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养殖中的肝胆病防治方法
青鱼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青鱼疾病,而肝胆病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就将青鱼养殖中的肝胆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青鱼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青鱼疾病,而肝胆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现就将青鱼养殖中的肝胆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青鱼养殖中,由开始时的少量死亡发展到了大量死鱼的现象。
发病初期每天死亡1尾~2尾,多数养殖户以为是正常的现象,10天~15天后死亡量大增,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可以说草、青鱼传统的四病”在严密的预防下已很少发生,但肝胆综合征的危害已上升到首位。
症状多数鱼池发病初期水表层没有病鱼活动,部分鱼池的病鱼有的隐在水面下20厘米处长时间不动,有的在水表层狂游、有的头搁在池边沿岸处,鱼体发黑,发病之鱼不久便死。
捞起病鱼观察,多数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少数病鱼鳞片松动,鳍条破损。
青鱼养殖中,鳃的变化较大,有的鳃丝外缘一圈发白,其它部分基本正常,有的鳃丝末端腐烂成锯齿状缺口,有的黏液增多,有杂物和污泥粘附,有的因贫血造成鳃丝颜色发淡,变为粉红色。
解剖内脏,肝脏颜色为土黄色或部分变为绿色,轻触即碎。
有的胆囊肿大,为正常的2倍~3倍,有的胆囊破裂,胆汁淡黄色或墨绿色。
腹腔内有腥臭味很重的腹水流出。
很多人误以为是烂鳃病和肠炎病,用了很多杀菌剂没有明显疗效。
病因该病为营养性疾病,抵抗力下降后常继发感染细菌,病因是多方面的。
放养带病的鱼种,环境和营养不适合时症状就表现出来;青鱼放养密度太大,排泄物多,水中有害物质增多,鱼体质下降;春季水温低时过量投喂,与鱼的新陈代谢水平不适应,增加了肝胆负担;直接投喂毒素含量较多的干菜籽饼、放置时间过长而酸败的配合饲料、霉变的饲料;饲料品种单一,缺乏VC等营养物。
青鱼养殖中的预防方法选择健康的苗种。
营造良好的青鱼养殖环境,尤其注重保持清新的水质和较高的溶氧。
科学合理投喂,春季早用精料开食,但要根据水温、天气变化酌情调节,不能有剩饵。
6月~9月的投喂量控制在八成饱,保持营养平衡。
每隔半个月左右在饲料中交替添加VC和肝胆宁,每次连喂3天,直到9月底结束。
青鱼养殖中,治疗 95%以上的鱼池通过内服VC和肝胆宁合剂能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治愈。
每100千克饲料用含量10%的VC200克~300克加纯中药肝胆宁600克~800克,充分拌匀粘合,连喂7天~10天,病情严重的可加大剂量并延长治疗时间,有细菌感染的可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或10%的恩诺沙星200克。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可全池泼洒出血烂鳃康125克/亩~150克/亩,隔日1次,连用3次,同时在上述内服配方中增加克毒清,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600克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0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