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蔷薇菌核病的防治

蔷薇都为灌木,花瓣5裂或重瓣,花有香气,枝、茎常有刺;羽状复叶极稀单叶;雌蕊多数;花托成熟时肉质而有色泽;瘦果,生在杯状或坛状花托里面。该病危害蔷薇的叶、茎及花蕾。叶片受害时,病斑呈油渍状,灰白色至褐色。

蔷薇菌核病的防治

茎部一般在接近地面处受害,病部初为水渍状褐色病斑,以后腐烂部位逐渐扩大。

幼芽受害,初期出现油渍状斑点,以后变褐色,幼芽萎凋、下垂。

花蕾受害则出现褐色病斑而枯死。

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被害部位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消毒。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10-15天喷洒1次,喷2-3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1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