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青稞抗倒伏技术研究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 500年。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

青稞抗倒伏技术研究

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 500年。

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州、甘肃的甘南州等海拔3 000-4 500 m的高寒地区。

青稞既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该区域少数民族的特需食品,青稞生产关系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青稞保健、食疗功能的认识及认知,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作物变为全球性作物。

青稞虽然属于禾本科麦类作物,但是与一般的麦类相比,具有根系浅、节间长、茎秆薄、质地软等特点,所以,青稞生长过程中就比一般的麦类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影响生长、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青稞的倒伏一般指青稞抽穗至成熟这一阶段出现的青稞植株倒伏现象,可以分为根倒伏、茎倒伏两类。

根倒伏主要是由于土壤耕作层浅(播种深度不够)、土壤结构不良、土壤水分过多而造成的;茎倒伏是由于茎秆节间细长、植株过高、受病虫害侵害使青稞机械组织强度差,或遇大风雨、暴雨等造成青稞倒伏。

倒伏越早、越多,损失越大。

只有控制住青稞倒伏,才能达到青稞栽培稳产高产。

1青稞倒伏的原因分析1.1品种抗倒性差青稞品种问抗倒伏的能力差异很大,一般的高秆青稞品种(茎秆高度超过90 cm)由于头重脚轻”容易造成倒伏;一般基部节间细长、茎秆弹性和韧性差、抗病性弱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弱。

1.2栽培整地质量差青稞栽培时耕地耙地不均匀、盖土不平整、排水不通畅易积水,土壤土块大、有暗垡,耕地耕作层浅(耕层不足lo cm),土壤黏性大(紧实)、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都会造成青稞根系分布浅、不均匀、次生根少,不利于培育壮苗,增加后期倒伏风险。

1.3播种质量差一是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气温低形成弱苗,气温高引起徒长;二是播种过深或过浅,播种深度超过8 cm,种子发芽出土消耗营养过多,形成弱苗,播种深度不足3 cm,影响种子发芽及根系发育;三是撒播容易造成密度大、深浅不一,个体与群体空间布局不合理。

这些都是导致青稞倒伏的主要原因。

1.4种植密度不合理播种量大,基本苗多,使田间群体密度过高,造成郁闭度大,通风透光差,使青稞茎秆徒长、纤弱,容易引发病虫害,易发生倒伏。

1.5田间管理不合理1.5.1施肥不合理。

青稞生长期氮肥过多,磷、钾肥少,使茎秆旺长脆弱;施肥集中或时期不当,易造成生长过旺或早衰,不利于茎秆健壮生长,引发倒伏。

1.5.2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危害,使茎秆组织发育受阻,茎壁强度差,抗倒伏能力弱,易发生倒伏。

1.5.3水分调控不当。

青稞生长中没有因墒、因苗、因肥力等情况浇水,返青期浇水容易造成旺长,蜡熟期浇水更容易引发倒伏,连绵阴雨或涝灾极易引发沤根倒伏。

1.5.4防控措施不当。

青稞有旺长趋势、群体密度大等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6气候因素影响青稞抽穗、灌浆、蜡熟期一是遇到大风、龙卷风,二是遇到暴雨,特别是单点性暴雨极易造成倒伏。

遇大风的形成顺风片倒、沟倒,遇到暴雨、单点性暴雨的形成块倒、点倒,并且都表现得比较严重。

2青稞倒伏防止措施2.1选用抗倒品种青稞栽培首先要选用抗倒伏品种,如矮秆 (80 cm以下)、茎粗、抗病虫害(特别抗纹枯病、白粉病)的品种。

如短白青稞、云青2号、黑六棱、迪青3号等。

2.2提高整地质量在冬耕晒垡的基础上,播种前,要做到耕地深翻20 cm以上,耕细耙平,做到上无大土块下无暗垡,上松下实,地面平整,引水沟、排水沟、沿山沟通畅。

2.3提高播种质量选择适宜播期。

春青稞最佳播期为3月30日至4月10日问;冬青稞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至1 1月5日间。

同时按照水地宜早,旱地宜迟;海拔高宜早,海拔低宜迟;阴坡宜早,阳坡宜迟;黏土宜早,砂土宜迟;晚熟宜早,早熟宜迟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按照上等地基本苗保持在150~ 180万/hm2,中等地195~225万/hm2,下等地 270—300万/hm2的要求确定播种量。

推广青稞条播或机播,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抗逆性。

条播行距16~20 cm,墒面宽2.5~3.0 m,墒沟O.3 m。

机条播行距16~ 20 cm,墒面宽2.5~3.0 m,墒沟0.3 m。

春青稞播种深度应在6~8 cm之问,冬青稞应在3~4 cm之间。

播种后覆土必须均匀平整。

2.4科学施肥在一定范围内,每生产100 kg青稞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3 kg、纯磷1 kg、纯钾2 k。

在施足底肥(腐熟有机肥30 000 kg/hm2)的基础上,视苗情长势适当追施氮肥、有机沤肥或叶面肥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