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绿藻的代表植物有哪些?

绿藻纲的植物体、细胞结构及繁殖方式差异都很大,绝大部分绿藻均属此纲。现将常见的绿藻简介如下。

绿藻的代表植物有哪些?

衣藻属

衣藻属是团藻目内单细胞类型中的常见植物。本属约有100种以上,生活于含有机质的淡水沟和池塘中,早春和晚秋较多,常形成大片群落,使水变成绿色。

衣藻属细胞的结构

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细胞内有1个厚底杯状的叶绿体,其底部有1个淀粉核。细胞核位于叶绿体上方的杯中。藻体的前端有2条等长的鞭毛,其基部有2个伸缩泡,旁边有1个红色眼点。在电子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类囊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衣藻通常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时藻体常静止,鞭毛收缩或脱落,变成游动孢子囊。原生质体分裂为2、4、8、16,各形成具有细胞壁和2条鞭毛的游动孢子,囊破裂后,游动孢子逸出发育成新个体。

衣藻的有性生殖多数为同配生殖。原生质体分裂成8~64个小细胞,称配子。配子在形态上和游动孢子相似,只是体形较小。配子从母细胞中放出后,游动不久即成对结合,成为2个、具4条鞭毛的合子,合子游动数小时后变圆,形成有厚壁的合子。合子经过休眠,在环境适宜时萌发。萌发时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游动孢子。当合子壁破裂后,游动孢子游散出来各形成一个新的衣藻个体。

团藻属

团藻属属于团藻目。春夏两季常见生于淤积的浅水池沼中。植物体是由数百至上万个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球形群体,衣藻型细胞排列在球体的表面,空心球体内充满胶质和水。

团藻属结构示意图

有的种有胞间连丝,逐步过渡到多细胞的个体。群体中只有少数大型的细胞能进行繁殖,称为生殖胞。无性生殖时,少数大型的生殖胞经多次分裂形成皿状体,再经翻转作用发育成子群体,落入母群体腔内,母群体破裂时放出子群体,即为一新植物。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精子囊和卵囊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厚壁的合子。当母体死亡腐烂后,合子落入水中,休眠后经减数分裂,发育成一个具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逸出后萌发成一新的植物体。

团藻目中常见的属还有盘藻属、实球藻属和空球藻属。盘藻属是一种定形群体,无性生殖时,群体的全部细胞同时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

实球藻属也是定形群体,无性生殖与盘藻属相同,有性生殖是异配。空球藻属是球形或椭圆形群体,少数种的群体细胞,有些是营养细胞。从单细胞的衣藻属,群体的盘藻属、实球藻属、空球藻属和多细胞体的团藻属来看,团藻目中有明显的演化趋势。藻类由单细胞、群体到多细胞体,细胞的营养作用和生殖作用,由不分工到分工,有性生殖由同配、异配到卵配3个方面演化。

小球藻属

小球藻属是色球藻目中的常见植物。植物体是单细胞浮游性种类,圆形或椭圆形。体内含有片状和杯状叶绿体,一般无淀粉核。无性生殖时,产生不能游动的似亲孢子。有性生殖尚未发现。分布很广,生活于含有机质的池塘及沟渠中。

小球藻属

小球藻含丰富蛋白质,含量可高达50%,又含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可制高级食品或药剂。

栅藻属

栅藻属是绿球藻目中定型群体中的常见植物。一般是4个细胞的定型群体,也有8个或16个细胞的群体。细胞形状通常是椭圆形功纺锤形。细胞壁光滑或有各种突起,如乳头、纵行的肋、齿突或刺。细胞单核。幼细胞的载色体是纵行片状,老细胞则充满着载色体,有1个蛋白核。群体细胞是以长轴互相平行排列成1行,或互相交错排列成两行。群体中的细胞有同形或不同形的。无性生殖产生似亲孢子。产生似亲孢子时,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裂,接着子原生质体纵裂,有的种连续发生一次或两次纵裂后,子原生质体变成似亲孢子,从母细胞壁纵裂的缝隙中放出,与纵轴相平行排列成子群体。栅藻是淡水藻,在各种淡水水域中都能生活,分布极广。

