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2016年7

【7-8月份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入梅以来安徽省出现持续性强降雨,且降雨范围广、降雨总量大、雨日多、日照少,十分有利水稻病虫发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结合天气条件、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省7-8月份水稻病虫总体呈偏重以上发生。稻飞虱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偏重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存在偏重流行风险,水稻病毒病轻发。

2016年7

预计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

具体预报如下:(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7-8月份稻飞虱偏重发生,其中皖南稻区、沿江稻区将大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

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超过上年。

田间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20日前后(主峰)和8月上旬后期。

(二)预报依据1.稻飞虱总体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和数量偏多,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迁入量较高。

全省大部分稻区灯下于6月中旬前初见稻飞虱,初见期普遍早于近年。

至7月6日,多数稻区灯下出现2-4个迁入峰,比近年同期多1-2个,主要峰次分别在5月27-31日、6月10-12日、6月18-21日和6月29日-7月6日,其中广德县和宁国市灯下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2日出现12352头和10976头成虫峰,数量显著高于近年。

截止7月6日,稻飞虱单灯累计诱虫量全省大部分稻区一般在40-1823头,比上年同期值高5.0%-590.8%,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22.2%-453.8%,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的青阳县、贵池区、东至县、黄山区、宿松县、繁昌县、绩溪县、无为县、泾县、广德县、宁国市累计诱虫量分别为521头、684头、698头、730头、800头、1137头、1613头、1823头、5278头、20778头、38628头,数量较高。

灯下成虫以白背飞虱为主,所占比例大多数稻区在82.9%以上,与近年同期相当,但望江县、东至县、绩溪县、庐江县褐飞虱占31.0%-53.3%,比例较高。

2.当前沿江、江南稻区田间稻飞虱虫、卵量偏高,其中部分稻区已超防治指标。

7月上旬调查,稻飞虱单季稻田平均百丛虫量全省大部分稻区一般在75-855头,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8.0%-350%,其中沿江和皖南部分稻区如黄山区、东至县、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2165头、2080头、1850头、2118头和1121头,数量较高,已超防治指标。

近期卵量剥查,平均百丛卵量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一般在1050-6200粒,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117.8%-1367.6%,随着卵的陆续孵化,田间虫量将持续上升。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飞虱发生为害。

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我省单季稻多处分蘖至抽穗期,食料条件好,有利稻飞虱发生。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16年盛夏(7-8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7月中旬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偏多5成左右,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偏多2倍左右,其他地区偏多1~2倍不等。

旬平均气温全省偏低1~2℃。

7月下旬-8月上旬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北部分地区偏多2成,暴雨日数偏多。

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不断迁入和增殖为害。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7-8月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

五(3)代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底至8月上旬。

(二)预报依据1.稻纵卷叶螟初见期早,但迁入峰次和数量总体偏少。

沿江和皖南大多数稻区于6月上、中旬初见稻纵卷叶螟,初见期早于常年。

7月上旬调查,大多数稻区田间平均亩蛾量在100头以下,普遍低于近3年同期均值。

近期全省多数稻区田间未出现明显迁入峰,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分别于6月25-28日和7月3-6日出现1-2个较小迁入峰,峰日平均亩蛾量大多在120头以下,但绩溪县和泾县数量略高,分别为684头和456头。

2.稻纵卷叶螟田间虫、卵量普遍较低。

7月上旬调查,全省大部分稻区平均百丛虫量在10头以下,平均百丛卵量在30粒以下,田间虫、卵量大多低于近3年同期均值,但宿松县、东至县和宁国市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50头、47头和20头,绩溪县、广德县和泾县平均百丛卵量分别为93粒、114粒和180粒,高于上年同期值。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纵卷叶螟发生。

当前我省单季稻处分蘖至拔节期,生育期较上年同期偏迟,寄主条件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

气候条件(见前述)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和为害。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其中江淮南部、皖西南、沿江和皖南部分混栽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800万亩。

卵孵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前期,发育进度比常年迟3-5天。

(二)预报依据1.一代亩残留虫量多数地区低于去年,一代灯下蛾量普遍较低。

近期调查,全省大部分地区一代亩残留虫量为300-900头,平均740头,比2015年一般低18.9%-76.6%,比近3年同期均值一般低10.5%-63.9%,但东至县、舒城县、黄山区、望江县亩虫量较高,分别达2856.7头、2750头、1850头、1400头。

截止7月6日,一代灯下累计诱蛾量一般比2015年同期偏低11.4%-69.9%,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14.3%-78.5%,随着一代二化螟蛹的陆续羽化,7月中下旬二化螟灯下蛾量将逐渐上升。

2.食料条件总体有利。

今年全省单季稻生育期普遍推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单季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营养条件好,有利于二化螟为害。

3.气候条件较为不利。

入梅以来我省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范围广、降雨量大,导致我省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压低了二化螟基数,但部分长势好一季稻田易造成集中危害。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7-8月份降雨偏多对二化螟的蛹羽化和产卵孵化均有不利影响。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单季稻感病品种稻瘟病偏重发生,其中单季晚稻、粳糯稻感病品种存在大流行风险。

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