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的区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都可调控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但两者来源不同,下面就来说说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的区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的区别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极低的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的区别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等,它们通过植物自身的代谢产生,并在植物体内移动到作用部位发挥功能。

‌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或者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的天然物质,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生理活性。

这些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通常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等,它们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促进生根、打破休眠、促进花芽形成等。

简而言之,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两者在来源和性质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四大特征1.内源性: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故又称内源性激素。

2.移动性:植物激素在不同的器官组织产生后,可转运到植物体内的其他部位,发挥其调控作用。

植物激素移动的速率和方式,随植物激素的种类而异,也随植物及器官的特性而不同。

3.调控性:植物激素可通过调节自身浓度的高低,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激素可通过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种方式,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如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而低浓度生长素则促进顶芽的生长。

4.显效性: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多以ng、μg计算,虽然含量很低,但可起到明显增效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生物学功能1.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活性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细胞分化的调控过程,如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等。

2.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植物可以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的含量来应对干旱、高温、盐度、矿物元素和霜冻等外界胁迫。

3.参与生物胁迫的防御:在自然界中,植物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动物和病原物(如细菌、真菌、卵菌、病毒等)的侵袭。

植物为了生存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系列复杂的防御机制,能够很好协调对抗动物和病原菌的侵染。

茉莉酸是关键的防卫激素之一,对植物抵御植食性昆虫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尤其重要。

水杨酸是另一个重要防卫激素,对植物抵抗活体、半活体营养型病原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生长促进剂:生长促进剂是能够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物质。

常见的生长促进剂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氯吡苯脲(CPPU)、乙烯利、芸苔素内酯等。

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使细胞分裂慢,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外源施加赤霉素不能恢复其效应。

常见的生长抑制剂有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青鲜素(MH)等。

生长延缓剂:植物生长延缓剂主要是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抑制节间伸长,不影响叶和花的形成,且外源施加赤霉素不能恢复其效应。

常见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多效唑、比久、助壮素等。

保鲜剂:植物保鲜剂是通过抑制植物呼吸、代谢,降低酶的活性,控制潜伏性病害和致腐细菌的生长、繁殖及有毒物质的积累,保持果蔬的品质新鲜。

常见的保鲜剂有噻菌灵、扑海因等。

抗旱剂:抗旱剂使园艺作物缩小气孔开张度、抑制蒸腾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减缓土壤水分消耗等功能和作用,从而增强了作物的抗旱能力的物质。

常见的抗旱剂有黄腐酸(FA)、2-(乙酰氧基)苯甲酸等。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植物激素;二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调节剂现在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而且在农业生产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的区别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勤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6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