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猪的优势分析
野猪是杂食性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一般的野猪群有2-3只母猪与一群幼猪,公猪只在发情期才会加入猪群。现今人类肉品食物主要来源之一的家猪,也是于8000年前由野猪所驯化而成。野猪不仅与家猪外貌极为不同,成长速度也远比家猪慢得多,体重亦较重。
适应性强培育成功的特种野猪既适应圈养,也适应放养,特别对放养的适应性比圈养更好。
适应于我国南北方的各种气候环境,但相比之下,其耐热性比耐寒性更好。
夏天,特种野猪从宁波象山港运至新疆乌鲁木齐,气温高达38℃,途经5天5夜,均安全抵达,无一死亡;冬天,从象山港运至甘肃宁夏,途经4天4夜,甘肃气温低至零下28℃,也安然无恙。
这说明特种野猪对长时间的颠簸、疲劳、酷暑、严寒等恶劣条件的适应性优于一般家猪。
抗病力较强特种野猪的生命力和抗病力优于一般家猪。
在放养条件下,除外伤外,很少发病,而圈养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疫病防治工作则要加强。
合群性好特种野猪喜群居和群体觅食等活动,在管理上宜群养,不宜单养,除公猪和产仔母猪外,均需在合理密度下群养。
防御性强特种野猪的防御反射性比家猪强烈,但反应的强烈程度远不及野生野猪,是野猪中最温顺的一个新品种,适合于农户饲养、工厂化饲养和放养,但是与家猪仍有区别,如表现胆小、机敏、易受惊,越障能力比家猪强,极少数的个体对陌生人有攻击性,产仔后,母猪护仔性比家猪强烈。
因此在栏舍的建筑上,格栏的高度应在1.2米~1.4米左右;饲养管理上,要减少应激,与猪群建立感情。
杂食性特种野猪食性广,对青粗饲料的利用能力比家猪强,在食粮结构中,青饲料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各种农副产品,饲料来源非常广泛。
特种野猪的采食行为与家猪有所不同,白天采食量少,午后夜间采食量大。
生活有序性特种野猪生活的有序性,比家猪更为突出,条件反射较为稳定,因此对特种野猪饲养管理要注意定时定量、定糟定位、定质,确保猪群健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