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乌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当前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乌贼遭受各类应激因子的刺激处于亚健康状态,较野生乌贼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此为致病之内因。下面介绍一下乌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1)柱状黄杆菌、曾名柱状屈绕杆菌,菌体细长,柔韧弯曲,大小2~24微米。

乌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生长适温28℃。

主要引发乌贼的烂皮病,死亡率较高,于春夏季水温20℃—30℃为流行。

该菌对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科克菌)等敏感。

(2)气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单鞭毛,能运动,生长适宜温度为25℃。

水中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

主要引发乌贼的细菌性肠炎。

流行季节为4-9月,水温18℃以上,高峰25℃—30℃。

对硫酸新霉素(制菌灵)等抗生素敏感。

(3)恶臭假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多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春季水温6℃—18℃流行。

该菌对磺胺二甲氧嘧啶粉、氟苯尼考等敏感。

(4)荧光假单胞菌,菌体短杆状。

革兰氏染色阴性,1~3根鞭毛,适温25—30℃。

引发乌贼的赤皮病,乌贼较严重,是乌贼的三大病害,全年流行,水温25℃—30℃最常见。

外用药(漂白粉、强氯精、大黄全池遍洒),结合内服抗生素治疗。

(5)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适温28℃左右,属于条件致病菌。

引发打印病(腐皮病)全年发病,夏、秋及易发,为常见多发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0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