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科学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7 18:42:07
红米规范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使作物达到合理的群体结构,从而夺取红米高产。红米规范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使作物达到合理的群体结构,从而夺取红米高产。今年,固东镇在罗坪村山寨红米试验示范基地举办红米规范化栽培样板500亩,严格执行以下操作规程。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新良种。
品种主要是岫粳16号、06CR-4-9、楚粳系列、昌粳系列、滇杂系列等。
样板全部采用旱育秧,杂交稻20个平方播种1.5?D2公斤,移栽大田一亩;常规稻20?D30个平方播种3?D4公斤,移栽大田一亩。
秧龄35?D45天,移栽前一星期用三环唑喷施一次送嫁药。
精细整田,科学配方施肥。
移栽前要整田,使田平泥碎。
底肥实足,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钾肥5公斤,硫酸锌1公斤或红米专用复合肥40公斤。
统一移栽规格,拉线条栽。
常规稻亩栽2.8?D3万丛(1米宽栽四带八行宽窄行条栽,退步行6寸),基本苗达8-10万苗;杂交稻亩栽1.8?D?D、2万丛(株行距5 6寸),基本苗2.5?D3万苗。
移栽时要求浅水移栽,浅插移栽。
水份管理要坚持浅水分蘖,苗足晒田,抽穗后干湿交替的原则。
结合化学除草,适时追施分蘖肥。
移栽后7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亩追施分蘖肥8-10公斤。
拔节孕穗期看苗情补施穗粒肥。
加强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在红米破口期(抽穗5%),用三环唑、索得、磷酸二氢钾防治穗颈瘟一次,并结合其它虫害、鼠害的综合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7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