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新形势下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端牢

多措并举端牢饭碗

新形势下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端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通过科技攻关,可以从品种研发上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

“让自己的饭碗装满自己的粮食,首先要藏粮于地。”要确保产能,守住耕地红线。其次要藏粮于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粮食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要让种粮农民分享丰收成果,使我国农村经济走上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也要从我国的资源禀赋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三农”工作须臾不可放松

三农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对于这个很多人都明白,可具体到某种细节时,很多人并不是太明白,那么今天就分开来讲进农村、农民和农业该怎么理解。

一、农村

农村目前有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看到的,我们平时想要整治的,就是农村目前的问题所在。

那具体有什么呢?环境、卫生和发展。

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很被城里人羡慕,说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其实只有农村人才会知道,农村这些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我们小时候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现在很少能看到。这都是农村环境变差的体现。

卫生状况则是一个令农村人头疼的问题,农村卫生不管是从厕所还是街道上,都能看出比较糟糕。但我们要说的是,这是以前,现在的农村改善了太多,但更多的细节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

发展,是很多农民心中的疑惑,农村该怎么发展?身为农民的自己该怎么发展?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三农这个大问题中农村这个分支包含的小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问题。但这又直接带出了下面的问题。

二、农民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会有人说出一大串道理来,其实农民关心的很简单,假如简练一点说,那就是经济收入和社会权利。

经济收入是让农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在家种地不挣钱,打工需要外出去漂泊,很多农民在迷茫中度着日,怎么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而社会权利方面,农民不是正式工,没有以后的退休金,农民如何养老?这也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业

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两样,农产品销售和质量。

我们仔细看这两样,会发现一样也不是农民可以轻易的能掌握的。

比如说质量问题,很多农民种地还是老一套,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收成看老天爷赏饭不赏,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根本不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了大问题。

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民更是被动,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但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只能等着市场去选择,假如今年市场选择了茄子,而自己种的是西红柿,那就等于是被市场给抛弃了,一年的劳作全部白搭。

最后总结:这些都在得到改善

这些问题,国家要比我们想得长远,而且也做出了不少相应的措施去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国家做出了村村通和村村清计划,发展上,国家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回到家乡去创业,给予不少的扶持政策。

农民方面,国家已经发放社保卡和养老金计划,医保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社会权利。

农业方面,国家不但在政策方面扶持,各地更是有相应的技术指导机构。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坚定地相信,农村会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中,“三农”工作仍然至关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尽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农业依然是短腿,农村依然是短板,农业农村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拓展农业功能的深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基础是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作为初级产品的产出部门,虽然农业可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候其重要性可压倒一切。

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随着时代发展,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多重功能多元价值日益凸显。要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农村现代化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维护农民利益的厚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与农村是共同富裕的着力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虽然连续,但前者重点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三农”问题,也更具综合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善于处理更复杂的利益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5年,乡村格局正处在演化调整的关键期。伴随乡村建设行动,有的地方酝酿大拆大建,有的地方打起农民土地主意。农村的资源取之于农,理应主要用之于农,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和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村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民。各地应多听农民呼声,多为农民着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要一并推进,应有促进城乡融合的高度。从地图上看,城市是一个点,乡村是一大片,城市的发展要靠乡村的托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衰弱的乡村无法承载繁荣的城市,振兴乡村必然涉及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方面,改变以往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出的情况,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人、地、钱”难题。另一方面,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保持足够的耐心,让农民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进退有据。

总之,唯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将广袤乡村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和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2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