栅藻属的各种类型及似亲群体的形成和释放

四尾栅藻

丝藻属

丝藻属是丝藻目中常见的植物。藻体为单条丝状体,由直径相同的圆筒形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基部一般以单细胞的固着器固着,生长在岩石或木头上。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叶绿体环带形成筒状,位于侧缘,其上含有一个或数个蛋白核。丝状体一般为散生长,除基部固着器的细胞外,藻体的营养细胞都可进行分裂,产生细胞横隔壁进行横分裂。丝藻属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生殖时,除固着器细胞外,全部营养细胞均产生具4或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1个细胞可产生2、4、8、16或32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眼点和伸缩泡,游动缓慢。其后以鞭毛的一端附着于基质,萌发形成一个基部固定器细胞,分裂延长为单列细胞的丝状体。有性过程为同配生殖,配子的产生过程和游动孢子一样,只是配子数量多。配子在水中游动然后成对结合,来自不同个体的配子之间,进行结合发生有性过程,称为异宗配合现象。合子经休眠及减数分裂后,产生游动孢子和静孢子,每个孢子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丝藻的生活史

石莼属

石莼属是石莼目植物。藻体是多细胞,为二层细胞组成的片状叶状体。基部的细胞延伸出假根丝,假根丝生在两层细胞之间,并向下生长伸出植物体外,互助紧密交织,构成假薄壁组织状的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藻体细胞表面观为多角形,切面观为长形或方形,排列不规则但紧密,细胞间隙富有胶质。细胞单核,位于片状体细胞的内侧。载色体片状,位于片状体细胞的外侧,有一枚蛋白核。

石莼属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

石莼目常见的藻类石莼有两种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两种植物体都由两层细胞组成。成熟的孢子体,除基部细胞外,藻体细胞均可形成孢子囊,开始形成于叶状体上部叶缘的营养细胞,以后向内及中、下部扩大。孢子囊孢子母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形成8~16单倍的、具4根鞭毛的游动孢子。成熟后,由孢子囊的小孔逸出,游动一段时间后,附着在岩石上,失去鞭毛,分泌细胞壁,2~3天后萌发成配子体,此期为无性生殖。配子体成熟后行有性生殖时产生配子,配子的形成过程及放散与游动孢子相似,但配子囊母细胞核无减数分裂。每个配子囊产生16~32个具有2条鞭毛的配子。多数为异配生殖,由不同藻体产生的配子才能结合成合子。合子在2~3天内萌发为孢子体。石莼属的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相同,由这两种世代的同形藻体交替出现以延续后代,生活史属同形世代交替。

水绵属

水绵属是接合藻目中的常见植物。本属约300种。常成片生于浅水的水底或漂浮于水面。植物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由许多圆筒状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由于细胞壁外面有多量的果胶质,故藻体表面滑腻,用手触摸即可辨别。细胞质贴近细胞壁,中央有1个大液泡,细胞核由原生质丝牵引,悬挂于细胞中央。每个细胞内含1至数条带状叶绿体,螺旋状环绕于原生质体的外围。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

水绵的生活史

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常见的有梯形接合和侧面接合。梯形接合时,在二条并列的丝体上,相对的细胞各生出1个突起,突起相接触处的壁溶解后形成接合管。同时,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收缩形成配子。一条丝体中的配子经接合管而进入另一条丝体中,相互融合成为合子。两条丝体和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多个横列的接合管,外形很像梯子,因此叫做梯形接合。如接合管发生在同一丝状体的相邻细胞间,则叫侧面接合。合子形成厚壁,随着死亡的母体沉入水底休眠,萌发前经减数分裂,其中3核退化,仅1核发育为新的丝状体。

轮藻属

轮藻属约150种。植物体直立,体高10~60厘米,分枝树状,有主枝、侧枝、短枝之分。体表常含有钙质,以单列细胞分枝的假根固着于水底淤泥中。主枝和侧枝分化成节和节间,节的四周轮生有短枝。短枝也分化成节和节间,短枝又被叫做“叶”。无论是主枝或是短枝,顶端均有一个顶细胞,可继续生长。

