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皮下气肿防治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7 11:09:34
皮下气肿是幼鹅等幼龄家禽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的发生,可见于粗暴捕捉,致使颈部气囊或锁骨下气囊及腹部气囊破裂。皮下气肿是幼鹅等幼龄家禽的一种常见疾病。
本病的发生,可见于粗暴捕捉,致使颈部气囊或锁骨下气囊及腹部气囊破裂,也可因其他尖锐异物刺破气囊或因肱骨、鸟喙骨和胸骨等有气腔的骨骼发生骨折,均可使气体积聚于皮下,产生病理状态的皮下气肿,此外,呼吸道的先天性缺陷亦可使气体溢于皮下。
本病多发生于1~2周龄以内的幼鹅,临床上常见于颈部皮下发生气肿,因此又称之气嗉子或气脖子。
患鹅颈部气囊破裂,可见颈部羽毛逆立,轻者气肿局限于颈的基部,严重的病例可延伸到颈的上部,以至于头部并且在口腔的舌系带下部出现鼓气泡。
若腹部气囊破裂或由颈部的气体蔓延到胸部皮下,则胸腹围增大,触诊时皮肤紧张,叩诊呈鼓音。
如不及时治疗,气肿继续增大,病鹅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呼吸困难。
饮、食欲废绝,衰竭死亡。
注意避免鹅群拥挤摔伤,捕捉或提拿时切忌粗暴、摔碰,以免损伤气囊。
发生皮下气肿后,可用注射针头刺破膨胀的皮肤,使气体放出,但不久又可膨胀,故必须多次放气才能奏效。
最好用烧红的铁条,在膨胀部烙个破口,将空气放出。
因烧烙的伤口暂时不易愈合,所以溢出气体可随时排出,缓解症状,逐渐能痊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2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