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不开门、不受捐赠的承恩寺,僧人以什么为生呢?
承恩寺的僧人们通过自己在寺庙里面种植蔬菜来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并且这个寺庙不开门不代表这些僧侣们就不可以出寺庙,这些僧侣在一样可以外出通过化缘来解决温饱问题。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承恩寺的运行模式还是比较接近古代时的寺庙的做法的。承恩寺在今天的北京,始建于明朝,到今天为止也有好几百年的时间了。
而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很多的寺庙都是打开了大门,巴不得越来越多的人上寺庙来烧香,投钱。但是承恩寺却是一个例外。承恩寺依然是不开门、不接受捐赠。而承恩寺之所以依然还在这样的坚持着,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承恩寺在明朝开始修建的时候,它就是用来接待皇家贵族的,一般的普通人时不开门接待的。而到了后来已经没有王朝了,但是因为之前承恩寺都是拒绝平民百姓进寺庙的,甚至可以说平民百姓都没有资格进这个寺庙,所以到了后面也没有人会进承恩寺了。即使年代已经变了,早就已经没有了什么皇家贵族。
不过呢,即使早已经没有了皇家贵族,承恩寺依然是坚持着不开门,不接受普通人的捐赠,似乎还是在坚守着当初建立寺庙时的本心。不过我想即使承恩寺打开门来让人进寺庙,估计也没啥人会进去。直到今天承恩寺不开门,不接受捐赠的做法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左右了。我想承恩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依然会这样做。
而承恩寺的僧人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劳动来解决温饱问题的。似乎真是有一点苦行僧的而感觉。在我们现代,可以说承恩寺的这种做法是众多的寺庙中的一朵青莲了,毕竟很多寺庙都已经商业化了。
1949年建国以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除了交通、住房等得到了改善,就连人们的饮食也比以往更好了。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许多地方的食物风味也不同,在我国34个省份中,可以说,每个省份甚至于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美食。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食物也自然更加讲究,虽不说每家每户都能吃上山珍海味,至少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家庭是没有温饱问题的,三菜一汤也是许多家庭的常态。当然,有些家庭倡导健康,也会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说起吃素这一行为,如果说我国还有一个地方完全不沾荤腥的话,那肯定是大家都熟知的少林寺。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因为在佛教中,众生平等,与生命有关的畜类他们都是不能吃的,若是偷吃了,就是犯了佛家的大忌。既然不吃肉,那么少林寺的和尚们吃什么呢?
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大家对少林寺和尚的印象应该都停留在电视剧中对其的演绎,光头,穿着袍子,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手掌立在胸前,其实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和尚的形象。不过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和尚那般迂腐和不懂变通,现代的和尚也是和平常人一样,他们会和朋友说笑,也会学习佛法和相关的知识,如果说唯一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他们不吃肉,只吃素菜。
其实很多人会好奇,和尚真的可以做到一辈子不吃肉吗?虽然说肉类并不是说什么珍奇的食物,但是要拒绝肉食的诱惑还是很难的,而这也是现代许多女性减不下来肥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和尚的确是不吃肉,但他们并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每天只吃清水煮的青菜和豆腐。
相反,他们饭菜是比较偏重口味的,就拿豆腐来说,不止有简单的水煮豆腐,和尚们吃的更多的是红烧豆腐这类比较容易下饭的菜,而且厨师也会素菜当成肉菜来做,简单来说,这些素食的味道就相当于肉类,只是口感上有所差别。
并且,大家都知道,吃肉和蔬菜都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尚吃豆腐也是为了补充植物蛋白,虽然植物蛋白并不如吃肉补充的动物蛋白那么好,但是对身体来说,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且做一道菜时,菜品很重要,但是调料也很重要,而和尚们所吃的素菜中调料可是一点都没比肉类食物放得少,所以不存在和尚吃的菜不好吃、不下饭这一道理的。
另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地方都兴起了吃素的潮流,这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少林寺所使用的蔬菜也都是十分健康绿色的,有去少林寺旅游的顾客还反映,少林寺的饭菜里虽然没有肉,但是味道一点都不比饭店的差,再加上吃素菜本就对身体好,许多人更是表示自己也想出家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29021.html