轮藻属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

轮藻属没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雌雄生殖器官结构复杂,为多细胞,二者皆生于短枝的节上。卵囊长卵形,位于假叶的上方,内有1个卵细胞。外围有5个螺旋形的管细胞,管细胞的顶端各有1个冠细胞组成冠。精子囊呈球形,位于假叶的下方,外围由8个三角形的盾细胞组成,成熟时鲜红色,中央有盾柄细胞、头细胞、次级头细胞及数条单列细胞的精囊丝,精囊丝的每个细胞内产生1个精子。精子放出后,进入卵囊与卵受精。合子休眠后,经过减数分裂萌发成为原丝体,然后再长出数个新植物体。轮藻的营养繁殖以藻体断裂为主。轮藻的枝状体基部也可长出珠芽,由珠芽长出植物体。

轮藻属顶端纵切示意图

轮藻多生于淡水中,在流动缓慢或静水底部呈小片生长,少数生长在微咸性的水中。

轮藻的植物体高度分化,生殖器官构造复杂,外面有一层营养细胞包围,可与高等植物的性器官相比较。因此,有人将它们列为独立一门。

浒苔

浒苔藻体草绿色,管状膜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米。基部以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中潮带滩涂,石砾上。12月至翌年4月是其生长盛期。

浒苔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绿藻类

在植物分类学上,浒苔属于绿藻类。虽然它的植物体非常纤细,肉眼看上去呈绿色细丝状,但这样的大小已经足以让人们称之为大型藻类了,因为它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比起那些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单细胞藻类来说,完全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浒苔的繁殖

浒苔是绿藻门石莼科的一属。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者至少在藻体的柄部和藻体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藻体单条或者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每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1个片状叶绿体,常有1个或者多个蛋白核。营养繁殖时,藻体断裂形成新藻体。无性生殖是形成顶端有4条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者异配。约有40种,中国约有11种。多数种类海产,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有的种类在半咸水或江河中也可见到。常生长在潮间带岩石上或石沼中,或泥沙滩的石砾上,有时也可附生在大型海藻的藻体上。中国常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扁浒苔、条浒苔。浒苔属的种类可食用。福建南部用浒苔做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苔为苔条,为市场上常见食品。肠浒苔可供药用。

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

单细胞藻类个头小,表面积大,所以吸收养分快,又因为它们很容易死亡或被动物吃掉,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不停地繁殖、繁殖、繁殖。大量繁殖的藻华生物不仅会堵塞鱼类等呼吸生物,致其死亡,而且会遮蔽射入水体的阳光,使固着在水底的其他藻类因缺少阳光而死去;有的藻华生物还会释放毒素,并在鱼和贝类中积累,水鸟或人类在摄食这些鱼和贝类之后便会中毒;藻华生物本身死亡之后还会腐烂分解,从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彻底让它爆发的水域成为“死水一潭”。

浒苔则不然,正因为它是多细胞生物,它的繁殖速度比单细胞的藻华生物要慢,因此浒苔爆发是很少发生的,往往还没轮到它疯长,有害藻华就先行发生了。但是,浒苔有一种本领,可以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阻止藻华生物的繁殖,所以在碰巧的情况下,浒苔也可以先于藻华生物爆发——2008年夏天的青岛海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浒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质

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也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还有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这正是人们想要竭力消除的最大不利影响。所以,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为绿潮,视为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有专家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说这次浒苔爆发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严格来说是不确切的。现在普遍认为,由于人类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而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不仅是许多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绿潮爆发的重要原因。

打捞浒苔

好在浒苔爆发的治理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持续不断地打捞,等到水中的营养元素消耗得差不多了,绿潮自然会逐渐消退。相比之下,赤潮的治理就困难多了。正因为有这个好处,科学家们反而希望大型绿藻能够多多繁衍,抑制赤潮的发生,只要在绿潮爆发前能及时打捞掉一部分就行了。当然,最有效的治理办法是不要让海水富营养化,从根本上断绝赤潮或绿潮发生的人为因素——不过,这可是环保工作的一大难点。

