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蓝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蓝莓产业的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蓝莓病虫害也在日渐增多。要保证蓝莓生产走有机方向,病虫害就必须提前预防。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蓝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应优先采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植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杀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以下针对现今蓝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做简要介绍。

1 蓝莓病害及防治措施蓝莓病害有真菌引起的,也有病毒引起的。

根据具体发病原因采用针对性措施防治,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1.1 真菌病害1.1.1 灰霉病病害症状:蓝莓在花和果实发育期最易感染此病。

由开放的单花受害并很快传染给花蕾和花序上,出现一层灰色细粉尘状物,而后花序、花柄和花托变成黑色而枯萎,果实感染后,小浆果破裂腐烂。

防治方法:(1)选用较抗病的品种。

(2)秋季清理枯枝、染病植株及时运出,减少病害侵染机会;发病后要增施磷钾肥,壮苗抗病;网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排湿,空气湿度不超过65%,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3)可用50%代森铵500~1 000倍液花前喷施,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施佳乐1 000倍喷施。

1.1.2 茎溃疡病茎溃疡病是真菌引起。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

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

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

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成束状。

茎干溃疡病浸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成扁平状。

浸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

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

防治方法:在休眠期,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

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块,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

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1.1.3 枝干枯萎病在高温高湿季节,此病容易发生。

主要表现为:当年生新生枝条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变黑,最后枝条萎焉枯死,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在多发季节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施植株基部,剪除发病枝条进行集中烧毁。

1.1.4 蓝莓贮藏腐烂病病害症状:主要发生在蓝莓贮藏期间,果实上出现灰色或黑色霉层,果实变软,凹陷,若有伤口的果实,腐烂的速度更快。

防治方法:(1)合理栽培,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收获前注意浇水,提高果实的含钙量,增强果实的耐贮性。

(2)适时采收,避免碰伤,多数地区采用人工收获,提高收获质量,延长贮藏期。

(3)贮藏前要消毒杀菌,可采用硫磺粉进行熏蒸处理,提高蓝莓贮藏性,延长贮藏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1.1.5 蓝莓僵果病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

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

3~4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

防治方法: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

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一种杀菌剂。

1.1.6 叶片斑点病篮莓叶片斑点病到目前为止,发生区域较少,但一旦发病则危害严重。

从发病开始,几年内茎干死亡直至全株死亡。

不同品种对此病的抗病性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致。

防治此病的最好方法是清除病株。

因为使用化学药剂,则使蜜蜂不能授粉,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蓝莓叶斑病的潜伏期为4年,因此,早期诊断显得非常必要。

另外,在生产中控制放蜂也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传播。

新建果园应离开感病果园至少2 000米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