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水产养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用应用技术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其中信息获取技术包括知识挖掘技术、传感网络技术、遥感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包括水质监测、预警及管理,疾病诊断与预警,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行为建模,水厂养殖饲料配方和饲喂决定。具体的小编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讲解。

水产养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用应用技术

   1 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

   1.1 知识挖掘技术

   把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查看水产养殖相关技术刊物、养殖日记、研究文献、真实案例、专家经验等,经过人工整理和信息采编,将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知识挖掘技术深入挖掘其中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知识,并自动转化成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应用。

   知识挖掘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定性和定量识别知识,缺点是构建水产养殖专家系统需要知识工程师等的配合,而且系统构建时间较长。

   1.2 传感网络技术

   传感网络技术主要面对水环境参数和鱼类的行为参数2个对象,主要内容是水质参数的辨别和传感器类型的选择。传感器的开发主要考虑到不同化学物质的特性开发的化学传感器。具体对于参数的识别要靠传感器的运用、图像的采集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对于某些特征量的提取则是依靠一定的算法。

   1.3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遥感器械,建立相应的遥感信息采集模型,从而实现区域信息的采集。遥感技术对区域水环境信息的获取和监测,包括水体透明度、水体温度、水体氧气浓度等。

   2 水产养殖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2.1 水质监测、预警及管理

   水质监测和预警主要是对水源内的溶解氧含量、温度、pH 值等因素的监测,另外还有光照度、风速、电导率等。

   2.2 疾病诊断与预警

   水产病害会对水产养殖造成恶劣影响,因此需要对水产病害信息进行诊断和预警。通过对鱼病表现、特征等信息的收集,建立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后续病例信息的收集建立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并建立远程诊断和信息储存的系统。

   2.3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行为建模

   水产养殖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是对不同种类鱼类在不同养殖环境和条件下的行为的量化分析,对某些因子特定的鱼类的研究,包括视频获取、图像处理,行为分析和描述性评价等。具体分析内容包括运动距离、游动性、鱼群结构、速度、缺氧耐受力等。

   2.4 水厂养殖饲料配方和饲喂决定

   通过水产养殖决策系统的建立,分析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的影响因素,构建配方模型,同时根据水产动物的进食行为或相关参数确定投喂决策模型,从而分析水产养殖的最佳饲料配比和投喂决策,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和质量。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未来水产养殖信息处理也逐渐朝向智能化和模型化发展,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会使信息处理效率更高、更准确,可有效解决贺岁产养殖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