海浒苔的价值

浒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质,同时还含有脂肪和维生素。在浒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缘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评分为79;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氨基酸评分为80。浒苔的脂肪酸组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分别为50.5%、12.7%和36.8%,其中包括近4%的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因此浒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然理想营养食品的原料。

新鲜苔条晒干后可以吃,把它切碎磨细后,撒在糕饼点心中有一股特殊香味。

条浒苔是沿海人民常采持食用或用做饲料的藻类,可以鲜食,也可晒干贮存,可以烹食。还有人把苔条拌入面粉中做苔条饼,既增色又具独特的清香味。浒苔的纤维质有解毒烟碱的作用,对吸烟者有好处。条浒苔含碘较多。

青岛近海浒苔灾害

从2008年6月中旬开始,大量浒苔从黄海中部海域漂移至青岛附近海域,青岛近海海域及沿岸遭遇了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浒苔自然灾害。青岛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浒苔曾一度对帆船运动员海上训练造成影响,截至7月5日青岛海陆已清理浒苔40多万吨。到7月15日,清除浒苔100多万吨。青岛奥帆比赛水域和青岛沿岸浒苔基本清理完毕。

2008年夏,浒苔袭青岛针对各界对浒苔发生沉降后是否会导致水体污染并由此引发次生灾害的问题,中国有关海洋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浒苔沉降后会产生污染,不会对青岛近海造成次生灾害。野生浒苔因混有其他水草和泥沙,口感很差。不过,把浒苔作为饲料或肥料还是很不错的,这也算是浒苔爆发能带给青岛人民的一项利益吧。

医蛭养殖技术资料

1、水质的调节:宽体金线蛭幼苗对于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酸性越强。2:PH值=7时为中性水。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水蛭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2、温度的控制: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幼苗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其生长。

3、饵料的投喂:宽体金线蛭幼苗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其重量的2-3倍投放。

4、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5、投放密度: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

2. 水蛭养殖技术资料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种水蛭养殖方式: 野外粗放养殖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 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 (一) 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二)稻田养殖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 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 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 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当晒田、搁田或施肥、喷药时,要把水蛭用动物血引诱到池塘或保护连通沟里,使水蛭免遭杀害。施肥最好改为球肥深施,喷农药最好改为低毒或无毒农药。

第二种水蛭养殖方式: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人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 1 .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1 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 年中5~9 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l 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3 .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大批死亡。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 1 .酸碱度(pH 值)。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 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 之间。pH 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 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 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 2 .气体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0.7 毫克/升,水蛭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 毫克/升时,水蛭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 .无机盐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5

(三)精养的生物组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池塘中的生物组成有明显的区别。但一般由以下几大类生物组成。 1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一般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动植物。它们的活动能力有限,大多是靠水体流动而被动地移动,它们是池塘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对水蛭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低等的浮游藻类,如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微囊藻、鱼腥藻等)、绿藻(鼓藻、空球藻、团藻),春季秋季生长旺盛的硅藻等。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们大多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如草履虫、喇叭虫、尾棘虫等。 2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1)漂浮植物如水浮萍、芜萍等,它们完全漂浮于水面或水中。 ( 2 )浮叶植物其叶面漂浮于水面,而根生长在池塘底土中,如菱、若菜等。 ( 3 )挺叶植物其根植于泥土中,而茎、叶挺立于水面之上,如芦苇、莲子草等。 3 .底栖动物:底栖动物中包括软体动物中的蚌、螺类,甲壳动物中的虾、蟹类,非浮游性的枝角类、挠足类等,还有水蛆蜕、摇蚊幼虫、蚌蟒幼虫等。 4 .其他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蛭类、水蛇、鳖、水鼠等。 5 .真菌和细菌在严重污染的池塘中,各种危及水蛭生命的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对水蛭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3. 医蛭如何养殖

水蛭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最大个体可达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以上。 水蛭又称蚂蝗,以干燥全体入药.

