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叶枯病识别及防治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6 11:55:14
桂花叶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的病害。当气温升到23℃,空气湿度饱和时,发病较重。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后期,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着生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
桂花叶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的病害。
当气温升到23℃,空气湿度饱和时,发病较重。
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后期,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着生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使叶片组织大面积坏死,干枯苍白。
这时,光合作用受阻,生长势减弱,开花稀疏。
严重时,整个植株形成僵棵。
引发此病的原因:主要是叶点霉属中的一种真菌入侵植株而引发。
侵染源主要有土壤,带菌病株,病苗,病残体,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等。
菌核常借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或人为的机械损伤,以及真菌本身弹射等。
病菌常从机械创伤口,叶片自然气孔,或直接透皮层而侵入。
1.加强栽培管理是防止叶枯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生长期切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避免土壤积水,以促进生长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平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零星点点的病叶,要及时摘除。
精细者常用剪刀剪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2.发病前夕,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预防,每周一次,连喷2至3次,能收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3.发病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有效浓度1000ppm)喷雾,每间隔7至10天一次,根据病情发展情况,直至控制止。
此药属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多种菌类具有治疗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3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