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饲用高粱种植技术

【饲用高粱种植技术】许多种牧草都可用于奶牛饲养。奶农在选择种植牧草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牧草的营养价值,还要考虑不同牧草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饲用高粱为适用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之一,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

饲用高粱种植技术

饲用高粱和玉米一样为暖季型一年生饲料作物,不耐霜冻,在25℃以上时开始快速生长。

饲用高粱单位面积的须根量大约为玉米的两倍,因此根系的吸水能力较玉米强,但叶面蒸腾面积占有玉米的一半,比种植玉米节约1/3的用水。

遇到严重的干旱,饲用高粱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一旦干旱解除会马上恢复生长,而玉米多会枯死。

玉米的分蘖能力差,一个生长季内只能刈割一次,而饲用高粱的分蘖力较强,刈割后可以再生,在一个生长季内可多次刈割利用。

一般认为饲用高粱的营养价值较低,但通过比较青贮后的饲用高粱和紫花苜蓿、玉米的营养价值,可以看出在饲用高粱的营养生长期,它的粗蛋白虽比紫花苜蓿低,但明显高于抽穗后的青贮玉米;能量含量和消化率略高于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相当。

但饲用高粱到结实期后,其蛋白和能量含量大幅下降,纤维含量大幅提高,总消化率由70%降至56%。

因此,适时收割利用是保证饲用高粱营养价值的关键。

饲用高粱的营养价值还和品种有关。

晚熟的品种,如澳大利亚培育的大力士,营养生长时间长,牧草质量降低速度慢。

而早熟的品种很快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牧草质量会很快降低。

此外,叶片越大、叶量越丰富和茎秆越细的品种,品质越好,因为蛋白主要存在于叶片中。

可以用提高播种量的方法,使饲用高粱的茎秆变细。

例如将大力士的亩播量由0.8公斤提高到1.5公斤,茎秆直径大约降低了一半,叶茎比明显提高。

播种播前要平整土地,使种床紧实,种子和土壤充实接触,这样才能使种子迅速而整齐地萌发。

土壤温度达18℃—21℃时开始播种,粘土的播深为2—3厘米,沙性土的播深为5厘米。

播量旱地0.5—1公斤/亩,水浇地1.5公斤/亩。

播种量太低,一方面影响前期的产量,一方面会使茎秆加粗。

行距为15—30厘米时能很好地控制地面杂草,但在干旱地区种植,行距可加大到70—100厘米。

施肥饲用高粱虽然能适应多种土壤而且很耐瘠薄,但只有在土层较厚和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高产量。

饲用高粱对肥料的需求量与玉米类似,每亩地播种时应施6.5—8.0公斤的氮肥,并结合一定量的磷钾肥做基肥。

磷钾肥的用量根据土壤的磷钾含量确定。

每次刈割后每亩地追施3.5公斤的氮肥以促进饲用高粱的再生。

氮肥要距离种子5公分或在种子下面的5公分,以免烧苗。

收割饲用高粱的生长速度使得它的产量和质量变化很快,在快速生长的幼嫩期,它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6%左右,青饲料多汁爽口。

在近成熟期,粗蛋白含量降低至7%或更低,饲草纤维含量增高,形成的青饲料粗糙而低质。

为避免饲草质量降低,应在其高度达1—1.2米时及时刈割。

在干旱季节,应在大力士高度达1.5米以上再收获,以免家畜氰氢酸中毒。

留茬高度在15—20厘米,对大力士的再生最有利。

玉米只能在秋季收割一次,之后做成青贮或直接利用秸秆。

如果不是带穗青贮,青贮料营养的蛋白和能量含量很低,青贮料质量很差。

饲用高粱能收割多次,可以调制成高质量的干草或放牧,也可以粉碎后在青贮窖中青贮或直接打包青贮,目前国内主要作为青饲料利用,也就是刈割后直接饲喂家畜。

生产干草或青饲应在饲用高粱抽穗前或其高度达1米时刈割。

此时调制的干草蛋白含量比苜蓿干草低一些,但能量含量与好的天然草地的干草和苜蓿干草一样。

青贮时应在半乳熟期刈割,因为此时牧草的质量还比较好,水分含量也降低到了适宜青贮的水平。

放牧时应进行重牧,使其高度在几天内就降低到15—20厘米,最有利于它的再生。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饲用高粱品种较少,且主要为国外培育的品种。

大力士为澳大利亚增育的一个饲用高粱新品种,为近几年国内销量最多的一个品种。

该品种晚熟的特性非常明显,在北部地区不能或极少抽穗。

大力士的产量很高,如果土壤的水肥条件比较好,它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鲜草产量在15吨/亩左右。

而且叶片大,茎叶比高,蛋白含量高于普通品种。

大力士的分蘖力很强,因而再生性很好,在新疆等地一年可刈割4—5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8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