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白痢防治
【乌鸡白痢防治】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旨引起的乌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种乌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雏乌鸡排黄白色糊状便。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
有的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主。
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鸡白痢在目前条件下,大多数鸡群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种鸡场本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对广大商品鸡场来说威胁将越来越严重。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对此病净化程序,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日龄的鸡白痢病的发生与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现将雏鸡、育成鸡、成年鸡鸡白痢发生情况与表现分述如下。
(1)雏鸡白痢雏鸡白痢是鸡场常见病之一,雏鸡当5—6日龄时开始发病,第二至第三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高峰,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其后代白痢是严重的,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甚至更高。
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不食或不吃。
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战,病雏常扎堆挤在一起,闭眼嗜睡。
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所污染,由于排便次数多,泄殖腔口被干燥粪便糊住。
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努责、呻吟。
有的急性病鸡生前不见下痢症状;有的病雏喘气、呼吸困难;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跛行。
如防治不当病雏死亡呈直线上升。
(2)中鸡(育成鸡)白痢该病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发生得要多。
本病发生突然,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总见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常突然死亡。
死亡不见高峰而是每天都有鸡只死亡,数量不一。
该病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天,死亡率可达10%—20%。
(3)成年鸡白痢成年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可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亦短,死淘率增高。
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发绀。
仔细观察鸡群可发现有的鸡少产或根本不产蛋。
雏鸡、育成鸡、成年鸡因白痢死亡后病理剖检变化也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病死鸡瘦小,羽毛污秽,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所污染,有的形成粪球悬吊在泄殖腔周围羽毛上。
病死鸡脱水,眼球下陷,脚趾干枯。
可见肝脏肿大及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脾脏肿大。
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
病程稍长者可见肺部有坏死灰白色结节。
心包增厚,心脏上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脏器表面。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
(2)育成鸡病死鸡一般营养中等或偏下。
突出的变化是肝脏肿大,有的肝脏较正常大数倍。
整个腹腔被肝脏所覆盖。
肝的质地极脆,一触即破。
被膜下可看到散在或较密集的小红点或小白点。
有的见到血块覆盖在肝脏被膜下,有的则见整个腹腔充盈血水。
脾脏肿大,心包增厚,心包扩张,心包膜呈黄色不透明。
心肌可见有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整个心脏几乎被坏死组织代替。
相同的变化还常在肌胃上见到。
(3)成年鸡成年鸡白痢主要变化是在卵巢,有的卵巢仅有少量接近成熟或成熟的卵子,已发育或正在发育的卵子变色,有灰色、黄灰色、黄绿色、灰黑色等不正常色泽;卵子变形,有的呈梨形、三角形、不规则等形状;卵子变性,有的卵子内容物稀薄如水样,有的呈米汤样,有的较黏稠,个别小的卵子壁厚,内容物如同油脂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8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