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养殖技术
近几年,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宝鱼“北鱼南养”获得成功并实行了产业化生产。本文是根据我们近几年在多宝鱼育苗和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综合成文,供广大水产养殖业户参考。生物学特性多宝鱼属于鲽形目,鲆科。
多宝鱼属的鱼类在南、北美洲东西岸较多,而亚洲沿岸只有多宝鱼一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罗斯沿岸海区。
多宝鱼仔鱼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7-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4-23 ℃,最适温度为21℃。
多宝鱼在13℃以下,23℃以上摄食减少,25℃以上停止生长,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
多宝鱼为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
多宝鱼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强,一般养殖时应以4毫克/升为标准。
多宝鱼是肉食性鱼类,摄食鱼类的种类包括鲲鱼、天笛鲷、小型虾虎鱼、玉筋鱼、沙丁鱼和鲐鱼等的幼鱼及乌贼类。
多宝鱼的产卵期为4—6月,盛期为5月份,属多次产卵型鱼类,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0—21℃,最适水温为15℃。
体长45—70厘米的雌鱼每尾怀卵90—100万粒。
育苗技术设施条件 育苗池为容积20-60 立方米,深度1米左右的圆形水泥池,循环流水。
亲鱼的选择与蓄养 自然海区的多宝鱼雌性性成熟年龄为3-4年,雄性为2-3年,雌雄亲鱼均以3龄以上,体重天然鱼1.6 -7.0 千克,养殖鱼0.9 -5.1 千克为好。
多宝鱼不在产卵期难以鉴别雌雄,在产卵期生殖孔红而圆者为雌性,细长而不发红者为雄性。
亲鱼培育需黑布遮光,完全人工光源,光照一般由40-200 瓦的白炽灯控制,光照时间为每天8-14小时。
亲鱼的放养密度为1-2尾、体重5-15千克/平方米。
蓄养期间饵料种类以沙丁鱼、鲐鱼、玉筋鱼等小杂鱼类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
天然鱼刚入池时较难适应,必须采取流水使饵料慢慢活动或人工饵料摆动等方式诱食,使之尽早摄食。
蓄养期间使用砂滤海水,换水每天循环5-12次为宜。
产卵和采卵 多宝鱼为分批成熟、多次产卵鱼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
发现产卵后可于傍晚在溢水口外放一小型水槽,在水槽内置80目筛绢网箱,产出的卵随水流入筛绢网箱内,翌日早收集卵子。
受精卵子在海水中是上浮的,可将收集的卵子置于小水槽内静置10分钟,除去沉底的坏卵,即可孵化。
另可于繁殖季节在海上直接捕捞性成熟的亲鱼,获得受精卵。
人工授精可采取干法或湿法授精,授精时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
采卵采精前,将亲鱼体上过多的水轻轻擦干,将卵和精液分别挤入干净器皿内,然后先加精液于盛卵容器内搅匀后再加海水搅(干法)或先加海水再加卵、精液搅匀(湿法)。
受精卵的运输可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
在50×70厘米塑料袋内加入60%-70%的海水(15升左右),可放卵20-30 万粒,然后充氧密封运输。
运输水温以10—17℃为宜,避免阳光直射,运输时间可达15-20 小时。
孵化 多宝鱼孵化最适水温为14—17℃,适宜盐度为28‰-33‰。
孵化方法可用孵化网箱或孵化水槽,也可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
孵化密度一般为1—5万粒/立方米。
孵化期间应微量充气,每天定时清除死卵和脏物。
幼体培育 分为前期幼体培育(从孵化到底层生活阶段的培育)和后期幼体培育(从营底层生活到全长50毫米阶段的培育)。
平均为1个月左右时间。
初孵仔鱼密度为2-4万尾/立方米,体长为13-15 毫米沉底期时密度为1万尾/立方米。
初孵仔鱼一般经2-5天培育,便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以轮虫为好,投放密度最好5-10个/毫升,每天投喂3-4次。
随着生长发育,应及时补投卤虫无节幼体,最好0.2 -0.5 个/毫升,辅助使用天然桡足类、配合饵料等。
育苗初期可用静水微冲气培育,每天定时吸污,并补充新鲜海水,一般前10天可每天换水30%-100%,后期可采取微流水培育,每天交换100%-300%,高密度培育时更应及早流水并加大换水量。
控制水温在18-20 ℃,PH在7.8 -8.4 ,溶解氧在5毫升/升以上。
随仔鱼生长,可适量加大充气量。
光照控制在500-2000 lu x 。
培育方法分两种:一种是让变态着底稚鱼直接沉到水池底面进行培育,称为直接培育法”;另一种是将变态着底的稚鱼移入箱内,让其变态着底于网底,然后进行培育,称网箱培育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7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