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种植技术

目前鲜食蚕豆传统栽培模式在霜降前后露地播种,翌年5月上旬采收,上市时间集中,经济效益差。近年来,鲜食蚕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模式逐渐兴起,其在春节后10d左右上市,批发价从20元/kg逐渐下降并稳定至10元/kg,产量在16.5t/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种植技术

蚕豆忌连作,连作会使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大量积累,抑制根瘤菌的繁殖。

蚕豆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层。

故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排方便不易积水且前茬作物为非蚕豆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曝晒,熟化土壤。

曝晒前,灌水并覆盖上旧膜,以提高自然高温消毒的效果。

移栽前浅耕1次,打细土壤,沟施有机肥3000kg/hm复合肥375kg/hm2,耱平,以利保墒,达到地绵墒足。

选择慈蚕1号或其他品质好、适宜鲜食的蚕豆品种。

选择大小一致、豆粒饱满、无蛀虫的蚕豆种子。

将蚕豆种子在20℃的水中浸泡5~6h,取出后放置在竹筐内,覆盖湿布进行保湿。

在15~25℃条件下催芽,发现种子发霉时,用75%酒精擦去。

蚕豆萌动露白,即种子出芽3mm左右时,将萌芽的蚕豆种子装入塑料框。

将湿润的育苗基质均匀混合少量多菌灵覆盖到蚕豆种芽上,厚度2cm。

然后将其移入冷库,在4℃的低温下处理9~12d,低温处理结束后移栽大田。

3.1播期(移栽期)选择不同播种期蚕豆开花和上市时间如表1所示。

一方面,冬季低温寡照,本身不利于蚕豆的生长发育。

播期(移栽期)选择10月甚至更晚,会造成开花延迟。

冬季寡照造成后期豆荚膨大缓慢,上市时间更加延迟,经济效益低。

另一方面,蚕豆是长日照作物,性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温度反应敏感,不耐暑热,较耐寒。

当生长期内气温长时间超过32℃时,生理过程受阻甚至枯死。

因此,9月初至9月中旬,当气温下降到30℃以下时,是蚕豆比较适宜的播种移栽时期。

3.2合理密植从表2可以看出,30cm株距处理的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豆荚数最少,但是因为密度大,豆荚数反而最高。

因此,合理的密度是8m大棚起4垄,每垄种2行,株距30cm。

采用宽窄行种植,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花荚脱落。

播种时蚕豆胚根朝下,同时在行间播种预备苗,以备缺苗之需。

移栽当天用多菌灵加生根粉灌根,同时铺设滴管。

4.1温度调控8月底至9月上旬、9月中下旬至10月初移栽的苗由于白天室外温度高,在移栽后需在钢架棚上架遮阳网。

一般16:00揭掉,8:00后盖上。

当室外温度下降到30℃以下后,不再盖遮阳网。

架膜的时间根据当地气温和蚕豆所处的时期来确定,一般大棚外膜的架膜时间在10月底,第2次架膜时间在夜间室外气温接近0℃且棚内开始现蕾时,一般在12月中下旬。

当夜间气温接近0℃时架二层膜,二层膜的作用主要是夜间保温,保护花和小豆荚不受冻害。

一般8:00后将内膜揭开,16:00前盖好。

蚕豆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白天的日常温度应控制在20~26℃之间,温度高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3月气温回升,单膜大棚内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时,可不用架二层膜。

4月可根据气温,开启顶窗,摇起薄膜杆全天通风,促进授粉结荚。

地膜在11月上旬覆盖,以起到保温、保墒、除草的效果。

4.2肥水调控根据植株的长势和表现灵活灌水,一般而言,秋季针对8月底至9月15日移栽的蚕豆,7~8d滴灌1次;冬季按需滴灌,基本无需滴灌;2月底至3月底,每隔10~14d滴灌1次;3月底后每隔7~10d滴灌1次。

总之,保持土壤湿润,总体棚内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

根据植株长势,在滴灌时采取肥水同灌的形式施用肥料。

花荚期叶面喷施0.1%钼酸铵和硼酸钠溶液,增加百粒重。

同时也要随时喷施叶面肥,促进保花保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8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