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白粉病
1.
症状。初期在病叶发病中心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形成白色粉状物
(病菌的分生孢子
)。病情严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甚至干枯;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死亡。
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或搭配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实行轮作,以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作物为好,最好水旱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
7~
8月高温消毒土壤。病害初发时可用
50%退菌特
800倍液、
5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
10%世高
1500倍液、
43%菌力克、
40%福星等药剂喷雾,连续防治
2~
3次。
二、灰霉病
1.
症状。主要危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危害子房和幼果,使幼果湿腐。果实受害后形成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内发展,使果实湿腐,易脱落。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定植前深耕,高畦栽培,整个生长季节注意排湿增温。定植前每亩撒施
25%多菌灵粉剂
5~
6公斤,撒后耙入土中。发病初期喷
50%速克灵
l500倍液、
1:
1:
200波尔多液、
40%多?硫悬浮剂
600倍液、
50%灰霉灵
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
6~
8天喷
1次,视病情连喷
2~
3次。
三、根腐病
1.
症状。低洼地发病重。真菌从根的尖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根的中心先呈红色或淡红色,以后逐渐变成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分由基部叶片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逐渐凋萎枯死。
2.
防治方法。育苗地用
50%速克灵对种苗消毒
3次;移栽前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或高温处理,不栽种病苗,起苗移栽时用克菌丹药液浸苗根。定植后要及时摘除老叶,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合理浇水,防止棚内积水。
四、叶斑病
(蛇眼病
)
1.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尤以果实采收后严重。病叶初期产生紫红色小斑,随后扩大成
2~
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酷似蛇眼。叶片病斑过多时会引起叶片干枯,大量发病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抗病性降低。
2.
防治方法。彻底清扫田园,将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及早摘除病叶;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收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使植株早发新叶。在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一次
1:
1:
200波尔多液。病害严重时,间隔
10天喷
1次,直到采收。
五、褐斑病
(叶枯病
)
1.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果梗、叶柄也可发病。叶感病后先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圆斑中央为褐色,外围为紫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呈不规则轮纹排列。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
V”字形枯死。
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控制氮肥使用量。栽植前用
4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浸苗
20分钟,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
500倍液、
50%苯菌灵
1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
7~
10天喷
1次,连喷
3~
4次。
六、蚜虫
1.
症状。危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其中以桃蚜最多。蚜虫多在叶背和嫩心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缩畸形。
2.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杂草,摘除老叶,减少虫源。可用
2.5%溴氰菊酯
2000倍液、
20%杀灭菊酯
2000倍液等药剂交替防治。也可用
5%杀蚜烟剂,每亩用
300~ 400克,于傍晚闭棚时熏杀。 七、红蜘蛛 1. 症状。初发时多在植株靠近地面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叶片出现退绿斑点,颜色先白后红,严重时呈锈色干枯脱落。后期向植株上部幼嫩部分迁移,危害幼叶、嫩茎和小浆果,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2.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残株败叶,烧毁或沤肥。适时浇水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早用药防治,主攻点片发生阶段。为防止其产生抗药性,应避免连续单一用药,常用药剂有 20%灭扫利 2000倍液、 1.8%农克螨 2000倍液、 50%哒螨灵 1500倍液、 70%克螨特 2000倍液等。采前 20天禁止喷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3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