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乌鸡养殖抓好育雏管理

【乌鸡养殖抓好育雏管理】乌鸡又称泰和鸡、乌骨鸡,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已有2000多年饲养历史,可食药两用,营养价值较高。乌鸡具有很高的滋补药用作用,有养阴退热、滋肝补肾、益气血之功效,是一种名贵优良药用鸡种。本期介绍一组乌鸡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乌鸡养殖抓好育雏管理

炕上平养笼舍建造必须选择背风朝阳、地势干燥、平缓、四周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的地方。

鸡舍大小依地势、地形而定,地面最好为混凝土结构,在干燥的多孔沙质土地区,也可用泥土地作为鸡舍地面。

气候温和或较炎热地区可采用双坡式顶棚,两壁敞开,前后2个窗口的开放式鸡舍,其特点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风,鸡舍干燥。

可在舍内地面上铺5~10厘米厚垫料并定期打扫更换,或用15厘米厚垫料,一个饲养周期更换一次。

其优点是养殖设备简单、成本低、胸囊肿及腿病发病率低,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占地面积多些、使用过的垫料难以处理、且常成为传染源、易发生鸡白痢杆菌病及球虫病等。

网上平养肉鸡5周龄前在育雏舍培育,5周龄后转群到网上饲养,有利于充分利用育雏设备和加快肉用仔鸡后期的发育。

鸡舍内饲养区全部铺上离地面高60厘米金属网或木、竹栅条,或在用钢筋支撑的金属地板网上再铺一层弹性塑料方眼网。

鸡粪落入网下,可减少饲养环境的污染,对球虫病控制有显著效果,胸囊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其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

饲养密度合理掌握乌骨鸡生长期密度,可使乌骨鸡避免浪费饲料,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乌骨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般1~10日龄,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龄,每平方米30~40只;20~30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30~60日龄,每平方米20~25只;60~90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

育雏方法一是用育雏笼育雏,热源有电和其他燃料。

其优点为鸡舍单位面积饲养效率高,节约垫料和热能,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可控制白痢、球虫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育雏成活率。

雏鸡饲养在距地0.5~0.6米的网上,网眼以能漏粪、不伤害鸡为宜,周围栏网以防雏鸡钻出,2周后可将料槽和饮水器挂于栏网外。

其优点为管理方便,雏鸡不与粪便接触,可减少疾病发生,育雏成活率高。

其他还有地下烟道育雏、火墙育雏、保姆伞育雏及红外线育雏等。

保温控湿由于雏鸡绒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调温,温度过低会造成雏鸡生长受阻,扎堆挤压,导致白痢病爆发;如果湿度过大,会导致球虫病发生,所以要保证合理的育雏温度和湿度。

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随时掌握育雏室的温度。

一般1周龄内,育雏室温度为32℃~34℃,湿度为60%~65%;1~2周龄温度为28℃~32℃,湿度为60%~65%;2~3周龄温度为25℃~27℃,湿度为60%~65%;3~4周龄温度为23℃~25℃,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除使用温度计外,还要学会看鸡施温”。

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鸡群疏散,均匀俯卧。

温度过低雏鸡易拉稀感冒,互相挤压。

初生雏鸡体温低,比成年鸡低2℃~3℃。

雏鸡4日龄开始缓慢上升,10日龄达到成年鸡体温。

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后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喜欢群居,胆小,适应性差,免疫系统不完善,抗病力差。

饮水开食雏鸡出壳20小时后,可进入育雏室,先饮水,后开食。

开始饮水应用5%~10%白糖水,饮半天,可提高成活率。

10日龄前雏鸡要饮温开水,水温要与室温相近。

饮水最好采用雏鸡饮水器,饮水器里应经常保持蓄水,让雏鸡自由饮用。

饮水2~4个小时后,可开食。

把饲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为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可直接喂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

但不论喂哪一种饲料,开始3~5天,饲料必须加0.2%氯霉素或0.2%新诺明,或在饮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

乌骨鸡与其他鸡种的不同之处就是先天性白痢病特别严重,所以在育雏期药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间断,用塑料布喂3~5天后要逐渐换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4小时喂一次,晚上4~5小时喂一次,总之要保持不断水、不断料。

雏鸡的消化机能弱,一定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并拌入熟蛋黄,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10%~20%玉米面,8%~10%切碎的青饲料,1%~1.5%骨粉,1%~1.5%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

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等)。

一般来说,育雏期内的饲料,粗蛋白为19%,粗纤维小于6%,钙为0.8%~1.3%,磷为0.6%,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育成期内的饲料要求粗蛋白为17%,粗纤维小于6%,钙为0.7%~1.2%,磷为0.55%,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种鸡采取分阶段饲养,目的是防止鸡长得过肥,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阶段,从开产到产蛋20周为止,因种鸡产蛋率在开产后10~20周龄达到高峰,因此,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从开产时的16%,到开产后7周,提高到17%~19%;第二阶段从产蛋21~40周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维持在16%;第三阶段产蛋41周龄以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至15%。

鸡舍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母鸡的健康和产蛋率,要给乌骨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最适温度为13℃~25℃;光照时间每天14~16小时,光照强度15平方米内40瓦灯照为宜,乌鸡很易受惊吓所以环境要安静。

产蛋母鸡易缺乏微量元素,缺钙时会产软壳蛋、薄壳蛋,产蛋率也会下降15%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9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