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繁殖特征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5 21:19:33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那么竹荪的繁殖特征都有哪些呢?竹荪和其他担子菌一样,其生活史也是从担孢予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直至产生新的担孢子为止。
竹荪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于菌盖外表面上的产孢组织中。
当成熟的菇蕾包被破裂,菌盖伸出几个小时,菌柄生长停止、菌裙全部下撤之后,产孢组织自行消解,担孢子便释放出来。
担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初生菌丝较纤细,两个带不同因子的初生菌丝互相结合,进行质配,形成二级菌丝(双核菌丝)。
双核菌丝较粗壮,生长旺盛、茂密。
双核菌丝在基物中不断繁殖,积累养分,形成菌丝索,向土表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索先端膨大,成为组织化、特殊化的组织,也即分化形成原基——幼小菇蕾。
菇蕾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
当子实体接近成熟,子实层顶端担子细胞中的二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经过细煦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单倍体子核。
担子的顶部和四周长出小梗,每个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在每个小梗上端发育成为一个担孢子。
电镜扫描观察到短裙竹荪每个担子上长出5—8个担孢子。
每个竹荪子实体产生数以亿计的担孢子。
担孢子被雨水冲刷或由昆虫、动物传播,在新的环境下又萌发出新的初生菌丝,往复循环,这就是初步观察到的竹荪生活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