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中华鲟养殖蛀鳍病的防治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下面介绍一下中华鲟养殖蛀鳍病的防治。病鱼游动失去平衡,在水体上层靠池边活动;肉眼可见病鱼胸鳍、尾鳍破损、分叉,严重者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继发水霉。

中华鲟养殖蛀鳍病的防治

在鲟鱼开口期或转食期,由于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个体大、活动强的幼鲟把个体小、活动弱的幼鲟的鳍条当食物咬伤,形成蛀鳍。

该病主要发生在稚鲟开口期和幼鲟转食期,易继发水霉引起死亡。

及时挑出患病幼鲟,用3%食盐水消毒10min后,另池单养,以防继发水霉引起死亡。

①保持鲟苗放养密度合理,同池鱼规格整齐。

②仔鲟开口期和转食期要少量多次投喂充足适口的饲料。

通过以上对中华鲟养殖蛀鳍病的防治的介绍,希望能给予养殖户一些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9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