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种植技术详解
【桂花种植技术详解】很多朋友喜爱桂花,只是担心这朵来自月宫的“仙花”难于养护,从而也就放弃了。那么在这里农业之友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桂花种植技术。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单干桂花多采用播种育苗,现介绍如下:采种桂花9至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
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
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
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播种育苗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适宜用作行道树。
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宽10至12厘米,每亩播种20公斤,每亩地产桂花苗2.5至3万株。
播种前要将种脐朝向一侧,覆一二厘米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
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
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
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
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
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
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
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
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桂花种植的养护要点(1)中耕除草。
在以主干为中心1米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
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进行中耕松土。
桂花的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
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
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
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
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一两次。
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
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匀再覆土。
①剥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剥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长的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
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
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4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