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虫害发生与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各种病虫害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茎干、根系及花果,造成树体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病虫害防治是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各种病虫害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茎干、根系及花果,造成树体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我国蓝莓已由引种阶段进入到大面积栽培阶段。
一些病虫害逐渐开始发生。
鉴于蓝莓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树种,在严格把好检疫关的同时,应借鉴国外多年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我国蓝莓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研究,减少(减缓)病虫害在我国发生。
危害蓝莓的病虫害有上百种,这里只介绍一些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据调查危害蓝莓的虫害达9个目、57个属、292各种。
影响蓝莓虫害发生的因素包括气候、田间环境、天敌、耕作方式等。
下面是几种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花和芽虫害1)蓝莓蚜螨,是危害蓝莓未开绽芽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虫体极小,肉眼难于发现,并且蓝莓蚜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芽内。
蚜螨的发生可以从其危害症状来鉴别:芽子部分粗糙,赘状物伴随变红色,有时幼果出现红色斑点,危害严重时造成芽死亡,产量下降。
防治的方法是在果实采收后每公顷喷施马拉硫膦0.62kg/1200L水溶液,6~8周后再喷施1次,或在果实采收后施用马拉硫膦油溶剂。
2)切根毛虫和尺蠖,其危害主要症状是花芽上蛀虫孔,引起花芽变红或死亡。
一般这两种虫害危害较轻,不至于造成产量损失。
在开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
3)蔓越橘象甲,是北方蓝莓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体长约78.75px长,暗红色。
在早春芽子刚膨大时从芽内钻出为害。
主要造成花芽不能开放,叶芽出现非正常的簇叶。
其防治主要是在叶芽放绿和花芽露白时喷施桂森。
果实虫害1)蓝莓蛆虫,是危害北方蓝莓果实最严重和最普遍的害虫,成虫在成熟果实皮下产卵,使果实变软疏松,失去商品价值。
成虫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经常喷施杀虫剂。
采用诱捕方法监测幼虫数量对确定喷药时间和次数有效。
叶面或土壤喷施亚胺硫磷、马拉硫瞵和桂森对蓝莓蛆虫的控制效果较佳。
2)李象虫,是危害蓝莓果实的另一个重要害虫,成虫体长约10px,在绿色果实的表面蛀成一个月牙状的凹陷并产一个卵。
1只成虫可产114个卵。
幼虫钻入果实并啃食果肉,引起果实早熟并脱落。
判别李象虫发生的主要特征是,果实表面月牙状的凹陷痕和果实成熟之前地表面脱落的萎蔫的果实。
控制的方法是,在授粉之后,当果实发育到约10px直径时,施用对硫磷。
3)蔓越橘果蛆虫,在绿色果实的花萼端产卵,幼虫从果柄与果实相连处钻入果实,并封闭入口直到果肉食用完毕。
然后钻入另一个果实继续为害。
1只幼虫可危害3~6个果实。
被危害的果实可在幼虫入口处充满虫粪,被危害和未被危害的果实往往被丝状物网在一起。
被危害的果实往往早熟并萎蔫。
对硫磷、桂森和亚胺硫磷对防治蔓越橘果蛆虫效果较好。
4)樱桃果蛆虫,是第四种危害蓝莓果实的虫害。
幼虫在果实花萼里出生并啃食果实直到幼虫成熟一半,然后转移邻近的果实上继续为害。
这一转移过程中幼虫不暴露,最终使两个受害果实粘在一起。
喷施对硫磷、亚胺硫磷可有效防治这一虫害。
叶片虫害蓝莓叶片虫害最普遍和最严重的是叶蝉。
叶蝉为棕灰色,楔形,体形约1.8499999999999999px。
叶蝉对蓝莓叶片的直接为害较轻,但携带并传播的病菌可造成严重的生长不良。
第一次喷施控制蓝莓果蛆虫的药剂可控制叶颤,但需要第二次喷施以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的发生。
叶螟和卷叶螟对蓝莓产生的经济损失则较小,现已发现主要有两个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