4. 哪里有养殖水蛭技术

1、地点选择: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

2、建造面积: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

5. 水蛭饲养技术

水蛭养殖疾病常用药:

A 、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青霉素主要是杀菌,低浓度时可抑菌,包括青霉素F.G.X.K等多种,以青霉素G较为稳定,抗菌作用也较强。青霉素G是一种不稳定有机酸、难溶于水,但其钾、钠盐的亲水能力大,青霉素杀菌的机理主要是抑制转肽酶,阻止胞壁合成,使胞壁缺失,菌体内含物外渗、细胞溶化死亡。

B 、先锋霉素

(头抱菌素)与青霉素在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等方面均极相似,但杀菌谱较青霉素广,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茵的杀灭作用。可以治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引起的疾病,毒性也较青霉素小,本品与青霉素一样,也是杀菌剂,对真菌和原生动物导致的疾病无效,其作用机理也是阻碍细菌的胞壁形成。

C、多粘菌素B

是由多粘杆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类化合物。与之相似的还有多粘菌素M及E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高度杀灭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等极少有效,多粘茵素对机体的毒性较大,但细菌对它不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菌素类也很少有交叉抗药现象。除此外,本类药物的排泄慢,半衰期较长,用药过程中易造成蓄积中毒,目前对菲牛蛭尚在试验中。

D、 氯霉素

为广谱性抗菌素。最早由链丝菌培养液中取得,现已可以人工合成。本品对细菌性疾病(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对真菌和原生动物无效。常用于治疗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溃疡。

E、土霉素

即羟四环素或氧化四环素,简称OTC,亦为广谱抗菌素。与其性质相似的还有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全成,本品的作用是抑菌,不杀菌,主要用于全身性细菌感染,防治各种肠胃炎。

F、抗真菌类药物

顾名思义,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对象是真菌(霉菌)。对细菌和病毒等一般无效,已知包括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和克霉唑等,多数使用一种叫克霉灵的药品,治疗水霉菌的效果较好,克霉灵的常用浓度为(0.2一0.4)X10-6。

6. 日本医蛭养殖技术经验

日本医蛭:又名医用蛭,蚂蝗、线蚂蝗。

体狭长,略呈圆柱状,背腹稍扁平。前端钝圆,在正常体态时头部宽度小于最大体宽,中段稍后最为粗大。体长30-60mm(个别最大的长达90mm),体宽4.0-8.5mm,,尾吸盘直径4.0-5.5mm,背面有5条黄白色的纵文,以中间一条最宽和最长,黄白色纵纹将灰绿色分隔成6倒纵纹,背中两条最宽阔,北侧两对较细。灰绿色纵纹在每节中环上较宽且色淡,因此看上去似由继续的 棒 状 纹组成。体背侧及腹面均有黄白色,而在背侧又各有一条很细的灰绿色纵纹,口孔很大口底有新月型的颚3枚。背中及两侧各有一枚,其游离的角质纵嵴上各有一列锐利的 细齿,齿数约55-67个 宽体金线蛭体形大,略呈纺锤形,扁平且较肥。前窄后宽,长6—13厘米,宽1.3-2.2厘米。背部通常暗绿色,有5条由黑色和淡**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其中间条纹较粗、较长,腹面暗灰色,在水中以肌肉收缩、身体收缩运动爬行。两个最大区别就是形态,日本医蛭中间宽,金钱水蛭是纺锤形,颜色也不一样,金钱水蛭颜色暗绿。

7. 水蛭养殖

以一亩田地养殖100斤水蛭来计算,场地、种苗的成本在1.5万元,每亩的产量大概是500斤,平均每6斤新鲜水蛭可风干为1斤干水蛭。新鲜水蛭售价为70元/斤左右,除去成本的利润为2万元左右。干水蛭的售价是500元/斤,售卖干水蛭的利润是2.6万元左右。

养水蛭的成本以及利润的计算:

