五小叶,继续培养产花主枝。之后至少要留1片五小叶,确保侧枝萌发。产花主枝的多少要根据品种和种植密度而定,一般3-5枝,也可多达10-12枝。在产花期要将达不到切花标准的枝条继续弯折为营养枝。
调整期修剪
在植株超高,长势减弱或调整花期的情况下,要对植株进行调整修剪。不要采取剪去大部分枝条的做法,那样容易造成植株生理严重失调,根部萎缩,基部新芽生长缓慢,甚至植株死亡。而应在50cm左右处弯折枝条,注意不要扭断皮部,并将枝条过长部分剪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叶片数量,使其成为营养枝。经此处理后,新芽萌发较多,要进行筛选,适当留取切花枝条。
追肥
科学的施肥方法应该根据植物的吸收量和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肥料的利用率来确定全年的施肥总量,然后再制定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及施肥次数,并且定期对月季叶片和土壤进行营养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施肥。
基肥的施用已在土壤改良一节中叙述。
追肥一般以化肥为主,大量元素通过滴灌系统每次浇水时施用,微量元素通过叶面喷雾定期施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每年施用纯氮40-50 Kg,纯磷25-40Kg,纯钾25-40Kg,可以采用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和硫酸镁等肥料调配施用。幼苗恢复生长后就要开始追肥,开始用肥量要少,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用肥量。切花采收后新的花枝萌发出来时,要增施氮肥和钾肥;花枝现蕾后要增施磷肥和钾肥;休眠期停止施肥。发现缺素症(表1)要及时施肥救治。
温度控制
月季的生长适温为:昼温20-25℃,夜温12-15℃。较高的温度能增加切花的产量,缩短采到花日数,但同时也会造成花枝长度短,花瓣短而少,花朵小而露芯,降低切花的品质。较低的温度能增加花枝长度,使花瓣长而多,花朵大且花杯高,提高切花的品质,但同时也会造成切花的产量降低,发育速度慢,延长采花日数。
冬季生产为了提高夜温,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可以将昼温提高到35℃。
降温可以通过遮荫、通风、喷水、湿帘和地下管道通冷水来实现(地下管道在畦下45 cm深处,每畦4-5根);升温可以通过暖气。热风炉、增施有机肥,覆黑色地膜和地下管道中通热水来实现。
光照的控制
月季为中性植物,叶片的光饱和点为3.5-5.0万Lux,光补偿点为1.0万Lux。光照过强将造成月季的枝条变短,花色变浅;光照不足则会使月季的枝条细弱,产生盲花。夏天可以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可用遮阳率为30-50%的遮阳网,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改善花色和增长花枝,保证切花的品质。冬天要保持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清洁,在保证温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提早揭去和延晚放下温室外草苫或室内保温幕,使植株充分吸收阳光。按每5.6w/m?用高压钠灯或日光灯补光,可以提高切花的产量和品质,但由于成本较高,除高纬度地区外,生产上很少采用。
水分控制
月季是喜水作物,土壤缺水会影响切花约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过多又会造成根系因通气不足而影响发育。月季适合的EC值为0.25-0.75mg/cm,土壤水分张力pF为1.8。浇水量取决于土壤的类型,气候条件和植株的生长状况,每667平方米温室一次浇水8t左右。夏季3-4d浇一次水,春秋季5-6d浇一次水,冬季7-9d浇一次水,最好在早晨进行。定植后要尽快浇一次透水,保证幼苗尽快恢复生长。光照不足时要控制浇水量,以防止植株徒长。
灌溉系统最好采用膜下滴灌,这样既节约用水和人工,又能有效降低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要经常检查灌溉系统供水是否均匀。
通风换气
温室种植月季,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夏天应尽可能地扩大温室的通风量,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保证切花的品质。冬天为了保温,温室封闭得很严,使温室内的空气变得很污浊,因此需要通风来保持温室内的空气新鲜;通风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持温室内的温度,所以一般在白天气温升高后进行,以免影响室温。当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很高时,必须用加热或通风的方法来降低湿度。
病虫害综合防治
月季切花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控制应该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因为植株一旦发病就会降低切花的品质,影响经济效益。前文已经介绍了一些土壤消毒预防病害的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清理温室内的残枝落叶和杂草,定期施用农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要及时施用农药救治。农药的剂型应以水剂和烟雾剂为主(特别是在生长后期),避免叶片被农药残渍污染而降低切花的品质。喷药时不要喷到花蕾上,如果发现叶面有药渍,采收时要喷水冲净。表2列出了温室月季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供参考。
切花的采收
采收因品种、季节和市场需求而不同,对花蕾开放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当地销售应在花蕾开放或半开放时采收;远距离运输时,红色和粉色品种要在花蕾外面花瓣的边缘伸开时采收,**品种要再略早些,白色品种则要再略晚些。冬季采收花蕾开放得要大些,夏季采收花蕾开放得要小些。花瓣多的品种采收时花蕾开放得要大些,花瓣少的品种采收时花蕾开放得要小些。
为了使采收的月季切花开度接近,冬季每天采收一次,春秋季每天采收两次,夏季每天采收三次。
月季切花采收后,尽快插入水中并转移到阴凉处。去掉下部20cm的叶和刺,按长度分级,中小花型枝条最短40cm,大花型枝条最短50 cm,每10cm一个等级。20枝捆成一扎,中小花型花蕾按一层摆放,大花型花蕾可按两层摆放,花蕾处缠上一圈瓦棱纸,纸的上沿高出花蕾5 cm。捆好后将花束下部剪齐插入水中4小时,之后送市场销售或放入冷库存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