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朝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好。
1、农业科技创新:凉山州朝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农业产品质量:凉山州朝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农业产品具有好的质量和可靠性,注重优质种植材料的选取、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悬崖村女网红叫什么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早在17世纪彝族人民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是凉山州二半山以上地区最重要的粮经作物。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凉山马铃薯薯块大,商品薯比例高,耐贮藏。主栽品种淀粉含量高,干物质含量高,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特点:凉山马铃薯薯块大,商品薯比例高,畸形薯、小薯、烂薯较少,耐贮藏。主栽品种淀粉含量高,平均淀粉含量在16%以上,最高的凉薯14达到20.07%;干物质含量高,平均干物质含量在24%以上。
产地介绍: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凉山马铃薯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协会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包括昭觉县、布拖县等17个县市的610个乡镇、3752个村,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
“3个多小时,最后100米手脚并用,几乎垂直了,不敢往下看。”两年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90后女大学生陈阳第一次爬上悬崖村,一并将淘宝带了上去。
如今,从大凉山走出到城市,又走回去的她,成了昭觉县第一个在淘宝上卖出农产品的人,还帮扶了2个贫困村,带动了38人就业。
四川的网红“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支尔莫乡,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中。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2500级的悬崖钢梯。
“大部分人只知悬崖村闭塞,却不知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农产品非常优质。”
坚信能够为大凉山带去改变的陈阳,选择返乡、留守,成为大凉山的一名“新留守青年”,帮助世代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摆脱贫困,让更多人看见正在改变的贫困山村。
陈阳一家三代都扎根在凉山,爷爷是南下干部,爸爸为凉山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对于第三代人,父母都希望陈阳能走出大凉山。但是,爷爷去世前在床边拉着陈阳的手说,要感恩凉山这一片热土,这个画面深深印在陈阳的脑海中。
在成都上大学时,第一堂课自我介绍,陈阳说,“我来自大凉山”。当时,同学们一阵惊呼,“你们大凉山是不是还没有通电?”虽然她知道那是玩笑话,但也心里一凉:原来故乡在外人眼中是这样的。
但陈阳是在亲自踏过大山的角落,再和成都的对比中,才知道故乡真的非常好。绿水青山,还有空旷的蓝天。连这里的黑猪肉、蔬菜、菌菇,这些曾经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在成都也是吃不到的美味。
因为爷爷的话和对大凉山的怀念,毕业后,仅仅在成都工作了半个月,走出大凉山的陈阳最终走了回去。
她养黑猪创业,身上沾满猪粪,妈妈见她一次哭一次,她也义无反顾。初出社会,现实还是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养猪赔了近20万,她抑郁了,在家里闷了3个月,“像疯子一样”。
父亲担心她,带她去昭觉乡下走走,给贫困孩子献爱心。有一次给小孩送新衣,陈阳发现有个孩子衣服黑得发亮,却不肯穿新衣,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她“想把衣服带回家给哥哥姐姐穿。”这么小的孩子都能为家人考虑,陈阳觉得惭愧,决定振作起来,她开始重新创业,尽力去帮助这些人。
这一次,她选择了淘宝。店铺很快开张,因为极具特色,过了不久,淘宝店就有了第一个订单。她还记得,那是一个来自成都的客户,一下子就拍了20罐腊肉。她挨个问亲朋好友,是不是为了照顾自己的生意才买的,所有人都否认了。她高兴坏了。
悬崖村和附近村庄的特产,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走出了大山。让她惊讶的是,这个订单,竟然是整个昭觉县的电商第一单。
淘宝店开起来后,陈阳去附近村庄收购农产品。实地收购农产品并不简单,尤其是悬崖村,即便从盘山公路开车上去,也需要5个小时以上。
在悬崖村,她认识了一户村民,两口子,带着6个孩子,丈夫身体不好,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女人身上。陈阳收购了他们家的酸菜,还帮助他们家养蜂,并且还看中了当地的花椒。
作为农产品上行和品牌打造第一平台,淘宝给了陈阳继续创业的信心。现在,她正在筹资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加工厂,作为昭觉农产品的集散地,把包括菌类、土豆、酸菜、腊肉香肠等土特产,配合电商,做一系列的分拣、打包、仓储、物流,以更好地将昭觉各个村落的产品,送到外地去。
随着电商的深入和当地经济发展,这个贫困的地区正在一步步走向富裕。拿悬崖村来说,一部分村民已搬迁到县城的安置房,日子越来越好。
这个平时喜欢穿彝族传统服饰的女生,如今带动了26户贫困户,帮扶带动的人数达533人。“下一个目标,是将大凉山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卖到全世界。”陈阳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1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