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猪后圆线虫病病原介绍

病原体形态结构

虫体呈丝状,乳白色或灰白色,口囊很小,口缘有一对三叶侧唇。食道呈棒状。雄虫尾端具不发达的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肋有某种程度的融合。交合刺2

根,细长,末端有单钩或双钩。雌虫阴门靠近肛门,阴门前有一角质的膨大部(阴门盖、阳门球)。为卵胎生。

猪后圆线虫病病原介绍

长刺后圆线虫雄虫长11-26mm

,宽0.16-0.225mm

。交合刺细长为3.8-5.5mm

,末端呈单钩形,无引器。交合伞较小,中侧助和后侧助融合在一起。雌虫长20-51mm

,宽0.4-0.45mm

。阴道长2mm

以上。尾长90

μm

,并向腹面弯曲。阴门盖膨大,呈半球形3

后圆线虫的卵都为椭圆形,外膜略显粗糙不平,大小为(40-64)um

×(32-44)

μm

,产出的虫卵内含一卷曲的幼虫。

生活史

雌虫在猪的支气管中产卵,卵随黏液到咽喉部,被猪咽入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或被中间宿主蚯蚓吞食后在蚯蚓体内孵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钻人蚯蚓食道壁、胃壁、后肠前段或血管腔和心脏内,经10-20d

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此感染性幼虫到消化道随蚯蚓粪便排到外界土壤中,或是蚯蚓受伤死亡其内幼虫也可逸出进入土壤。猪吞食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或是吞食游离在土壤中的感染性幼虫而感染。感染性幼虫进入猪的消化道,钻人肠壁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经淋巴循环到心脏,再由小循环到肺脏,从毛细血管钻人肺泡和小支气管,之后移行到大支气管,在感染后的25-35d

,发育为成虫。大部分成虫可在感染后数周内被排除,只有少量虫体,主要是寄生在肺深部的虫体可得以存留,其寿命约为1

年。

抵抗力

虫卵和幼虫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虫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能长期保持其活力,如在经常潮湿的土壤中可存活达2

年之久,在被土壤覆盖的粪中可存活381d

,在-15-20

℃时仍能存活100d

,温度40

℃时2h

死亡,60

℃时30s

才能死亡。第一期幼虫的存活力也很强,在水中存活6

个月以上,在潮湿的土壤中存活达4

个月以上。从蚯蚓体内排出的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条件下大部分存活3

个月,存活6

个月的虫体尚有多数量的仍具有感染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0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