1、成本。每亩投入100斤左右的种水蛭,成本大概是1.5万元。

2、利润。每亩的产量大概是500斤,新鲜的水蛭价格在70元/斤左右。新鲜的水蛭平均每6斤才能风干为1斤干水蛭,因此风干的水蛭价格比较高,大概是新鲜水蛭的数倍,市场上的干水蛭价格都有所不同,一般的在500元/斤左右。因此售卖新鲜的水蛭能够收入3.5万元,除去成本1.5万元,利润在2万元左右。如果售卖风干的水蛭,每亩产量大概是83斤,产值在4.16万元左右,除去成本1.5万元,利润是2.6万元左右。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水蛭苗的成活率较低,而且不容易隔代繁殖。因此在选苗的时候要注意挑选。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内就有好收成,必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

2、养殖水蛭之前要对水质进行考察,如果水源被污染了,将有可能导致所有的水蛭死掉。

3、在养殖池的池底做好防逃工作,因为水蛭特别喜欢钻到泥巴里,稍有不慎,将会逃走,无迹可寻。

4、养殖水蛭目前虽然是国家比较重视和扶持的产业,但是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养殖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

8. 医蛭养殖场

不怎么样。销路问题。销路是引种的前提,特种养殖由于其“特”决定了其销路之“窄”。

虽然水蛭紧缺,但市场并非敞开收购,药商以自己的销路为前提收购,各级药材站也是根据去年医院的用量以销定购,这就致使很多人怀宝不遇,最终低价出售。

闯市场绝非一般养殖户的能力和财力所及,且市场不成熟,农民只有依赖回收,而有些引种的场家连商品蛭都未出售过,抄来几家药市的地址交给引种者就完事大吉。

引种户一定要到药市亲自考察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特养致富的关键之关键。卖给谁?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你就可以引种了。

9. 水蛭养殖技术书

水蛭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最大个体可达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以上。水蛭又称蚂蝗,以干燥全体入药。由于野生资源遭到破坏,其价格上涨。养殖水蛭方法简单,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养殖水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将血块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两天。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一层黏膜作为保护膜。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5.注意观察:水蛭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内,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应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6.及时捕获:捕获期一般在10月份。打捞出来的水蛭按大、中、小分开。大的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种;小的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词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时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

10. 养殖水蛭最新技术

牛蚂蟥学名宽体金线蛭,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主要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宽体金线蛭体长大,扁平,略成纺锤形。成蛭体长6-13厘米,宽1.3-2厘米,大的体宽可达3.5厘米。背面通常为暗绿色,具5条由**和黑色两种斑纹相间形成的纵纹。侧面下端各有一条**纵带。腹部淡**,杂有许多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

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可以利用废弃的池塘或庭院养殖。现将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池底宽3-5米,池口宽6-8米,池长50米以上,可依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以便水蛭打洞产卵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10-20厘米。池子设进、排水口。池底可放些树枝,供水蛭栖息。一般要设1年生幼蛭池,2年生幼蛭池,3年生种蛭池,4年生种蛭池。池边要留草,池中种植水草,作为螺蚌的食物。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摞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约13目)的白色尼龙纱网。池中适当投入腐熟的畜禽粪肥,一般每亩水面投入200公斤,中后期酌情投施,原则是少量多次。

二、蛭种投放。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动即迅速缩为一团的3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每亩放种蛭30公斤。一般繁殖两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种蛭投放前用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气温10-15℃时浸20-30分钟,气温16-20℃时浸15-20分钟。池水用优氯净或强氯精消毒,3天后放入种蛭。种蛭宜在4月上中旬投放。

三、饲料投喂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

四、水质调节

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7-8月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五、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茧的成蛭,以免出现空卵茧。孵化期间,尽量避免在养蛭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下雨时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浸过平台。幼蛭孵出3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

六、分池

一般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类管理。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有条件者可进行流水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150条,但要分次多量投入田螺。

七、采收:一年可采收两次。

第1次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2次安排在10月中下旬,可捕捞一部分早春放养的宽体金线蛭,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捕捞时,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夜间用捞网捕捞。水蛭全部捕捞后要清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